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李明霞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7):152+167-152,167
儿童舞蹈是由儿童表演或表现儿童生活的舞蹈。它是通过儿童身体动作,儿童的语言,戏剧表演和音乐相结合的综合手段,是集中反映儿童生活,表达儿童情趣的儿童歌舞,是文学、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  相似文献   

2.
每个人都具有舞蹈的能力,因为舞蹈起源于人体的动作而每个人无时无刻也离不开动作。然而,舞蹈表演则需要进行一定的后天学习,才能使舞蹈艺术化的表现出来。舞蹈表演是一种心理活动,舞蹈表演教学则是心理的训练,怎样使学生认识和体验舞蹈作品,那就应该正确运用自己所学的一切手段服务作品、体现作品。  相似文献   

3.
舞蹈作为一种传承文化的媒介,舞蹈文化塑造的形象需要靠表演才能诠释出来。舞蹈起源于人体的动作,而表演则需要后天的学习和培养,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使他们深刻的理解舞蹈作品的内涵,并恰如其分的表现出来,成为高校舞蹈教育的一项任务。  相似文献   

4.
姚金凤 《科教文汇》2009,(35):212-212
少儿时期是人一生中生理、心理发展成熟的重要阶段,少儿舞蹈教育非常适合孩子的童心、童趣,可以开发孩子的各方面潜能,对儿童综合能力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根据少儿身心发展特点及舞蹈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舞蹈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创新。  相似文献   

5.
郭会萍  陈永新 《科教文汇》2009,(22):101-101
绘画是儿童的天性。可是这种天性却常常遭到扼杀。探究其原因,可以总结出破坏儿童绘画天性的原因有三个:教师方面、家长方面和社会方面。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让儿童尽情展现自己的童真,促使其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只有充满激情,充满自信,无拘束地松弛和丰富想象,才能进入表演艺术的创造状态.舞蹈学生表演训练的过程是从自我到角色,从外在到内在,从生活到艺术等.我们完成舞蹈表演训练这一过程需要把握的要素有:抛弃自我满怀激情的拥抱角色的心灵;学习舞蹈表演理论掌握气息的运用;不断积累生活提取精华等等.  相似文献   

7.
舞蹈表演是一门经典的艺术,它是肢体语言和视觉效果的完美结合。如果说肢体和视觉是舞蹈的外在展现形式,那么情感诉求就是舞蹈表演的内核。舞蹈表演通过肢体语言的不同表现形式来展现演员们的情感诉求。它通过独特的视角向人们传达了表演者真挚的感情和丰富的内心世界。情感是舞蹈的灵魂,将情感融入到舞蹈的创作之中,才能真正赋予舞蹈以生命。成功的舞蹈家们,都是以心为主体,情为动力的。  相似文献   

8.
薛莉 《中国科技信息》2011,(22):148-148
幼儿舞蹈教育是幼儿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感兴趣并且容易于接受的一种美育形式。它是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任务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喜欢舞蹈是幼儿纯真的天性和共性。作为舞蹈老师是儿童审美教育的启蒙者,如今通过舞蹈活动和舞蹈教学,陶冶和美化思想感情,道德情操,培养团结友爱,加强礼仪,增进心身健康,如今是在孩子幼小心灵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播下美育种子的园丁。为了提高幼儿舞蹈教学的水平,笔者认为应在组织幼儿舞蹈教学中注意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9.
王彦贞 《科教文汇》2011,(28):155-156
舞蹈是一种表现力和技术技巧性很强的艺术表演形式,它通过肢体的表现,美化人们的形体,并且可以提升艺术修养。孩子从开始掌握初步表演技能,到完成一定难度的舞段,再到高难度的舞蹈技巧,并用舞蹈抒发内心的情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因为舞蹈的表演不仅是肢体的运动,必须遵循有规律的、科学的、恒久性的训练,努力地去理解舞蹈的内涵、所要表达的主题,才能掌握舞蹈的表演技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素质教育也被大力提倡。少儿舞蹈学习已经不再是单纯地作为孩子将来谋生的一门技术,而是被人们作为锻炼孩子的体能、提高孩子艺术修养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0.
音乐课中的舞蹈教育是对少年儿童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和作用。本文从舞蹈进音乐课堂的必要性出发,阐述了音乐进课堂的功能和益处。从而给单一的教唱教学增添活力和色彩,是孩子们在音乐中全身心的表演。  相似文献   

11.
提出舞蹈是以感性认知为主导地位,以理性的思维为表现形式的观点,分别从舞蹈的表演、创作及其教学这三个方面来进一步论述舞蹈中感性与理性的相互关系,最后强调了舞蹈中感性与理性协调统一的重要性。感性与理性的协调统一才能更好的推动舞蹈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幼师舞蹈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幼师专业的学生学以致用,关键是要让学生领会舞蹈表演和教学的技能技法,达到会跳、会编、会教三个方面的成效,不断提高示范表演才能、舞蹈创编意识,从而具备良好的舞蹈教学能力,学生毕业走向社会才能够胜任幼儿舞蹈教学的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13.
廖珊珊 《科教文汇》2010,(13):169-169,181
幼师舞蹈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幼师专业的学生学以致用,关键是要让学生领会舞蹈表演和教学的技能技法,达到会跳、会编、会教三个方面的成效,不断提高示范表演才能、舞蹈创编意识,从而具备良好的舞蹈教学能力,学生毕业走向社会才能够胜任幼儿舞蹈教学的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14.
刘慧丽  王志勇 《科教文汇》2008,(34):190-19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对于儿童来说更是认识事物的需要。心理学研究证明三岁到八岁的儿童时期是人的大脑发育最快并逐渐趋于成熟的关键期,是开发人的潜能的最佳时期。儿童舞蹈教学中注重儿童舞蹈学习兴趣的培养,有助于激发儿童学习舞蹈的潜能,为今后更进一步的学习舞蹈打下良好而坚实的基础。本文主要从儿童心理特点入手,浅谈如何在教学中通过培养儿童的兴趣来提高儿童舞蹈教学质量,最终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冷英嘉 《科教文汇》2014,(29):82-83
高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学生大多零基础,柔软性、协调性较差。培养舞蹈表演意识能有效地提高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质量,符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特点,使学生未来更好地胜任幼儿园舞蹈教学工作。本文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及学习舞蹈面临的困难入手,分析表演意识培养对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重要意义,提出培养舞蹈表演意识的有效方法,以期为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提供微薄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翻转课堂,是指教学中教师可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转移给学生。利用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将更专注于主动的进行各类项目的学习,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极大提高了教师对整个课堂的管理,从而发生教师角色、课程教学与管理模式等一系列的转变。本文首先对翻转课堂及其优势进行了概述,本文通过对翻转课堂的分析,了解其优势等内容,详细探讨了翻转课堂教学理念在体育院校舞蹈表演专业团体操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以及如何有效的实现翻转,旨在提高舞蹈表演专业学生的团体操实际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7.
群众舞蹈表演要确保人、舞、乐三者的有机统一,才能够带动全场的情绪。为了增强现场的感染力,应当做到确保音乐与舞蹈两者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而切实提高群众舞蹈表演的观赏价值,带给观众完整的视觉与听觉感受。本文将具体阐述群众舞蹈表演中音乐具备的功效,并以此为出发点做出策略分析。  相似文献   

18.
文章注重分析目前西藏儿童舞蹈编创的现状,对西藏儿童舞蹈成人化的创编现象进行探讨,并对西藏儿童舞蹈作品中的舞蹈情节与音乐节奏不符,在作品中过多模仿动物,缺乏教育意义等问题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9.
巫庆蓉 《科学中国人》2014,(4S):195-195
傣族民间舞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喜欢上傣族舞,自信、大方的表演舞蹈,对学生体态、感觉、气质的训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她的动律风格在幼儿舞蹈的训练及表演上,有着庞大的可挖掘空间,所以进行傣族舞的创编,不光可以促进学生的傣族舞表现力,还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她们的舞蹈即兴能力。  相似文献   

20.
白雪 《百科知识》2021,(33):38-39
舞蹈元素是现代话剧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话剧中的地位不容忽视,可以话剧为例分析舞蹈元素在其表演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深入剖析舞蹈元素在表演不同层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