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宋词与唐诗、元曲审美趣味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宋词具有婉约柔媚、言尽情深、阐幽发微等审美特质。从文本形式看,宋词的形式是其特定审美情趣生发的客现机制;从创作意图上看,宋词人的创作意图是词审美趣味生发的直接动因;从社会审美心态来看,宋人时代心态(包括审美心态)是其词审美趣味生发的外在氛围。  相似文献   

2.
文章剖析了宋词传播与宋词发展的影响.宋词传播方式的变化影响了宋词的题材、形式和风格的发展.随着宋词传播方式的变化,宋词的题材得到了扩大;形式上突破了音律的约束,出现了诗化和散文化的特点;出现了婉约和豪放两大流派.  相似文献   

3.
试析宋词的审美趣味及其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宋词与唐诗,元曲审美趣味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宋词具有婉约柔媚,言尽情深,阐幽发微等审美特质。从文本形式看,宋词的形式是其特定审美情趣生发的客观机制;从创作意图上看,宋词人的创作意图是词审美趣味发生的直接动因。从社会审美心态来看,宋人时代心态(包括审美心态)是其词审美趣味生发的外在氛围。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唐时期乐府诗创作的名家,元白诗体于境界和题材上皆于前代有所开浚而创新,其风格沾染弥于宋时。宋代词体的创作于元、白之诗引汲甚深,兼效文体,宋词于乐府诗创作中蹈袭深远,其中白乐天诗歌影响兼及南北、扬传方外,为后世诗词名家所推效与仿承,翰及绵远,文章试以其诗词创作影响传承为例,凿证乐府与宋词间觞变之体例。  相似文献   

5.
诗词和楹联均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丽奇葩。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从先秦的《诗经》以至唐诗、宋词、元曲,其悠久的历史、多姿的风格、深厚的思想、丰富的情趣,让人目  相似文献   

6.
诗体是诗歌的具体承载形式,诗体的差异同时也规定了诗歌内容、功用、风格、技巧的差异,诗体的变化和革新往往反映了诗学思想的变化和革新.初盛唐是各种诗体最终分化、定型的时期,所以受到较多的关注.但在研究中存在着较严重的用后世的诗体观衡量唐朝作品的现象,这难免造成误读.本文力图用历史主义的方法复原初盛唐人对诗歌体裁的理解.分别就歌行、绝句、古体诗和律诗这几种重要诗体的初始概念及其形成过程进行考辨.  相似文献   

7.
北宋中期,是宋词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从内容到艺术形式都开创了新局面。其间成就最杰出者当数苏轼。在风格上,他打破了词坛婉约派的一统天下,以其“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尘垢之外”的豪放、旷达风格,开创了宋词风格流派百花齐放的局面,对词的发展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作品的风  相似文献   

8.
詹安泰宋词风格流派理论是相对完整的系统,包括作者个体风格多元化和宋词整体风格多元化两个方面。詹安泰对前人的相关成果有所继承,更有突破与创新。在词学界长期存在婉约、豪放之争的背景下,詹安泰的宋词风格流派理论显得尤为客观和珍贵。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后半期是中国文学研究一个相对辉煌的时期,表现在宋代词学的研究领域,无论是宏观的把握还是微观的探讨,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尤其是进入九十年代后,各种论文、专著、文学史齐头并进,内容广泛涉及词学研究的方方面面。本文立足于从宏观上把握宋词研究的最新学术动态,从宋词的分期及其发展流变、宋词的风格及流派、宋词的审美、宋词的艺术形式等四个主要方面,对1990-2000年间关于宋词宏观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一次述评。  相似文献   

10.
“雅”是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一个重要层面。宋词的雅化,拓宽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品位,使词体同诗体一样充实着雅的内质。通过对北宋词内容和艺术上的雅化及其原因的探讨,力求全面深刻地把握宋词的特征和艺术演变的轨迹,从而更好地领会宋词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11.
宋词的爱情情趣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欣赏所爱之人表现出的情趣美;表达相思之情呈现出的情趣美;描绘相聚场景表现出的情趣美。宋词的爱情情趣美对当代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姻观。  相似文献   

12.
宋词大量使用花意象,与其历史文化、世俗风尚、时代精神、审美情趣等密切相关。文学是一种社会现象,花意象作为宋词的一个重要构成因素,也必然受到宋代社会的各种历史条件的影响和制约。我们需要进入历史长河中寻找宋词花意象的渊源。  相似文献   

13.
敦煌曲子词作为早期民间词的代表,在词调、格律、风格等方面与唐五代词、宋词以及其后的律词都存在着相承与发展的关系,从形式与美学风格角度奠定了后世词体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14.
略论宋词风格成因中的几个音乐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词两大风格类型的形成,除了与宋词文学部分的歌词有关外,还与音乐部分的旋律、演唱者、演唱方法、配器、速度等元素有关。文章论述了这几个音乐元素对宋词两大风格类型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宋词作为我国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文学与音乐的发展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宋词的起源、部分经典宋词的赏析以及宋词风格成因中的若干音乐元素来对宋词这一中国文学两大巅峰之一的文学艺术进行赏析,初步探讨音乐元素对宋词风格成因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6.
杨扬 《怀化学院学报》2002,21(4):111-112
杨仲义教授的《汉语诗体学》 ,是我国首部自创体系、完备、系统的诗体学专著。由于它的开创意义和独有的特色、独创的成就 ,我姑名之为“杨氏诗体学”。我以为 ,“杨氏诗体学”的独创性主要有四 :一是观念的革新 诗歌具有双重的形式 ,它的外在形式即感性形式是指诗歌的语言文字以形、声等物质外壳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 ,如韵律、词采、语序等 ;它的内在形式即理性形式是指诗中的意象、意境、情感模式、事理逻辑等。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是诗体客观存在的两个方面 ,理应共同成为诗体学研究的对象。但是 ,古往今来的诗体论著常常画地为牢 ,只讨论…  相似文献   

17.
古诗词英译是十分困难的。译诗要达意,忠于原作,还要尽可能在风格与形式上与原诗保持一致。但意似应重于形似,形式可以多样,可译成诗体也可译成散体,如有必要还可加注。  相似文献   

18.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中国古代诗歌分成各种体式,不同的体武在抒情功能和表现手段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五绝这种诗体源于六朝民歌。唐代诗人也有学民歌风格的,用浅显率直的语言表现一种天然的情趣,李白的名作《静夜思》(“床前明月光”)就是很好的范例。但这种诗似乎是天才的灵光一现,为数不多。唐诗中更有代表性的五绝,是摆脱民歌风格而在艺术上讲究精致的一种写法。我们这里以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为例,谈谈这种诗体的一些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中国古代汉语诗歌的体裁,论述多矣。但恕我们直言,绝大多数论著仍停留在对诗歌外在形式即感性形式的叙述上;另外一些则是梳理古人关于诗体的意见。因此,古汉诗体学研究,还远未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科学的体系。什么是完整的、科学的古汉诗体学?答曰:把外在形式与内在形式即感性形式与理性形式相结合,把语言分析和文化探寻相统一,把诗体还原成内容和形式联姻互动的生命实体。杨仲义先生所著、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国古代诗体简论》,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尝试。首先,该书名虽为《中国古代诗体简论》,实际上是一部自创体系的诗体学著…  相似文献   

20.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清人陈廷焯在《白雨斋诗话》中也说:“诗有诗境,词有词境,诗词一理也。”他们都认为宋词也同唐诗一样具备意境。在诸多的意境中,雄浑、深静、迷离渺远应是最为常见的。一、雄浑之境宋词发展到苏东坡、辛弃疾时代,词的风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以诗为词”、“以文为词”,融入自己广阔的视野、丰富的阅历和浓郁的生活情趣,还将炽烈的爱国热情和饱满的斗争精神倾注于词,极大地开拓了宋词表达的内容,给宋词注入了刚健壮烈的风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