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生是什么     
要说学生"是什么",先得说学生"不是什么":第一,学生不是政府的政绩。第二,学生不是母校的面子。第三,学生不是教师获取荣誉的砝码、晋升职称的阶梯。第四,学生不是挨抽的陀螺。由此可以明确:学生是人,教育的目的就是育人,就是培养文明的人;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推动社会进步的人。  相似文献   

2.
田茂江 《贵州教育》2014,(13):19-21
正我们是教育工作者,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是教育事业。我们必须搞清楚应该教给学生什么、不应该教给学生什么。除了教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外,我们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人们常说"成人容易、做人难"、"要做学问首先学会做人",在教育实践中,班主任应教会学生做人,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一、培养不忘本的人我们培养出的学生不能忘本,起码要懂得如何孝敬父母。如:小学生要知道父母生日;初中生要知道父母爱好、要穿多大的鞋、喜欢吃什么等;要知道  相似文献   

3.
陈文 《江西教育》2012,(2):12-14
<正>目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高中阶段教育"中的战略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  相似文献   

4.
陈文 《江西教育》2012,(8):12-14
目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高中阶段教育"中的战略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  相似文献   

5.
<正>长期以来,由于学生训练不够,积累素材不多,加上很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观念呆板、创新意识不强,导致学生的写作存在很多问题。如由于素材积累不够,面对作文出现"老虎抓苍蝇——无处下爪"的窘境;语言文字功底浅、应用表述差,写不出好文章;作文教学和学生习作只注重方法技巧,呆板死套;立意陈旧,缺乏创新,编故事、套情节,文非真文,言非真言,人非真人;在"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的指挥下,学生被迫放弃对生活的感受、思考和感悟,缺乏真情实感,甚至有的学生对作文  相似文献   

6.
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学校教育目的的讨论,古今中外、业内业外都格外关注,其焦点往往放在学校应该教学生做什么上。学校教学生做什么呢?我们的回答很简单,三"做"而已,即做人、做事、做学问。一、教学生做人。1.教人"真"。什么是真?真就是做真人、说真话。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一方面,我们要教学生诚实。学生要在社会安身立命,诚实是必备的品德素养。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实  相似文献   

7.
正有一种书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有一种书可以在了无痕迹之中,告诉学生什么是"博爱、尊重、平等",什么是"宽容、乐观、责任",它指引着孩子的人生。这种书便是绘本。很多人以为绘本就是过去的连环画,其实绘  相似文献   

8.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人要不主动学会些什么,他就一无所获,不堪造就,……人们可以提供一个物体或其他什么东西,但是人却不能提供智力。人必须主动掌握、占有和加工智力。"这段话同样适合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在信息技术课上应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积极评价,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以学生为主体地进行教学,发扬"生本教育"的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正>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认为,"问题解决"是指一个人使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和技能,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解决一个新问题,其过程表现为发现(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问题解决不但让学生知其然(解决"是什么"),而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解决"为什么"),甚至要让学生知其必然(解决"将是什么"的问题).从而给学生指出研究问题的路径,给学生探索宝藏的"钥匙",让学生知道如何学习.  相似文献   

10.
一个好的班级不是只靠班主任来教育学生,而是靠高尚、浓厚、健康的教育生态环境来熏染学生,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同频共振主动发展的无限空间。一、以己为镜,修身正生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班主任无小节,事事为楷模。我以饱满的工作热情、严谨的治学态度、文明的行为举止、精湛的教学艺术去影响、感染学  相似文献   

11.
刘萍 《安徽教育》2014,(5):33-35
<正>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有一个观点,即文化是以一种"谦卑的"、"吸引人的"方式形成的软实力,无为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也立足于此。无为中学的"谦卑"之处在于,我们从来没有什么响亮的口号,我们只是立足于本校的实际,遵循着教育的规律,做好每天的事;"吸引人之处"在于,我们不仅努力把学生送进最好的大学,还要努力做到"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不让一个学生受委屈"。一、办群众满意的教育首先要考虑群众的意愿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整  相似文献   

12.
于志杰 《大学生》2012,(22):40-41
大学校园里什么最多?答,人最多;什么时候人最多?答,新生报到的时候人最多……一个学生俩家长,更有甚者拉家带口一大帮,逛庙会一样地在校园里走马观花,挤得本来就不大的学校乌乌泱泱。那天和女友在校园里走,迎面走来一个打扮学生气十足的小女生,我随口说了句:"这姐妹儿绝对是大一的——新生!"  相似文献   

13.
<正>金沙小学是这样一所学校:在这里,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同的孩子;没有不好的教师,只有不同的教师。在这里,教师和学生都能去发现自己:发现自己喜欢什么,需要什么;善于做什么,不善于做什么。不断地发现、改进、创造,是金沙小学每一位学生和教师感到幸福的源泉。2016年金秋的金沙小学,校园里静静地发生着某种让人欣喜的变化。学生们的课堂上迎来了不同的"新"教师面孔;教师们的课堂中,涌现了更多不同个性的  相似文献   

14.
蔡闯 《辽宁教育》2013,(5X):11-11
<正>当前,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不是什么新鲜话题。有人说,城市中最早起的人是清洁工、公交车司机和赶公交的学生"压力山大"是大多数学生的自我评语,"家有读书郞,全家一起忙"也是不争的事实。很多人说,"我们的教育有问题",但是孩子们失  相似文献   

15.
韩勇 《考试周刊》2008,(47):119-120
一、什么是"引趣教学模式""引趣"是指引起学生的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客体的积极态度的个性倾向。当前体育课大力提倡激励教育、成功教育、快乐教育、无错教育,从某一方面来说,我认为是引起学生体育兴趣的实践。而兴趣对人的学习和工作都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进行学习的心理动因之一。要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动机是什么,了解这一年龄段学生特有的心  相似文献   

16.
学校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更要教会学生做人。对中学生进行做人教育首先要帮助他们认识什么是"人",理解"人"的内涵,懂得人与人  相似文献   

17.
屈原是医生     
在历史课上,老师问一学生:"屈原是什么人!"学生回答:"是医生。""胡说!"  相似文献   

18.
国家对中小学教师提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呈现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有些地方也在探索"体验式"的教育方法,这些教育理念总结起来就是让学生懂得幸福。明白了幸福的定义,搞清楚了什么是幸福,才知道如何才能幸福,在创造幸福的过程中体验幸福,然后回到幸福是什么上的反思中来。从人的定义来看,人需要幸福;从教育的本质看,要让学生感受幸福。因此,做一个幸福的人,对于孩子乃至成年之后,都是一个永不改变的信念。  相似文献   

19.
<正>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学校如何才能担负起培养全面而卓越人才的重任呢?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就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解决"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在"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上,我们认为可以从五个维度来解读:1.从学生健康成长的维度来说,学校要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2.从学生立足于未来社会的维度来说,学校应该培养学生成为集"爱国、交际、协作、文  相似文献   

20.
<正>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对学校来说,"谁是学校,教师就是学校;教师什么样,这个学校就什么样"。对学生来说,"谁是班级?学生就是班级,他什么样,班级就什么样"。每个人的思想和行为都带着群体的烙印,这既是身份的认同,也是信念的归属,文化的要求。"我就是班级"意味着学生个人的价值与集体的利益同等重要,学生个人的意识与集体的意识应平等共存。因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