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了教育界最为关注的焦点.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在学科教学中注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角度审视语文,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应当是一种精神享受的过程,是提高生命质量的过程.因此,我们应当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促进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2.
仓金龙 《小学生》2012,(11):51-51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语文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语文学科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首先,  相似文献   

3.
刘伟 《小学生》2013,(1):34-34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语文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语文学科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一、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环境,营造宽  相似文献   

4.
<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文以载道"、"文以载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情义目标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突出位置,语文教学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也离不开语文教学。我们语文老师在备课时应精选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同时以教师健康的心理影响学生,从而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5.
语文是传情达意的工具,"诗言志"、"言为心声"文以载道、文道统一是语文教学的自身要求.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加强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小学语文纲要》指出:"小学作文教学,既能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写作能力,又能使他们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发  相似文献   

7.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对幼师生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掘古诗词教材中蕴藏的美,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渗透审美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思想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所以在教学工作中渗透美育,是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全体教师都应自觉地在各学科教学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笔者结合学校心理咨询员、语文教师的双重身份,探讨连锁塑造方法在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其对小学低年段学生行为习惯及学习能力培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指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智、体诸育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与智育的有机结合主要体现在学科教学中。学科教学过程主要包括钻研教材、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作业练习和反馈评价等。本文试从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做法作一些探讨。一、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集中在整体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从而提高人文素养。从掌握知识和技  相似文献   

10.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在学科教学中注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件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角度审视语文,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语文教学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步形成积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旨在分析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探析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根据以往的教育教学经验,我认为有效的数学实践活动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平台。  相似文献   

13.
<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可见,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从而逐步形成审美能力,是新时期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获得审美能力呢?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它道破了学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就是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努力体现语文的育人功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各学科的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我认为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有效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了"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因而它在发展学生语文能力时,要对学生情感态度、意志品格、习惯和个性等心理品质进行培养,这种以人为本,追求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教学,是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和保障。  相似文献   

16.
侯朔展 《成才之路》2014,(32):17-17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这就告诉我们语文课要担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等思想教育的责任。语文教学必须渗透思想教育,这个观点早已为教育工作者所公认,并由广大语文教师付诸行动。而如何有效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达到随文潜入心,润"生"细无声的  相似文献   

17.
正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来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将审美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获得美的感悟,受到美的熏陶,能使学生在心理、思想等方面得到升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创设情境,调动情感美人并不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同样地感受到客  相似文献   

18.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叶圣陶老先生也曾经指出:进行美感(即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悬着的目标"。由此可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与智慧双生双栖,水乳交融。我们的阅读教学应重在拨动学生的审美之弦,让学生的心智清明,灵魂澄净,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获得美的感悟与熏陶。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可见,新课程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里明确提到:应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里。而语文是一门集情感、思想、语言等多元素于一体的课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恰当的时机,借助适宜的内容,审时度势地对学生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可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实现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落实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