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招生考试通讯》2008,(12):22-23
戏剧影视文学 剧本结构精创作 随着影视艺术的日益繁荣,愈加需要原创剧本,而戏剧影视文学便是舞台及影视作品剧本的基础。没有编剧的首度创作,戏剧、戏曲、广播影视等作品便成了无源之水。曾火爆一时的军旅剧《士兵突击》,改编自获得戏剧文学最高奖“曹禺文学奖”的话剧《爱尔纳·突击》,其编剧兰小龙正是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相似文献   

2.
方群 《海外英语》2013,(21):71-72
戏剧大赛是英美文学"第二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地促进大学生英美文学的"学"。剧本改编和戏剧表演的实践能深化大学生对文学概念和文学理论如作品主题、作品情节、人物形象、舞台场景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在小说《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几经改编的过程中,成功与缺陷并存。改编既借助影视的优长,带来了原作所不具备的优点,也因创作者或表现手段的局限,使改编后的作品存在若干不足。面对因改编而使原作增色的部分,以及改变后保留的原作的精髓,我们不禁喝彩;但是,面对改编中的尴尬,应引起我们的更深的思考,以期在更高的要求下有更精的产品。  相似文献   

4.
意境是中国文学中审美的高层境界。中国小说讲求意境 ,影视改编也应重视意境的化用。“画是无声诗 ,戏是有声诗”。以画面与声音为叙事语言的影视艺术虽重写实 ,但也要有“诗情画意” ,要求有画面美、形象美、意境美 ,以精粹的艺术手段使人产生更多联想 ,给人以更多意境 ,更多的美。本文从意境的产生及特点入手 ,结合实例 ,论述意境的化用在改编作品中是传达小说艺术精髓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5.
当下文化产业如火如荼,其中,海外华文文学改编推动着影视的发展,也为自身的传播助力。从这两者的历史叙事问题上考察,可以发现影视文本对于历史的传达、阐释与文学文本存在着程度不一的差异,这显示出不同编创者的意旨和手法,也体现出图像媒介与纸质媒介在编码上的个性和侧重。旅美作家严歌苓的作品影视改编成为了以上问题突出的范本,透过其历史叙事的研究角度发掘海外华文文学的影视改编的共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文学性视角,分析了网络文学影视化改编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其中的具体问题,分别通过树立文学理念、坚持自主创作,加强交流沟通、优化改编渠道,重视版权维护、避免三方分歧等路径,提出了网络文学影视化改编的有效策略。旨在能够加强网络文学影视化改编的文学性,提高网络文学作品质量,更好的推动影视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冯云超 《天中学刊》2013,28(5):62-64
目前,网络文学影视改编光彩异常,在吸引观众眼球的同时,也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收视热潮。网络文学的影视改编潮流兴起的原因很多,改编过程也面临着很多问题。作者、导演、编剧、制片等多方合力打造文学影视改编作品,对于提升网络文学影视改编剧的质量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戏剧影视文学借助近年来影视迅速发展的东风,在不少综合性院校扎根开花。但由于戏剧影视文学这门学科建立的时间不长,其课程设立和教学方法多是参考其他院校和本校其他学科,这很容易使得这么学科变成"四不像",从而使其失去了自身的特点和不能与市场接轨。因此,对戏剧影视文学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性研究,便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相似文献   

9.
伏蓉 《文教资料》2014,(30):194-196
2000年网络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先后改编为同名电影和电视剧,由此开启了网络文学与影视艺术强强联手的“联姻”之路。当下,网络小说改编为影视剧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它来势汹汹地掀起了文学影视改编的第二次浪潮。为什么网络文学频获影视改编者的青睐?它还有哪些不足与缺陷?在网络文学影视改编的热潮中透过表面繁荣的景象冷静地思考其中的得与失,这无论是对网络文学的发展还是对网络文学的影视改编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莎 《柳州师专学报》2011,26(4):18-20,17
影视文本是数字化时代的重要文本类型,常来源于对文学文本的改编。从文学文本到影视文本的改编,涉及到因为传播媒介不同而出现的一些表达方式的转变。一部优秀的改编影视作品,是对于原著精神实质把握的作品。以张艺谋的影视作品《活着》对小说的改编为例,说明一部优秀的改编作品,并不是亦步亦趋的忠实,而是一种同曲变奏的忠实,是超越的忠实。  相似文献   

11.
随着视觉文化的兴盛,读图时代到来,图像全面占优,文学阅读式微。文学作为一门语言艺术开始与图像融合,走上了一条图像化的道路,其最重要的表现就是文学与影视的联姻。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一方面使得文学和影视都获得了广泛关注,文学与影视的联姻愈演愈烈;另一方面,影视作品与原著作品相比,其艺术性、思想性和审美品位都大大降低。但在视觉文化环境下,文学的影视化却可能是文学实现自身价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从冷漠旁观到苦难希望——余华和张艺谋共有的“活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文学面对现代媒体传播方式和大众知识消费观念的挑战,在自我完善和创新的文学革新探索过程中,实现了与电影的强强联合,将文字以现代化的手法表现出来。但文学和电影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小说是使用语言文字叙述情节、塑造人物和抒发情感的;而电影则以直观的画面和声音冲击人的视听器官传达影视观念。因此,在对同一主题的阐释上也会采用各具特色的表现手法。从当代著名作家余华的代表作品《活着》和著名导演张艺谋改编的同名电影的相互借鉴融合中,对小说文本和电影作品的情节发展、人物塑造、主题揭示等特点作比较分析,探讨不同的艺术形式和创作者不同的艺术观念对作品的定义和重释,以及作品折射出的人性光辉。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以来,影视界掀起了一股"张爱玲作品改编热",从而使之成为作品被影视改编最多的中国现当代作家之一.社会环境的变化、影视事业的发展及其作品本身与观众审美取向的契合是促成这一现象的最终原因.  相似文献   

14.
影视剧文学人物语言的特征及其审美运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视剧文学是特殊的文学文体,其特殊性就表现在它们是以“剧本”——戏剧文学剧本、电影文学剧本、电视文学剧本——的形式出现,以代言体方式为主来表现故事情节的,而且还受到戏剧影视艺术特性的制约和支配。 所谓“代言体”,就是由角色代替作者说话的文体形式。这“角色的话”就是人物语言,也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台词”。台词一般包括对白(或对唱)、独白,以及旁白等等。正是由于创作者主体不能直接出来说话,这就使得影视剧文学有别于其他像诗歌、散文、小说这些以创作者的主观抒情或客观叙述为主的文学文体。在影视剧剧本创作中,人物语言是决定作品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因为人物语言在揭示人物内心活动、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5.
大量的网络小说改编为热门影视剧,成为当下社会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目前,网剧已经成为影视改编的一匹黑马,文学与影视的网络化趋向愈加明显。在改编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高人气低口碑、极度类型化、收视率两级分化的现象。面对IP的泡沫化、同质化,如何提高影视改编作品的质量,完美实现两种媒介的转换,并在改编中兼顾艺术性与商业性,是当下影视改编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电影和文学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艺术,但是彼此借鉴汲取灵感,结合出许多作品。香港电影在实现文学与影视跨媒介实验上颇有斩获,其中女作家李碧华的作品改编及其成功可算一景。短篇小说的改编与她的长篇小说改编存在不同的特色,文章将从情节和主题、声音和画面、叙事空间等方面分析其短篇小说改编电影的策略并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7.
网络文学的出版主要有三种模式:网络传播,与传统纸质出版相结合,改编成影视、游戏作品出版。要做好网络文学作品的出版工作,需要文学网站,传统出版单位,影视、游戏改编者和评论界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设计知识与技能 : 使学生了解明清时期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进入了成熟阶段;明清四大文学名著及其相关知识;戏剧的繁荣和书画的成熟;使学生学会区分历史和历史小说;学会列表概括历史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艺作品的鉴赏能力。过程与方法 : ⑴由学生从影视剧中已获得的感性知识入手, 逐步归纳出与明清文学四大名著相关的知识,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⑵出示有关戏剧和书画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中获得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史学素养和文学素养,使学生能批判地…  相似文献   

19.
伏蓉 《文教资料》2014,(26):3-5
网络小说的兴盛是全球网络时代工业发展的产物,它从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和信息反馈等方面改变了传统文学传播模式,这些都赋予了网络小说鲜明的大众文化特征,也暗中契合了影视艺术的审美要求和创作规律。在由印刷媒介转向电子媒介的当下,解读网络小说的影视改编热潮,揭示网络小说的大众文化特征,总结和思考网络小说影视改编的得失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图从文本与影视的相互关系,就影视改编作品的类型及影视改编作品与文学作品的异同,探讨将影视改编作品向文学课堂延伸和使用过程中的一些认识问题,以结合中国现代文学的特点进一步发挥优秀改编影视作品的教育教学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