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磊  李贤达  王威 《中国科技论文》2023,(12):1321-1325+1333
为改善冷再生沥青混合料(cold recycled asphalt mixture, CRAM)的耐久性能,提出将废机油改性乳化沥青应用于CRAM。在探究废机油改性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waste engine oil modified cold recycled emulsified asphalt mixture, WEO-CRAM)力学性能和路用性能的基础上,采用间接拉伸疲劳试验研究了WEO-CRAM的疲劳寿命,并应用Weibull分布对疲劳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建立了疲劳方程。结果表明:CRAM冷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劈裂强度随废机油掺量的增加逐渐增加,不同再生沥青路面(recycled asphalt pavement, RAP)掺量的混合料均对应一个最佳废机油再生剂掺量。与普通CRAM相比,WEO-CRAM的抗裂性能至少提高了13%,且废机油对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和水稳定性影响不大。基于Weibull分布建立的疲劳方程可以有效地评估WEO-CRAM的疲劳寿命。在不同应力比下,WEO-CRAM具有良好的抗应力变化敏感性和抗疲劳破坏能力,在应力比为0.45时的疲劳寿命较CRAM提高了35%。  相似文献   

2.
淀粉厂废水中植酸钙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种从玉米制淀粉的废水中提取高附加值产品植酸钙的新工艺.此工艺采用动态多次循环酸浸、二次复合碱高效中和及絮凝剂高纯处理等先进的提取方法;从而克服了传统工艺提取率低、品级差且生产周期长等诸多缺点,使植酸钙的磷含量由原来的18%~25%升至43%以上,而蛋白质含量则由8%~10%降至0.4%以下.该工艺操作简单,实用性强,并且减轻了废水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3.
中和氧化过程是湿法生产铁红的关键工艺环节之一,含铁废液经过中和氧化过程的处理所得氢氧化铁沉淀的质量,直接影响最终铁红产品的品质。中和氧化反应终点的pH值和反应过程温度重要工艺参数,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以此需要研究适合铁红生产的pH值控制系统工程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酸和碱反应的实验中,浙教版<科学>九上教材中是分两次来学习完成的.第一次在书本第8页,学习稀盐酸性质的过程中,以活动形式编排: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2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____色;再逐滴滴入盐酸,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要求学生用紫色石蕊试液来寻找中和反应变化的证据.第二次出现在书本第14页,在学习碱有哪些性质的过程中,以活动形式编排:在2支分别盛有3ml氢氧化钠稀溶液的试管里,各滴加1滴酚酞试液,再分别向2支试管里逐滴加入稀盐酸和稀硫酸,边滴边振荡,直到红色刚好褪去.要求用酚酞试液来显示中和反应的变化证据.选用紫色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有什么不同呢?  相似文献   

5.
在酸和碱反应的实验中,浙教版《科学》九上教材中是分两次来学习完成的。第一次在书本第8页,学习稀盐酸性质的过程中,以活动形式编排: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2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色;再逐滴滴入盐酸,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要求学生用紫色石蕊试液来寻找中和反应变化的证据。第二次出现在书本第14页,在学习碱有哪些性质的过程中,以活动形式编排:在2支分别盛有3ml氢氧化钠稀溶液的试管里,各滴加1滴酚酞试液,再分别向2支试管里逐滴加入稀盐酸和稀硫酸,边滴边振荡,直到红色刚好褪去。要求用酚酞试液来显示中和反应的变化证据。选用紫色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有什么不同呢?  相似文献   

6.
针对电解铝液除Na、Ca等碱金属问题,选择用AlF_3粉末加氩气作为除碱剂,并开发了HX除碱工艺和设备。热力学分析表明,AlF_3与铝熔体中Na、Ca的反应在较大温度范围内可满足反应自由能ΔG0的条件,且反应产物不会影响铝熔体成分;HX系统采用旋转喷吹技术可以使AlF_3粉末和氩气与铝熔体均匀混合,不仅显著提高了除碱率,而且避免了以往使用氯气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设备腐蚀等问题;通过工艺研究,获得除碱工艺的最佳处理时间为15 min,最佳处理温度为800℃;生产实践表明,处理后Na质量分数可降至1.8×10-6,除Na率为90.9%;平均Ca质量分数可降至0.2×10-6,除Ca率为94%,是一种环保高效的除碱技术。  相似文献   

7.
酸与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但许多中和反应不会产生气体、沉淀或颜色变化,即反应无明显现象,无法判断反应是否进行.探究中和反应是否进行就成了中考命题的热点,下面结合例题,共同来探究中和反应.  相似文献   

8.
Mn-Fe/γ-Al_2O_3的制备与NO催化氧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锰铁为活性中心,γ-Al2O3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合成了Mn-Fe/γ-Al2O3催化剂,考察了负载量、锰铁比及碱中和等对NO催化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当反应温度为300℃、入口NO浓度为300 mmol/L、O2浓度为5%及空速为12 000 h-1时,以负载量为20%,Mn/Fe=1及(CH3)4NOH进行碱中和所制得的催化剂转化率最高,为66%,而其他制备条件所获得的催化剂都低于此值。通过对催化剂进行XRD、SEM表征,考察了负载量及碱中和对催化剂物相结构及表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负载量的增加,样品晶相不断分离,Fe2O3及MnO2的衍射峰逐渐尖锐,即活性组分进入载体孔道内部。另外,浸渍过程的碱中和操作有利于提高颗粒表面的分散度及形成无定形态。  相似文献   

9.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新授课已经把酸碱反应实验现象、原因分析、反应实质、反应的应用等介绍给学生,但对解决酸碱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等相关问题还没有形成思路和方法。本课意在帮助学生学习“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知识后进行应用和提升,使其初步掌握化学反应后溶质成分分析和验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用碘直接与芳烃进行芳香亲电取代反应是困难的,反应往往难于完全进行,即便是活性较高的芳烃,碘代产率也不高。对其中的原因有两种观点的解释。一是认为碘代反应产生具有还原性的碘化氢而导致反应反向:另一观点则认为是由于I_2的亲电能力较弱所致。这两种看法均有一定的道理。当有碱或氧化剂存在时,往往有助于上述的碘代反应的进行,碱的作用可能是中和HI,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而氧化剂的作用主要是使I_2产生I~+或生成一个有正性极化的碘络合物,而这些亲电体的活性都要比碘大,在这样的亲电体进攻下,碘代反应才能顺利进行。使用HNO_3时,碘代反应是这样进行的:  相似文献   

11.
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之间发生的反应,该反应的反应物是酸和碱,产物是盐和水.同时它也是一种特殊的复分解反应,正是因为其身份具有的两面性,一度成为了中考命题的热点和焦点,笔者分析了2010年各地的中考试题,对中和反应的考题进行了归纳和分析,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以草酸为催化剂,对环己醇脱水制备环己烯的反应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率的影响,得出了最佳反应条件:环己醇用量为20g,催化剂用量为16g,反应时间为0.3h,环己烯收率为67.3%,纯度为96.7%。催化剂价廉易得,且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13.
中和滴定中误差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讨论探作误差。从中学化学教学的要求来看,中和滴定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1)用已知浓度的酸滴定未知浓度的碱溶液。(2)用未知浓度的碱溶液滴定已知浓度的酸。(3)用已知浓度的碱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酸。(4)用未知浓度的酸滴定已知浓度的碱溶液。在中和滴定过程中,同一错误操作在以上四种情况下所造成的误差不一定相同,具体的腐定过程要具体分析。现用0.1摩/升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为例,试析可能造成误差的18种错误操作。盐酸的摩尔浓度为Mim,其体积为Vin,NaOH溶液的摩…  相似文献   

14.
在现行高中化学课本第三册 (选修 )的学生实验五《葡萄糖、蔗糖、淀粉和纤维素的性质》中 ,“纤维素的水解”部分 ,学生很难准确掌握 ,常会出现如下情况 :1 .加碱中和时 ,加碱少了 ,水解液显酸性 ,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后加热就没有红色的氧化亚铜生成 ,实验失败 .(这种情况较普遍 .)2 .加碱中和时 ,加碱多了 ,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而且学生没有学到加碱中和的应有知识 ,实验也不算成功 .为了辅导学生做好这个实验 ,现将此项实验作了改进和探索 .一、由于纤维素水解用的是浓硫酸 ,且一般来说学生用量都是偏多 ,我们除了教育学生准确使…  相似文献   

15.
以模拟胃酸研究了壳聚糖/氢氧化铝混合物微粒在体外的抗酸性.结果表明,壳聚精不仅能改善医用氢氧化铝对酸的中和速率,提高中和酸的能力,更可抑制氢氧化铝与碱的反应.故可望用壳聚糖/氢氧化铝制备抗胃酸复合制剂.  相似文献   

16.
“酸碱盐”是九年级化学的重要内容,人教版教材在第十单元中首先从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其相似性质的原因;其次在酸和碱性质及用途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中和反应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溶液的酸碱度等。  相似文献   

17.
喷洒了B(稀盐酸)后红色逐渐消失,说明发生了酸碱中和反应,使酚酞试液的颜色发生变化.(1)若月季花是由碱(如NaOH、KOH等)溶液画成的,则A为酚酞试液;(2)若月季花是由酚酞试液画成的,则A为碱(如NaOH、KOH等)溶液.  相似文献   

18.
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是中学化学中一类重要反应,它涉及到强、弱电解质,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平衡,盐的水解平衡,pH等.也是高考的重点考查内容.在高考中常以选择题出现.下面对这方面知识进行归纳与分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De-link工艺对二次硫化鞋生产过程中的废胶边进行了再生研究.结果表明,De-link工艺对二次硫化鞋生产过程中的废胶边的再生效果好,再生胶料的物理性能可达到原胶料性能的65%以上.采用De-link工艺处理的二次硫化鞋胶边De-Vulc胶与原二次硫化鞋混炼胶可按重量20100比例掺用,其胶料的物理性能仍可满足产品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20.
<正>针对中和滴定在近几年高考中所占有一定的分值,其主要内容在于考查实验操作及误差分析等,同时往往以中和滴定知识为载体进行从氧化还原反应滴定来考查化学基本计算及误差分析等,本文主要对中和滴定一系列问题做一全方位的透视,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透视一】酸碱中和滴定的含义、原理及关键定义: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原理:在中和反应中,使用一种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溶液与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完全中和,测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