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武汉“暴走妈妈”陈玉蓉割肝救子的感人事迹,如今在全国已广为人知。值得特别指出的是.这一媒体主动发起的感动社会大众的宣传战役,打头阵、最活跃的媒体是湖北长江网。浏览长江网《暴走妈妈割肝救子》专题报道后,笔者认为其有以下特色:  相似文献   

2.
访贫问苦、扶危济困,是我们媒体关注的一个重点,而如何把此类报道写得生动感人,让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得以大力弘扬,仍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发现,在有些报道中,常常会过多地考虑捐助者的拳拳爱心,而往往会忽略弱势群体的感受,有意无意间伤害了弱势群体的自尊心,有的甚至明目张胆地侵犯公民隐私权,使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合法保护。  相似文献   

3.
崔均鹏 《青年记者》2013,(24):15-16
媒体关于弱势群体的报道,传递的理应是正能量,但是这些年关于弱势群体的报道产生负能量的也不少,值得媒体人反思。一就媒体的属性而言,公益性无疑是它的重要属性之一。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是媒体不遗余力要做的事情,仅就笔者所在的郑州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郑州大民生》而言,关注弱势群体的新闻每天都有。媒体关注弱势群体的成功例子不胜  相似文献   

4.
2009年10月27日,楚天都市报A18版推出"特别报道"--<一心割肝救子母亲半年日行10公里>.从这一天起,"暴走妈妈"这个新词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迅速流传,全国各地的媒体接踵而来.到11月3日,"暴走妈妈"陈玉蓉割肝救子手术的当天,这一系列报道被推至高潮:中央电视台进驻武汉同济医院进行现场直播,当天中央电视台的新闻频道、综合频道、财经频道、中文国际频道分时播放手术进展,各地卫视竞相转播.  相似文献   

5.
关注弱势群体要有三步走的意识:一是报道事实,二是反思,三是积极建构。同时,媒体也要谨防"弱势陷阱"。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是媒体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也是增强媒体公信力的重要途径。在新闻实践中,媒体要时刻警惕对弱势者的冷漠和忽视。关注弱势群体要有三步走的意识:一是报道事实,二是反思,三是积极建构。同时,  相似文献   

6.
“弱势群体”是近年来我国一个热点名词,“弱势群体”新闻报道在媒体上也成为一个社会注目的焦点。2004年3月份上旬,媒体关于“弱势群体”的报道骤然增温,笔者以广州三大报业集团的主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为例,详尽分析这一时期三大报的“弱势群体”报道现状,试图在基于报道文本数据分析的情况下,探讨出这一时期“弱势群体”报道升温的现象和内在原因,进而发现近年来我国“弱势群体”报道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和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7.
弱势群体是一个处于社会底层、中下层的社会群体。大众传媒对弱势群体的报道存在一些问题:弱势群体被"弱视"、歧视,话语权缺失,被"他者化"、"被消费"。弱势群体"失语"的根源在于其经济地位的低下;通过政府对弱势群体话语缺失的弥补和对媒体的适度干预以及培养他们的媒介素养等手段,促使弱势群体与媒体形成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8.
刘光 《青年记者》2006,(5):59-59
现实生活中,如果留意观察或仔细推敲,我们会发现一些媒体的报道或隐或显地流露出对弱势群体的歧视。就目前来讲,笔者认为,大众传媒对弱势群体的歧视现象,主要表现为对弱势群体的“歪曲”、“利用”和“轻视”三方面。对弱势群体的“歪曲”媒体从业者在“关注”弱势群体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李剑 《新闻实践》2009,(7):67-67
服务性报道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媒体重视.笔者作为跑农口的新闻工作者,觉得如何做好服务性的农业报道.很有讲究.十分重要.因为农业报道的着眼点是农民,主要受众也应该是农民,而农民恰恰是信息相对闭塞、对市场驾驭能力较低的"弱势群体",所以更应该为他们做好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社会,媒体是弱势群体发声的重要渠道之一,但是媒体是否能赢得弱势群体的信任呢?这取决于媒体自身能否为弱势群体构建一个可信赖的话语空间。本文以《南方周末》2009年全年关于弱势群体的报道为样本进行内容分析,探索媒体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注程度如何。  相似文献   

11.
关注弱势群体、真实全面地反映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并给予弱势群体真诚的人文关怀,既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媒体和社会的责任.基于国内弱势群体报道现状,本文以《南方周末》的深度报道为切入点,研究其弱势群体报道模式,为其他媒体更好地发挥职能提出借鉴.  相似文献   

12.
媒体对于社会弱势群体的报道与关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但在报道过程中同样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特别是近几年来媒体所热衷的"卖子"、"卖肾"类新闻及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更是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3.
媒体对于社会弱势群体的报道与关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但在报道过程中同样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特别是近几年来媒体所热衷的"卖子","卖肾"类新闻及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更是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4.
许沁 《新闻世界》2013,(5):71-72
法制新闻在地方媒体的各类新闻节目中向来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各家媒体竞相争抢的新闻资源。以往地方媒体对此类新闻报道都是集中在"辖区"以内,不过随着媒体竞争的激烈,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将触角伸向全国性重大法制新闻事件,参与此类报道,不仅可以扩大新闻选题范围,更能彰显媒体权威性。而作为外地媒体,参与这类报道往往是机遇与挑战并存。那么如何报道好这类新闻呢?笔者就自己曾经参与报道的"重庆警方击毙周克华"题材,浅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新闻报道为切入点,研究新时期中国弱势群体的表达诉求,探究媒体与弱势群体的内在关联,反思媒体对弱势群体不恰当的报道方式,指出媒体力量在社会弱势群体问题上的责任,为媒体更好地发挥职能提供参考,为妥善解决社会弱势群体问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陈雪 《新闻三昧》2005,(7):26-27
在我国,老百姓往往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把媒体当作最后的希望。媒体将求助的困难报道出来,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使得他们获得帮助、问题得以解决。我们且将这类报道称为救助性报道。在此类报道中,关于女性舍身救亲人的报道近年来层出不穷。据对《南方都市报》、《辽沈晚报》、《重庆晚报》、《新快报》的不完全统计,  相似文献   

17.
党报、党台作为党的喉舌,在新闻报道中就要把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和诉求作为关注的焦点,但一些媒体对弱势群体的报道陷入诸多误区,值得媒体人探索。本文分析了一些媒体在弱势群体的报道中陷入的四个误区,提出在报道中要对弱势群体应给予正面引导、人文关怀,尊重和维护其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以来媒体对弱势群体的报道现状为弱势群体报道的地位日益突出,报道领域空前扩大,报道方式呈多样化态势,以及报道数量和层次的有限性;媒体热衷于对弱势群体报道的主要原因为追随社会热点和社会责任表达,新闻资源和自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媒体关于弱势群体报道的现状 1.关于弱势群体 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社会学认为弱势群体指的是"一般性社会状况下产生的,因缺乏或丧失劳动能力而绝对贫困或物质匮乏、易受伤害和攻击的特定群体"或"社会经济转型的社会结构分化中产生的,处于系统性和结构性不利状况,受到主流社会排挤的社会群体".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认为:弱势群体是一个相对概念.  相似文献   

20.
2004年10月中旬,湖北几家媒体就黄石、武汉工商执法部门依法查处"X面粉"所发的一些消息,本属正常报道,却出乎众人意料,酿成轩然大波。其中有什么教训?以后遇到此类问题应该怎样处理?作为报道的参与者之一,笔者认为,就记者和媒体自身而言,借此举一反三,也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