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某幼儿园建筑进行了结构消能减震设计,介绍了结构选型、减震方案、阻尼器选择与布置等结构设计特点,并采用ETABS软件对结构进行了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有限元分析,实现了为结构提供2%的附加阻尼比,结果表明消能减震措施提高了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2.
冯海明  贾松林  胡强 《大众科技》2009,(7):72-73,46
针对传统结构抗震思路,详细介绍了结构的消能减震是结构抗震的新思路,以及目前常用的消能减震装置及其适用对象,阐述了消能减震结构的能量原理及在工程结构中的应用。分析表明,消能减震结构具有优良的抗震性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从消能减震概念、原理、消能器的类型、消能减震结构的设计要求、设计流程等方面对消能减震进行了初步探析,并指出了消能减震设计中尚应注意及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基于位移的方法给出了高层建筑结构的软钢阻尼器力学参数及阻尼器布置数量的选择情况,并将其应用于建筑地上五十层的高层建筑结构消能减震中。采用时程分析方法验证了阻尼器减震控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现有的建筑减震支座种类的分析,总结各类减震支座的应用情况和各自的特点,提出一种新型液压消能减震支座的设计方案。新型液压消能减震支座由油缸、活塞以及荷载缓冲装置组成,工作时,通过弹簧的收缩活和塞运动时油缸内硅油的粘滞作用抵消外界输入的能量,达到较好的减震效果。通过对支座结构的分析,得出支座的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传统抗震结构、常规延性抗震结构以及以结构减震控制技术为主要设计依据的隔震、消能减震结构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并重点从安全角度、减震效果、经济收益、技术先进性和适用范围等方面,将隔震、消能减震结构与传统抗震结构进行了比较和分析,体现出了前者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对建筑增层结构论证要点及增层建筑新旧房屋间三种连接方式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同时对新旧房屋间采用减震消能节点连接的性能、构造、计算假定和优化设计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刘怀忍 《科技风》2012,(16):148
随着我国石油勘探的逐渐加快和范围的日益拓展,消能减震已经成为我国石油勘探信息化"瓶颈"问题之一,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随着地震等大震灾的发生,对于现有的抗震建筑的破坏情况深入研究分析,在提高设防烈度的前提下继续走抗震路线,无论从经济上还是施工可行性方面都面临诸多问题,消能减震是一个趋势,必将改变建筑的面貌并创造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9.
工程设计中采用消能减震技术,将金属消能阻尼器布设在剪力墙结构连梁部位,阻尼器能够充分发挥耗能作用,有效控制结构的地震响应,全面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可为同类工程设计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0.
抗震是建筑设计的重点,本文针对传统抗震设计的缺点,介绍了隔震、消能减震及其他减震技术,介绍了在工程中的应用情况,最后介绍对耗能减震技术的展望。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纤维增强混凝土减震层的墙体结构力学分析,采用有限元建模方式对混凝土材料的剪力墙和恢复力模型进行研究,构建纤维素混凝土减震层的框架核心结构。采用对高层建筑的层间位移角、层间速度和层间的墙体恢复力进行测试方法,得到地震冲击波作用下墙体结构的地震反应,最后得到减震层墙体的应力屈服响应分布图,有效指导减震层结构的优化设计。试验结果表明,设计模型能定量分析减震层的墙体力学结构,在高层建筑减震层墙体优化设计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隔震加固法,即在地震作用下将结构变形汇集于隔震层上,阻碍能量传递到上部结构,防止原结构地震反应,增强建筑物自身的抗震安全度。该法,需要在结构物的某处设置必要的耗能器或是构件,耗散部分地震输入能量,抑制结构产生的地震反应,使建筑物拥有更强的抗震能力。本文简单介绍了近隔减震加固技术原理,探讨了既有建筑加固中该如何选择和运用隔减震技术。  相似文献   

13.
地震不仅会对建筑物的使用造成影响,而且会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所以隔震减震,避免震害是现代建筑建设的重要任务,隔震减震在现代建筑结构的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主要对建筑结构隔震与减震设计的问题与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结合地震中建筑物的破坏情况,对多层房屋的场地和地基选择、平立面布置、结构布置、采用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等概念设计内容进行了论述,明确了概念设计在抗震设计中的重要性,提出在建筑设计阶段和结构设计阶段都应充分考虑抗震概念设计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  相似文献   

15.
张亚丽 《内江科技》2013,34(3):106-107
我国现存的建筑中大部分都需要加固修复,普通的加固修复方法主要有加大截面加固法、外包钢加固法、预应力加固法、外部粘钢加固法、植筋法。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建筑物的抗震加固修复得到很大的推广和发展。抗震加固的方法分为三类:抗力加固技术,消能减震技术以及隔震加固技术。  相似文献   

16.
从建筑工程设计和建设的过程中可以看出,科学合理的设计方式是提升建筑物稳定性的前提和基础。随着社会中高层建筑类型不断增加,人们对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构设计和减震设计工作就成为一种必然。本文中,笔者主要从建筑结构设计和减震设计的具体内容中进行分析和介绍,希望能够给相关的建筑结构设计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任杰 《科学中国人》2013,(1):112-113
专家简介:谭平,研究员,博导,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广州市"121人才梯队工程"第二梯队人选。2000年获湖南大学结构工程博士,2002年-2005年在美国华盛顿大学与纽约城市大学进行了二期博士后研究,回国后任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副主任,院士学术秘书等职。目前为国际隔震消能减震控制学会会员,中国建筑学会  相似文献   

18.
随着地震灾害的频繁发生,人们在土木工程施工中也必须要将抗震性能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目前,土木工程的结构减震是防灾减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并且在实际应用中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通过对土木工程结构减震控制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建筑在受到地震灾害时所受到的破坏就会降到最低。本文主要对这一内容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说明,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建筑工程建设中,首先要进行结构设计工作,除了保证建筑工程稳定性和高效性的同时,设计人员还应该加强对减震设计工作的重视。针对建筑结构的特点以及工程的需求来进行合理地优化,采取科学的措施来提升建筑结构本身的性能。主要对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以及减震设计工作重点和难点进行分析,提升设计工作的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20.
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应从概念设计入手,从宏观角度采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还应采取适当的隔震、减震技术,降低地震等自然灾害带来的联动效应,同时要加强建筑非结构构件的抗震性,总之,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及设施设备工程师要密切合作,共同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