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术素养的培养和其他艺术的培养不等同,由于受先天遗传、家庭环境、后天教育等影响,幼儿在美术智能、美术素养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美术绘画是幼儿表达自己美好愿望的语言和符号,要让幼儿掌握一些绘画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首先得让幼儿对绘画感兴趣,让幼儿在乐中画、在画中乐。他们把乱涂乱画作为一种自由的游戏活动,自己想怎么画就怎么画。这种美术活动恰恰符合幼儿的天性,反映了幼儿的本质,通过美术活动能生动形象的表现客观事物,促进幼儿思维、情感等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培养孩子兴趣的关键是找到符合孩子天性的切入点,画画也同样如此。小孩从小就喜欢乱涂乱画,他们把乱涂乱画作为一种自由的游戏活动,自己怎么想就怎么画,这恰恰符合孩子的天性,反映了孩子自由的本性。  相似文献   

3.
秦香梅 《教育》2012,(24):55
小班孩子年龄小,生活经验不够丰富,那么,如何让孩子表达出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呢?绘画是重要途径之一。孩子的天性就喜欢乱涂乱画,他们把乱涂乱画作为一种自由的游戏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绘画活动恰恰符合幼儿的天性。保护好孩子这一宝贵的天性,首先就是让孩子对它保持兴趣,有了兴趣才有希望获得成功。用五彩缤纷的色彩吸引孩子儿童的内心世界多姿多彩。对于  相似文献   

4.
小班幼儿的绘画以涂鸦为主,他们喜欢到处乱涂乱画,只要他们想画,他们不管拿的是笔还是树枝、木根……也不管是纸还是墙、地板甚至桌布、床单……他们都会在上面又涂又画。每当他们看到自己涂画出的杰作,就感到  相似文献   

5.
孙泽君 《成才之路》2012,(14):90-90
正儿童的绘画是他们本真的生命活动,绘画能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眼睛的协调能力、语言能力、情感和社会能力。婴儿通过哭闹、笑容和身体的摆动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幼儿的画和婴儿的表情是一样的,仅仅是表达情绪、心情的一种方式。而有些家长和老师却以好坏来评价他们的画,甚至上升到心理分析,试图通过这些画来判断幼儿的性格气质。幼儿的涂鸦从最早的乱涂乱画开始,家长和老师不应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幼儿的作品,如果幼儿时期孩子的画就被否定,那么将会影响幼儿的自身发展。只有充分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合适的内容,才能真正带领幼儿感受艺术的美。  相似文献   

6.
高万存 《学周刊C版》2019,(17):168-168
线条画是幼儿在自由自在的状态下随时就能进行绘画的一种绘画方式。在美术课上幼儿表现出对线条画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线条画可以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情感,用简单的画笔表达内心的想法。学习线条画,可以满足幼儿爱涂画的天性,促使幼儿养成观察分析事物的良好习惯,还可以挖掘幼儿的绘画潜能。幼儿在他们感兴趣的事物面前创造力是很大的,所以培养幼儿对线条画的兴趣是引导幼儿走向绘画方向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7.
成燕 《学子》2014,(12):93-93
幼儿对色彩有天生的敏感,而绘画又是幼儿表达行为的第二语言,也是幼儿非常喜爱的活动。在幼儿的绘画活动中,将会用手中那支“神奇”的笔,根据自己的想象在地上、纸上、墙上,无规则地乱涂乱画,喜欢用天真好奇的眼光来看待、认识、探索这个世界,直观形象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可见,绘画兴趣的激发,有助于我们理解幼儿的内心,有重点地帮助幼儿提高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幼儿营造一个快乐的童年。那么,怎么来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呢?  相似文献   

8.
绘画活动中,我们经常会引导幼儿观察感受,但泛泛的观察不仅会影响幼儿对形象及其特征的深刻体验,还会直接影响幼儿充分的表达和表现。在小班幼儿的绘画中,我就发现了这样一些问题:绘画时,总有些幼儿乱涂乱画,缺乏兴趣;有的对绘画缺乏信心,总说“我画不来”;有的还因为达不到预期效果而对绘画产生胆怯、自卑心理;还有的一到画画就照着别人的画,出现许多“依葫芦画瓢”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绘画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游戏,是借助画笔表现自己的一种活动方式,也是他们表现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态度的特殊形式。从事小班教育多年,笔者发现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注意力时间很短,缺乏自控能力,手的动作不够协调,还停留在涂鸦末期。但是这个时期的幼儿开始产生想画点什么的意愿,可画出的东西总是不像,表现不出他们内心希望的东西来。绘画时,总有些乱涂乱画,有的还说我不会画,表现出对绘画缺乏兴趣,甚至有一些因为画得不像,达不到预期绘画效果而产生胆怯、自卑心理。为了帮助幼儿克服对绘画的胆怯心理,树立对绘画的信心,笔者做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0.
幼儿美术活动在整个幼儿教育的过程当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且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幼儿天性就对鲜艳的颜色保持一份新鲜和好奇,因此大部分幼儿喜欢率性而为、乱涂乱画,这是他们在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世界的认识。如果我们能将美术教育与绿色环保教育结合起来,就有可能帮助孩子们从小树立起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从我做起"的理念。  相似文献   

11.
在幼儿绘画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孩子之间绘画基础的差异,无论选材还是设计、组织教学活动都要做到面向全体,注重个别,避免使集体中出现“画得好的爱画———多画———画得更好”和“不会画的怕画———不画———更不会画”两个极端。可结合手工活动开展绘画活动,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这里所说的手工活动包括泥工、纸工活动。爱玩泥、撕纸是孩子的天性。手工与绘画相结合的美工活动,不像单纯绘画活动那样追求作品效果,而注重动手操作的乐趣,自然为幼儿所喜爱。幼儿在捏泥、撕或折纸、粘贴的活动中所获得的对物体的感知,有助于他们…  相似文献   

12.
幼儿具有好奇、好问、爱幻想的天性,他们的画质朴天然、幼稚可爱、随心所欲、吞吐自然、无所顾忌,不为形累、不为物牵。绘画最能表达孩子的心理要求,所以深受孩子的喜爱,当孩子把自己的心理世界用绘画这一方式酣畅淋漓地表达出来时,心里就会充满成功与自信。多引导幼儿画创作画,是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寓教于乐、开发创造潜能的有效方式。怎样才能在创作画中拓展幼儿创造的空间呢?下面谈谈我在引导幼儿画创作画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3.
在组织小班幼儿绘画活动时.我发现不少动手能力较差的幼儿对绘画不感兴趣,他们过分依赖教师帮助,有的不肯自己握笔、有的乱涂乱画。反思这一现象,我感到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幼儿绘画过程中的引导、示范、指导,忽视幼儿的年龄特点、忽视兴趣的作用、忽视作品评价的积极导向性。因此,我在评价环节中多动脑筋,巧妙鼓励、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相似文献   

14.
俞佳 《考试周刊》2014,(81):193-193
<正>绘画是幼儿表达自己对周围事物的感受和内心愿望的最主要方式之一。孩子们都愿意,甚至无意识地用"涂鸦"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所感,这几乎是每一个儿童的天性。然而,小班孩子虽然很喜欢绘画,但由于他们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因此画了不一会儿就开始厌倦了。怎样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作画积极性呢?让他们在一节绘画活动中自始至终都保持兴趣呢?通过实践发现,选择孩子感兴趣的绘画内容,使教育语言成为孩子能听懂的游戏化语言,孩子就会感到绘画活动本  相似文献   

15.
王冰燕 《考试周刊》2013,(66):192-192
幼儿喜欢乱涂乱画,把乱涂乱画作为一种自由的游戏活动。美术活动符合幼儿的天性。幼儿与生俱来就有艺术创造的潜能,幼儿的创造强调了自身发展的个体价值,反映出强烈的自我表现、自我完善的心理需求。因此,教师必须抓住幼儿这一时期,通过美术活动发展其创造力。  相似文献   

16.
周胜 《江西教育》2002,(24):29-29
1.培养兴趣。学习兴趣可以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可以使整个教学过程积极化,而绘画教学正需要幼儿在整个活动中保持这种积极性。绘画教学的效果就取决于教师是否了解幼儿的这种心理发展水平,从而针对其特点组织教学。如:幼儿刚上绘画课时,还没经验,也没兴趣,那么不妨带他们参观中、大班儿童的绘画活动,看看老师是怎么画画的,幼儿画得怎么样,让他们熟悉工具材料等等,使他们对美术活动感到好奇和发生兴趣,而后才能转入绘画教学的具体过程。  相似文献   

17.
"画"与"说"     
在许多美术活动中,总是教师先说,然后幼儿按要求去画.这无疑对幼儿掌握绘画的技能与方法是有利的,但也存在着一些弊端,幼儿往往以老师说的和示范为标准进行单纯的模仿,即便鼓励他们去想象,也无非是进行一些简单的添画,这显然会限制幼儿的想象.幼儿评画的时候也往往没有积极性,总是围绕老师的构思进行评画,因为这不是他们自己的画,没有自己的构思.天长日久,幼儿对绘画就会失去应有的兴趣,只是为完成画画而去画画.  相似文献   

18.
孙丽辉 《宁夏教育》2003,(11):21-21
近几年,我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种幼儿园的开放性绘画教育活动。这种绘画教育注重拓宽幼儿绘画活动的空间和丰富幼儿的绘画内容,引导幼儿自主绘画,大胆想像。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幼儿的绘画活动呢?一、更新教育观念绘画活动以促进幼儿发展为根本目的,而不是简单的绘画技能的传授。幼儿画画,完全是一种游戏,一种能够感到快乐的活动。他们全然不知要画得怎样才好,只要自己快乐他们什么都可以画。教师应根据幼儿的生活、幼儿的理解水平和幼儿绘画能力发展的特点来选择和安排绘画内容和学习顺序。一般以幼儿熟悉的或喜爱的事物为出发点,引导幼儿…  相似文献   

19.
绘画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游戏,是借助画笔表现自己的一种括动方式,也是他们表现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态度的特殊形式。小班幼儿注意力不稳定,缺乏自控能力,手的动作不够协调,还停留在涂鸦末期,但是这个时期开始产生想画点什么的意愿。可画出的东西总是不像,表现不出他们内心希望的东西来。绘画时,总有些乱涂乱画,有的还说“我不会画”,表现出对绘画缺乏兴趣,甚至有一些因为画的不像,达不到预期绘画效果而产生胆怯、自卑心理。为了克服幼儿对绘画的胆怯心理,树立对绘画的信心,我做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20.
爱涂爱画是幼儿的天性,在每个幼儿的身上,都有美术创作的欲望,他们用画的方式来表达对世界对生活的感受,来表达内心的思想和渴望。绘画,是幼儿早期生命的律动,是他们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践证明:美术活动能够充分发展幼儿市美力、观察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