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历史教学现代化与历史教学法课程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着深刻而巨大的变化,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不断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国力竞争及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作为人类社会发展重心的教育已成为我国从人口大国逐步走向人力资源强国的关键因素,我国的教师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使人类社会的一切领域都在飞速地改变着面貌,中学历史教学也迎来了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中学历史教学的信息化。本文从分析中学历史教学现代化发展趋势入手,以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方法的掌握和运用为切入点,探讨中学历史教学法课程改革中,应注重培养能初步掌握和运用现代化技术从事中学历史教学的人才,以适应时代发展和中学历史教学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教育也随之发生重大转变。高中历史教育面临着又一次转折,史料教学的思想和方法在短暂沉寂后再次喧嚣,但是史料教学的精髓是什么?在中学历史工作中如何应用,还是应该继续深入研究,以真正推进中学历史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学历史教学正在进行改革,高师的教育实习也需作出相应的改革。我们认为,中学历史教学的改革,应当立足现实,放眼未来,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能;在搞好历史课堂教学的前提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课外活动,便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智能的重要途径。作为未  相似文献   

4.
孙亮 《文教资料》2006,(35):187-188
目前,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各地有条不紊地进行。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体系、新的教学内容、新的学习方式、新的评价形式正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这次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真正提高青少年国民素养为目标的21世纪课程改革已被社会初步认可和接受,正在绽放光彩。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浪潮中,中学历史课程改革也在不断推进。但是怎样设计好21世纪的中学历史课程,却是一大难题——中学历史课程在很长时间内不被学生看好和重视,中学生普遍不喜欢学习历史课程……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怎样设计好中学历史课程,是中学历史教育界的一个…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我国的中学历史教育改革全面展开,不断深入.同以往相比,中学历史教育可以说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的时期.我国的历史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在历史教学理论的研究、历史课程的编制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然而,在改革的实践中和发展的过程中,历史教育仍面对着很多的困扰和问题,如何应对当前历史教学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如何使历史教学的改革不断深入发展,是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  相似文献   

6.
中学历史教育目标是什么 ?这是一个既古老又全新的问题。说它古老是因为关于中学历史学科的教育目标早有定论 :历史教学的目标是传授历史基础知识、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说它全新是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叩响了人类社会的大门 ,新时代的到来必将引发人类社会各方面的深刻变革。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 ,当我们反思中学历史教育目标时 ,更感到它的笼统、空泛和涵盖面的不足 ,对中学历史教育才有了新的认识和定位。作为一门纯粹的人文学科 ,中学历史教育应该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确定为学科教…  相似文献   

7.
中学历史教师专业发展关乎中学历史的教学质量之优劣、课程改革之成败。中学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出路在哪里?一要提高史才,重在学科能力,尤以口才、文才、干才为重;二要夯实史学基础,包括精而深的历史专业知识、新而实的教育教学知识、广而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三要优化史识,就是识见和义理,以及看待历史问题的灵心慧眼和真知灼见。中学历史教师只要在才、学、识上有淡泊宁静的坚守和矢志不渝的追求,才、学、识的愿景也就无限地接近,历史教育的魅力也就一览无余了。  相似文献   

8.
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现在中学历史教材改革和历史高考改革的要求,更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开发学生智能呢?笔者以为,运用课堂提问是开发学生智能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历史教学问题》杂志开展“上好一堂历史课的标准是什么?”的讨论,是关系到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大问题。谈到一堂课的标准,就会涉及到对中学历史教学任务的理解问题。下面想就此谈两点意见,向同行们请教。一,中学历史教学的三大任务是并重的统一的整体。中学历史课是中学教育中一门思想性很强的文化课。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中学历史教学的任务是:  相似文献   

10.
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现在中学历史教材改革和历史高考改革的要求,更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开发学生智能呢?我以为,运用课堂提问是开发学生智能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作为新世纪的教育主题工程正逐步深化,各学科也纷纷探求改革之道。历史学科作为中学基础学科之一,充分利用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的历史观和创新精神正被历史教育工作日益重视。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 ,关于中学历史教材建设的讨论不绝于耳。中学历史教材的内容及其体系是否符合历史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也一度引起了研究者的质疑与争鸣。笔者认为 ,中学历史教材建设理论研究的热点与中学历史教学方法改革彼此呼应 ,表明了当前的中学历史教育理论的研究者对教学实践的思考空间正进一步拓宽 ,中学历史教育需要标本兼治 ,以本治标 ,中学历史教材建设便是治本的具体表现。一、现行中学历史教材中的问题及改革意见中学历史教材作为中学生学习中外历史的主要工具 ,应该符合并体现中学历史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 ,成为中学历史教师从事历史教学…  相似文献   

13.
在素质教育日益深化的今天,中小学教改已如火如荼地开展了起来,随之,中学历史教学也被推向了教改的前沿。中学历史教学应如何去改?改些什么?要达到什么目标?这些都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为此,笔者根据近几年的教学经验,就中学历史教学方式的改革问题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4.
正个人简介:杨穗福,广州市第一中学教研处主任,中学历史高级教师,广东省特级教师,广州市首批基础教育名教师、荔湾区名师、荔湾区人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担任广州市中学历史教研会常务理事和副会长、广东教育学会中学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理事、广州市特级教师协会理事。"技术是教育的生产力"访谈者:作为一名历史教育工作者,您认为,从"历史"的视角看,技术是什么?杨穗福:技术是生产力。从历史的视角看,在技术  相似文献   

15.
高中历史课程改革以来,我们欣喜地看到了课程改革给中学历史教学带来的巨大变化,新的教育理念正在逐步地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欣喜之余,我们也惊愕地发现:中学教材对一些历史问题所表达的观点与史学界的研究动态有很大的差距。很多中学历史教师忽视了新的史学观念的吸纳,史学观念陈旧,对学术界的动态反应漠然,  相似文献   

16.
高中历史课程改革以来,我们欣喜地看到了课程改革给中学历史教学带来的巨大变化,新的教育理念正在逐步地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欣喜之余,我们也惊愕地发现:中学教材对一些历史问题所表达的观点与史学界的研究动态有很大的差距。很多中学历史教师忽视了新的史学观念的吸纳,史学观念陈旧,对学术界的动态反应漠然,  相似文献   

17.
告读者     
目前,国家教育部正在实施中学课程改革,将以“课程标准”取代“教学大纲”。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基础教育使用“统编”教材的局面已经在发生变化。多种版本的中学历史教科书,有的已经在试验使用、有的即将问世、还有些正在编写之中。由于种种原因,其中包括经济利益的驱动,有些新教材的编写并未经过认真的研究。我们认为,新世纪的历史课本应体现最新的研究成果,应渗透新的时代精神和价值取向。一段历史浓缩成课本几页的内容,应该精心选择,应该听取专家的意见。另外,课本也应打破传统的影响。历史应该告诉下一代人最基本的内容是什么?应该让青少年记住什么?思考什么?这是史学工作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 ,我们一直把历史教科书看得非常重要 ,认为历史教科书体现了中学历史学科的知识结构及其具体内容 ,是历史教师从事教学的基本凭借 ,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诚然 ,这样认识历史教科书的作用 ,也没有什么不妥。但是 ,作为中学教育的基础课——历史 ,它不仅仅担负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任务 ,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及能力的培养。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曾经说过 :“真正的学校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在中学历史教学不断改革和创新的今天 ,我们更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摆在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上。中学历史教学应该使学生们…  相似文献   

19.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发展靠教育。中学教学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推行创新教育责无旁贷。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中学历史教学如何实行创新教育呢?下面笔者将结合教学实际谈一点认识。  相似文献   

20.
付军 《辽宁教育》2023,(23):41-43
随着新教材与新课标的落地实施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为进一步引领中学历史课堂转型与中学一线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辽宁省近日在大连市开展了历史教研活动。本次教研活动以理论带动实践,从“双新”背景下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的大概念阐述层层深入,通过六堂示范课展现历史课堂的多维度,探寻中学历史教育在新时代下的学科价值和教育趋向,为落实大单元教学,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探明了一条可供实施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