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相似联想.写作者由某一事物的感知和回忆,而引起对跟它在性质上或形态上类似事物的联想,这就是相似联想.它反映事物间的相似性和共同性,可开拓思路,扩展材料.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月光"和"霜"都是一片白色,颜色上相似,因而引起联想.接近联想.写作者由某一事物的感知和回忆,而引起对跟它在空间或时间上相接近的其他事物的  相似文献   

2.
依据人或事物彼此之间的某种联系,由“此”及“彼”的想象活动,叫做“联想”。小学作文教学要求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叙述所见所闻的同时写出联想,借以充实文章的内容。但怎样把联想表达出来呢?我认为,只要研究教材中联想的表达方式就将有助于指导学生写好联想。教材中的文章表达联想,最常见的有如下方式:1.相似联想。事物千差万别,但在形、声、色、味、触、数、意的某些点上,又常常存在着惊人的相似。由甲的某一特点,想到与其相似的乙的某一特点,这种由此及彼,寻找相似点的联想,统属相似联想。相似联想常用的表达方式是比喻,例如:露似珍珠月似弓。(《暮江吟》)这里是形似。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这是意似。2.相关联想。事物之间的关联,千丝万缕,或由人想到物,或由物想到人,或由人想到事,或由事想到人,或由物想到物,或由人想到人。相关联想,正是通过事物之间的关联进行想象的。例如:  相似文献   

3.
所谓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心理过程。客观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具有各种不同联系的事物反映在头脑中,形成不同的联想:在时间或空间上相接近的事物形成接近联想;有相似特点的事物会形成类似联想;有对立关系的事物形成对立联想;还有因果联想、辐射联想等等。 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这些新形象是已积累的知觉材料经过加工改造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4.
怎样训练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呢?其一,紧扣范例,抓住形象,训练联想能力。这里所说的范例,就是教材或高考作文材料。这是所说的联想,主要指相似联想和相关联想。相似联想是联想的方式之一,这是由一事物的触发而引起的和该事物在形态上或性质上相似的另一事物的联想。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有这样的描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这一连串联想,产生效应的相似点有神情、形态、色彩、情韵等;有取其形似,也有取其神似,写得形神兼备,栩栩如生。这种范…  相似文献   

5.
类比联想     
每当理智缺乏可靠论证的思路时,类比这个方法往往能指引我们前进.──康德由于事物之间常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属性,因此.我们通过观察相同或相似的对象在某个方面彼此一致时,由其中一类事物的已知属性去猜测另一类事物也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属性,这种推理方法叫做类比法.它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的思维方法.类比离不开联想.由一类事物想到另一类事物就叫联想.解题时的联想,就是找出自己的知识仓库中与手头中的问题相同或相似的原理、方法、结论或命题来,看能否直接运用这些知识、或变通使用这些知识.一、类比的功能1、类比,数学解题的…  相似文献   

6.
联想规律在创造性活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想能力是人脑特有的一种能力 ,并不是每个人都因联想而有所发明创造。要使联想导致创造 ,必须懂得理想的类别和规则。人的联想过程是有规律可寻的 ,早在亚里斯多德时代就己提出联想的三定律。对联想规律的进一步探讨不仅可以在学习和回忆中帮助人们巩固知识 ,更有助于提高人们发明创造的创新能力。一、联想触发创造的形式1.相似联想相似联想是事物相似而形成的联想。世界上纷繁复杂的事物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相似性。相似联想要求人们能够正确地判断哪两类事物性质相似 ,可以互相借鉴 ,这是一种宝贵的认识能力。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相似…  相似文献   

7.
一篇文章记叙的事物,有的是实实在在的,有的是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写实在的事物加上联想,表达的意思往往会更深刻,更能感染人。所谓联想,一般地说有三种情况:一是类比联想。由于对某种事物的感知或追忆,引起了在性质上、形态上和气质上与它相似的事物的追忆,这种表现手法谓之类比联想。运用类比联想必须确切地抓住事物之间的共同点,使之产生真实可信之感。  相似文献   

8.
联想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之间相同、相似、相关、相反关系的反映,是由当前的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或由甲观念想到乙观念,由特殊现象想到普遍现象的心理过程。其在话题作文写作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它能使作者张开形象思维的翅膀,拓广思路,从多方面、多角度去审题立意,构思谋篇,深入议论。联想类话题作文是近年高考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考察形式。一般来说,联想分为相关联想、相似联想和相反联想。一、相关联想,又称接近联想。事物之间原本存在着某种联系,当提到其中的一种事物时会自然想起另一种事物,也就是平常说的“睹物思人”、“触景生情”…  相似文献   

9.
一、相关联想即由一个事物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事物的一种联想。例如由红领巾联想到少先队员;由一张发黄的照片联想到过去的岁月。二、相反联想即由对某一个事物的感知联想到与之特点相反的事物的一种联想。例如,由充满无限乐趣,令人无限向往的“百草园”联想到了枯燥乏味的“三味书屋”。三、因果联想即由原因想到结果,或由结果想到原因的思维方式。例如《荔枝蜜》的结尾,作者了解并喜爱蜜蜂后,“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蜂”。四、相似联想即由一个事物想到在某一特征上与之相似的另一个事物的一种联想,它必须有一个由此及彼的思维过程,比喻、…  相似文献   

10.
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过程,即由此及彼的过程。根据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联想三大定律:相似率、对比率、接近率,我们把联想的方式归结为八大方式,即: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强制联想、离奇联想、喷疑联想和审美联想。  相似文献   

11.
联想是根据事物之间都具有接近、相似或相对的特点,通过对两个以上事物之问存在的关联性和可比性,去扩展人脑中固有的思维,使其由旧见新,由已知推未知,从而获得更多的设想、预见和推测。联想是发散性思维的重要形式,是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的创造性思考方法。联想思考不能随心所欲,它是建立在逻辑思维之上的正确想象的必然结果。一般说来联想思考要遵循三条法则:一是有接近才能产生联想(关系联想),即联想的事物之间须有某些方面的接近处与联系,能在时间和空间上使人脑与外界刺激联系起来;二是有相似才能联想(类比联想…  相似文献   

12.
一、联想和想象 联想是与表象的相似因素有关,由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的形象,或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形成有关事物的形象。前者是创造性想象,后者是再造性想象。联想和想象都是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人脑运用形象(表象)进行的思维。表象是形象思维的元素,形象思维本质上就  相似文献   

13.
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过程,即由此及彼的过程。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的两位科学家,他们提出了联想三定律:相似律、对比律、接近律。现在,人们在他们的基础上对联想进行了细分,提出了更细致的划分方式。现代联想方式有八大方式,即: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  相似文献   

14.
三月的乡思     
徜徉于童话、神话,诗歌、寓言等的世界,那一个个虚构的故事和景象,丰富奇特,引人遐思。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由当前的事物回忆起有关的的另一事物,或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想到另一件一物。都是联想。客观事物总是互相联系的,具有各种不同联系的事物反映在头脑中,形成各种不同的联想:在空间或时间上相接近的事物形成接近联想;有相似特点的事物成类似联想;有对立关系的事物形成对比联想:有因果关系的事物形成因果联想,等等。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这些新形象是已积累的知觉经过加工改造而形成的,本人就实际教学过程中所遇典型事例发表刍议:  相似文献   

15.
“类比就是相似比较。”或者说类比就是类似比较。联想是一种既有目的又有方向的想象,是由当前感知或思考的问题想起其它事物的心理活动。所谓类比联想是以类比为方法、以联想为导向的探求规律和探索解题思路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联想是人通过事物的共同点把事物联系起来的过程.通过联想可以了解事物的内在联系.一、运用“类比联想”,拓展知识类比联想是根据两个事物间的某些方面相似或相同,从而推出它们在其它方面也可能相似或相同的一种方法.触类旁通就是这个意思.1.研究同族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化性例1.依据氯气与水或碱的反应,类比写出同族单质澳、碘与水或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懈略).例2.依据过氧化钠与水或二氧化碳的反应,写出过氧化钾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懈略).例3.已知同主族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在性质上有相似之处,试完成下列反…  相似文献   

17.
联想是由当前感知的事物特征回忆起有关另一事物相似、相近或相同特征的心理现象.联想可以沟通数学对象中未知与已知、新与旧知识间的联系.它不仅对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有积极意义,而且有利于提高解题速度,提高解题能力.常见的联想方法有类比联想法、接近联想法、关系联想法、逆向联想法和横向联想法等.一、类比联想法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关系,它们之间的条件、结论或形态性质,都有很多共同点.解题时联想与原形态相似的定义、定理、公式和法则,联想已经解决的类似解题思想方法和技巧.联想到类似平面图形的问题等.由特殊到特…  相似文献   

18.
张峰 《语文天地》2008,(8):16-17
亚里士多德说"比喻是天才的标志"。比喻借丰富的联想将两种或多种不同的事物或现象的相似之点作比较,使被比的事物或现象的特点更加鲜明。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物虽胡越,合则肝胆",意思是事物虽然是北胡南越相隔遥远,  相似文献   

19.
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过程,即由此及彼的过程。根据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联想三大定律:相似率、  相似文献   

20.
联想,是想像的一种,就是依据某个事物的某种特征,由此事物联想到彼事物。例如,著名作家夏衍看到日本在中国的纱厂“饲养小姑娘谋利的制度”,不禁想起“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了”,就属于联想。(见《包身工》)人们在作文过程中的想像,经常运用和主要运用的就是联想这种方式。下面介绍几种联想的方法。一、相似联想法。相似联想,就是依据某一事物的某种特征,去想到具有相同特征的另一事物。这是人们想像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根据相似点不同,它又分为“形似联想”、“神似联想”和“质同联想”三种方式。1.依据事物相互间的外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