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章着重阐释了哈尼族原生态舞蹈艺术传承发展的基本要素、历史渊源、风格特点、文化功能和表征意义及其在哈尼族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哈尼族原生态舞蹈艺术是哈尼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哈尼族社会历史的精神食粮,是社会文化生活活动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哈尼族有着古老的民间舞蹈艺术,他们对大自然的崇拜通常以舞蹈的形式予以展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舞蹈就成为哈尼族人的语言情感的载体。由此以哈尼族民间舞蹈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艺术特质、文化内涵进行分析,从而为我们更好的了解哈尼族的民间舞蹈、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发展中,苗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舞蹈,苗族舞蹈中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记忆,还承载了苗族的发展史,并最大限度地吸收了当代舞蹈艺术的诸多理念与技能,从而为我们展示出独具魅力的苗族舞蹈。这些舞蹈种类与形式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表现了苗族人民在文化建设以及文化发展中的巨大贡献。文章将从若干方面分析苗族舞蹈民族个性,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毕节特殊的地形地貌环境、历史积淀和传统的社会生产方式,为毕节方言的形成提供了肥沃的自然生态和社会历史文化土壤,同时也使它在婚育、丧葬、农耕文明、节令、舞蹈音乐等方面承载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信息,具有独特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5.
地鼓舞是红河县哈尼族的一种祭祀性舞蹈,具有十分鲜明的地域色彩和富有特色的艺术特征。它诞生于远古,携带着哈尼族先民的生活诉求与文化记忆。它流传于历史,并在历史中不断地发展与丰富。它如同基因一样,唤醒了哈尼族人民对民族发展历史的关注与怀想,唤醒了他们身上流动的祖先鲜血与文化心理结构。在现代化不可阻挡的进程中,红河县哈尼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商品经济闯入、农耕生活出现裂缝、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与碰撞,这必然会影响地鼓舞这种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故而,研究红河县哈尼族地鼓舞的生存现状,了解其传承困境,并针对其传承困境而提出传承与保护的对策,便成为必要之事。  相似文献   

6.
哈尼族没有本民族文字记载的历史,服饰是其特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流的相对增强,哈尼族平日着装日趋汉化,但在本民族重大的节日,他们仍遵循传统的礼仪和穿着。对哈尼族老、中、青、少的十月年服饰进行田野调查和描述,为研究哈尼族服饰、民间美术、民族文化内涵提供较为完整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对民族地区社会生活的全面渗透,滇南哈尼族传统文化受到了不同文化形态的冲击、影响和交融,哈尼族语言文字的使用面临新的困境。网络传播所具有优势和特点,为哈尼族语言文字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理想的平台,为民族文化的创新发展带来了契机。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剑舞的历史发展与文化价值的探索,一方面为社会文化艺术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另一方面也从剑舞的历史发展和历史沉淀中绽放五彩缤纷的中国舞蹈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资料、田野考察和专家访谈法对哈尼族秋千、武术、摔跤传统体育项目的历史演进过程进行分析,发现独具特色的哈尼族传统体育文化思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需求的不同,体育文化特质的流变过程反映的就是一部宏大的哈尼族社会发展史.研究这一文化流变过程并在这一文化变迁的现实中寻找哈尼族民族前进的社会、文化学动因,对促进哈尼族地区的文明进程,把握好哈尼族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选择和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社会作用和民族文化研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哈尼族传统文化包含了丰富的和谐文化因素,这些和谐文化因素贯穿于哈尼族的整个社会历史发展过程,是哈尼族在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实践中,所形成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具有积极作用的价值观念,在当代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吸取哈尼族优秀传统文化,对哈尼族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文化因素进行挖掘和研究,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实现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强省的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豫南民间舞蹈源远流长,展现原汁原味的豫南地区民情风俗,是特定历史下形成的独特文化,它作为探讨豫南民间文化艺术的一个重要窗口,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如今,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的豫南民间舞蹈艺术不断受到现代多元文化的强烈冲击,面临生存的困境。因此,进行豫南民间传统舞蹈文化文本和口述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并进一步探讨豫南民间舞蹈的传承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哈尼族妇女作为哈尼社会中占一半的人口,她们也是文化的载体,她们身上保留了哈尼族传统习俗中的很多文化内涵。又由于妇女们长期以来与外界的联系较男性要少得多,因而她们身上保留的传统文化要多于男性。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她们身上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更深层面文化的影响。分析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中,哈尼族妇女的变化及这种转型对整个哈尼族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原生态舞蹈应该是未经规范的,在原始社会的民间生产劳动中自然形成的,没有固定的形式或节奏,是即兴的,带有鲜明的地域色彩,反映生产生活的肢体行为。这种舞蹈不一定协调流畅,然而它却能一代一代的传衍下来,作为后来一切优美舞蹈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民间舞蹈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生活和艺术表现的外化,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体现和重要载体。因此,我们在发展民间舞蹈艺术的同时更要保护民间舞蹈的原生态性。而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具有创新的特点,如果从更为宏观的角度透视的话,当代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是原生态民间舞蹈有可能失传的最根本原因所在。因此,就民间舞蹈文化保护与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的协同发展作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傈僳族是一个善于乐舞的民族。傈僳人民不论男女老少都能讲、能唱、能弹、能舞,凡举行婚礼、丧葬、打猎、建房以及收获时节都要尽情地歌舞。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造了大量富于民族特色和感染力的民间歌曲、民间舞蹈,成为我国民族艺术的瑰宝。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意识与传统观念激烈碰撞的现代社会中 ,哈尼族民俗文化 ,亦在各种观念的相互激荡中发生改代变异。本文从哈尼族物质消费文化、家庭婚姻观念、道德价值观念等方面分析了哈尼族现代异变的特点 ,并初步提出促进哈尼族民俗文化发展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民族民间舞蹈的产生来源于各民族的历史、文化、生活、生产、劳动。研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民间舞蹈的语汇和舞蹈形式,就要从人类最初的各种礼仪、信仰与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入手.研究黎族民间舞蹈来源和演变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8.
溆浦喔喝灯舞的保护研究——从文化景观的角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不少具有民族民间特色舞蹈文化的生存环境令人堪忧。近年来,寻根非物质文化掀起了一股热潮,中国的民间舞蹈文化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以溆浦喔喝灯舞蹈文化为个案,对其进行了广泛调查与深入研究,主要分析了喔喝灯舞的概况和保护现状,并从文化景观角度提出了保护措施,以期保护民族文化及民间舞蹈文化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江城县龙富村位于云南省中、老、越三国交界处,这个哈尼族村落在近20年时间经历了橡胶种植、边境管理、基督教等带来的剧烈文化变迁。时间民俗的变化触及了这个哈尼族社会文化的深层结构。通过民俗学时间研究和人类学田野调查的研究,揭示了龙富村的时间观念、时间制度、生活节奏如何作用于民众日常生活的文化调适。在稻作生计模式向橡胶种植转型的过程中,时间民俗文化经历了瓦解、失忆、并置与涵化的过程。跨境族群和生计改变的特殊现实,迫使龙富村哈尼族的岁时节日、历史记忆、生活作息形成一张新的民俗时间表,也透露出哈尼族村落文化变迁的内在时间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