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邓小平把握了“三个世界”格局向“东西南北”格局转化的规律,揭示了整个世界主要矛盾的变化,从而作出了对当代世界的新的战略判断:“东西”问题是政治问题,“南北”问题是发展问题。邓小平形成时代主题判断的思维方式是他对政治与经济、战争与革命之间相互关系认识的调整。他观察和分析社会形势,实事求是地对世界范围的政治与经济、战争与革命的相互关系重新进行认识,作出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论断。  相似文献   

2.
从彝汉文古籍记载探索中华远古文明和彝族历史分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哎哺世代、尼能实勺时代、武僰分支与六祖分支、西南彝君长本末论述彝族历史分期,标志着中华远古文明的刻划文字、先天八卦、十月历初阶和探索天、地、人产生的三才论”,万物之源的“五行说”,辨别天、地、人和万物色素的“五色观”等,其最古老、原始的文化内涵,当产生于哎哺世代末期,相当于汉文史书记载的“三皇”后期。远古先民最早的活动地点,在云贵高原,其后才分布到黄土高原。  相似文献   

3.
人类文明的进程总是与战争形影不离.有瑞典学者作过统计,从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1964年的5000多年间,世界上共发生了14513次战争.在此期间,只有329年是和平的.难怪英国著名军事家富勒说:“在人类历史中没有一个时代,会完全没有战争,很少有一代人以上是不经过大型战乱的.”战争不仅是一种攻城略地、生死拼杀的暴力行为,而且也与各民族政治、经济、科技、道德、宗教生活以及社会心态的文化现象有关.我们现在从科学的角度来考察战争文化的变迁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古吕侯国考     
新蔡县旧为古吕侯国。史书志书多有记载。据说伯夷为炎帝之后,姜姓约于黄帝时代从西羌东迁至淮海一带,与黄帝族聚居。《路史.后记四》说:“共工之子噎鸣,又叫伯夷”,“为虞心吕,且功于水封吕”。伯夷所以能受到唐尧的重用,掌管四岳,平水土,就是因为他迁入内地,和华族融合已久,已取得最高首领的信任。《史记.五帝本纪第一》:“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黄帝时代炎黄二族联合起来在河北涿鹿打败了蚩尤(三苗、九黎族首领)之后,苗、黎族退居到江淮流域,后来苗黎族经常作乱,与华族不断发生战争。唐尧时代,四夷扰乱,民  相似文献   

5.
论诸葛亮法治中的弹性原则高梅诸葛亮处于汉末战乱、三国纷争时代,他知道要拨乱反正,由乱到治,必须实行法治。他认为“刑罚不中,则众恶不理,其国亡”。①他把能不能实行法治,提高到关系国家兴亡的角度来认识,这说明法治思想是他治国方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诸葛...  相似文献   

6.
对《左传》“以乱易整,不武”中“乱”“武”二字,目前有多种解释,但终因施于文句不协而难成定论。文章从字义、文意等方面进行了考辨,否定了前有解释,提出“乱”为“内战”“战争”,“武”为“使用武力应遵循的道义准则”的说法。  相似文献   

7.
“三万天学习论”是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渡边茂提出的。他设定一个八十一岁的人生,并把它划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为二十七年,大约相当于一万天。从出生到满二十七岁,为第一个一万天,是“成长时代”或“修业时代”。在这个阶段,人们经过幼年期、学校期而踏入社会,学习各种基础知识,锻炼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从二十七岁至五十四岁,为第二个一万天,是“活跃时代”。这个  相似文献   

8.
李贺是中唐时期一位很有思想的优秀诗人。把他的诗说成贞元、元和时代的“诗史”或认为他是“理不胜辞”的唯美主义诗人均是不公允的。对李贺诗中所反映的令人难以捉摸的思想情绪,必须从他所处的具体时代和生活环境去理解。  相似文献   

9.
《后出塞五首》的主人公,就其准备出塞行装来看,“千金买马鞍,百金装刀头”,不惜破费钱钞。就其送别出塞场面来看,“闾里送我行,亲戚拥道周”,祖饯十分隆重。他的生活向往,是“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他“召募赴蓟门”,企图从开边战争中建立功业,实现其封侯美梦。可以明白看出,他是一个豪门出身,做着封侯美梦喜乱乐祸的少年。一、从战伐觅封侯到“恐辜明主恩”  相似文献   

10.
黄再兴 《考试周刊》2011,(78):170-171
人们都钦佩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首先是钦佩他有丰富的“天文”“地理”知识.其次是钦佩他能在生活中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地理知识是无处不在的,它涉及人口、资源、环境、政治、战争等热点问题。因此,要学好地理.就必须注意从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把地理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去。  相似文献   

11.
论隋文帝     
隋朝,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是一个十分短暂的朝代。从公元581年杨坚代周建立隋朝起,到公元618年隋朝灭亡止,前后仅有三十七年的历史。尽管如此,短暂的隋王朝却也有它的兴盛时期。在隋文帝杨坚统治的二十余年中,国家由衰转盛,政治稳定、生产发展、经济繁荣。在众多的封建帝王中,他是一个有所作为的人。 自东汉末年黄巾大起义失败和董卓之乱以后,“天下丧乱,四海不一”,“战争相寻”,“书轨不同,生人涂炭”(1),其间虽有西晋的统一,但也不过只有四十余年的时间。接着又是长期的南北大分裂。为了争夺地盘和人口,各个割据政权间战争频繁,造成社会矛  相似文献   

12.
白居易生于公元772年,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曾官太子少傅,后人因此亦称他白傅。他诞生在今河南新郑县,在那儿生活到十一二岁。青少年时代,白居易有几年是在衣食不充、颠沛流离中度过的。但他学习刻苦,特别是举秀才后,更加“苦学力文”,“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每日不遑起居,甚至弄到“口舌成疮,手肘成胝”的地步。799年,27岁的白居易考中进士。806年,原本应受重用的白居易因对当时的政治弊端敢于揭露,只补任了今陕西周至县县尉。在近两年的县尉任内,白居易亲眼看到了唐统治阶级集团和地方官吏们对农民的横…  相似文献   

13.
他8岁接触电脑,13岁成为当时网民年龄最小、网历最丰富的“网络专家”。1999年,他的个人网页“琪缘电脑网”被“广州视窗”评为“国内50大个人网面页”之一。如今,他已是网络百万富翁。他就是16岁的少年网络老总、被誉为中国小盖茨的李琪缘。天生的“破坏分子”1984年,李琪缘生于重庆市一普通工人家庭,爸爸李宽昂在总工  相似文献   

14.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一个前无古人的教育家,是一个时代英雄。”(吴玉章语)他为中华民族和全人类“捧着一颗心来”。这是一颗赤心,这是一颗爱心。他55年的人生历程,便是这颗爱心搏动的历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高三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诗注释有三处值得商榷。其一,“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之“一去三十年”,教材注释为:“从少年到41岁诗人辞官,大约有三十年。诗人于40 5年当江西彭泽县县令,八十多天后辞官,挂印归田园,作《归园田居》。”将“一去三十年”释为“从少年到41岁诗人辞官,大约有三十年”,不当。要弄清“一去三十年”是什么意思,当先弄清“误落尘网中”指的是什么。一般情况下,“尘网”指的是尘世、人世。此处的“尘网”是否也指“尘世”“人世”呢?诗人是否有从“少年”时代起即“误落”此“尘网”中的悲叹呢?他是怎样看待…  相似文献   

16.
从“黄老之学”到“小国寡民”──再论司马迁的悲剧田启霖司马迁“‘遭李陵之祸’,既有当时的历史因素,又有个人因素,就其个人因素来讲,有他对反击匈奴战争的态度问题,又有他‘石问’所对触犯刑律的问题。”这是我在《评“遭李陵之祸”》一文中所阐述的基根看法。如...  相似文献   

17.
明代万历中后期,在西北、东北、西南边疆地区先后爆发了宁夏孛拜之乱、壬辰倭乱、播州杨应龙之乱,旋即先后都被平定。其中平定播州杨应龙之乱是这三大征当中最干净利落的一场战役。平播战争的指挥者——李化龙,功不可没。他在战前广泛搜集敌方情报,并且摸清了敌我双方的虚实;战中运筹帷幄;战后处置得当;对整个平播战局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即将迎来甲子之年的于坚似乎终于找到了属于他自己诗歌的一种“方言”,形成了他自己诗歌的审美风格。在诗歌的语言上,于坚转变了先前的口语创作方式,有了文言气,旧文人气。文体上追求一种糅合,杂糅了新旧文体,想寻求一种融通。创造了一种诗的“方言”,只属于于坚的一种“诗的方言”。其中有雅有俗,不能一概而论。中国当代诗歌从书写集体之情到个人之情,从政治话语到个人话语,从整齐划一到天马行空,从亦步亦趋到“野怪黑乱”,又从“野怪黑乱”到“新的中庸之路”,这是中国当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次艺术“自觉”,而这次艺术自觉最终在于坚的诗中完成。  相似文献   

19.
卡尔·桑德堡(1878—1967)是美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学家和独具风格的诗人,他是“芝加哥诗人”中最重要的一位。作为亲历战争的诗人,桑德堡对战争的性质和意义有着深刻的了解,对战争的态度经历了从崇尚战争、反战到支持正义战争的根本转变。这一转变在他的诗集中有着充分的体现。沿着他的心路历程研读他的战争诗人们看到了“人民诗人”成长的过程;人们更能体会到作为诗人和作家他的深刻与永恒:战争,无论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它都是残酷的,给人类带来的只能是痛苦和灾难。  相似文献   

20.
承德地区满族尹娃从跟随“汗王”入关到今天已历300余年.其人事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