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知识点聚集1·点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在几何学中,“点”就是表示位置的,它没有大小.一个点可以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如点A.2·线段、射线、直线:(1)线段的基本特征是:①笔直的;②有两个端点;③有一定长度.一条线段可以用表示端点的两个大写字母表示(与字母的先后顺序无关),有时也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图1,这条线图1段可表示为线段AB(或线段B A)或线段a.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单地说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线段的比较可以用叠合法和度量法.叠合法是把其中的一条线段移到另一条线段上作比较,这是从图形的角度来比较的;度…  相似文献   

2.
四、几何初步知识 (一)平面图形 复习要点 1、认识线和角,掌握线和角的有关知识。线是指线段(用直尺把两点连结起来,就得到一条线段,它有两个端点,有固定长度),射线(把线段一端无跟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它只有一个端点,不能量出长度)、直线(把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它没有端点,不能量出长度)、  相似文献   

3.
一、重点内容 1.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1)重叠法:先把两个角的一边重合,再把另一边放在重合的这条边的同侧,通过观察另一边的具体位置来确定两个角的大小.这是从"形"的角度来比较大小.  相似文献   

4.
一、重点内容 1.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1) 重叠法:先把两个角的一边重合,再把另一边放在重合的这条边的同侧.通过观察另一边的具体位置来确定两个角的大小.这是从“形”的角度来比较大小.  相似文献   

5.
垂直并且平分一条线段的直线称为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perpendicularbisector或中垂线).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在有关垂直平分线的几何问题中,灵活应用这一结论,可以简捷地解决许多问题,现举几例说明.  相似文献   

6.
单用圆规作法,称作马斯歇洛尼圆规作图法。意大利数学家马斯歇洛尼早在十八世纪就已发现,所有用圆规和直尺可以几何作图的命题单用圆规也可以做到.当然,这里要约定:如果作出直线上的两点(射线的端点及射线上除端点的另一点,线段的两端点),就认为此直线(射线、线段)已经作出。圆规作图不仅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而且能培养人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判断推理能力.上海市曾出过一道单用圆规将圆周四等分的竞赛题。下面就单用圆规等  相似文献   

7.
例已知:如图1 △ABC中,AB=AC、PE⊥AB.PF⊥AC,BD⊥AC.求证:BD=PE+PF.一、截取法一条线段等于两条线段的和,可在最长线段上截取一条与其中一条较短的线段相等,再证明剩下的线段与另一条线段相等,  相似文献   

8.
案例一: 1.请一位学生上来拉直毛线. 师:现在这根毛线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从弯的变成直的. 师:老师要感谢这位同学的一拉,拉出了我们的一个新朋友--线段. 师:这两手掐的地方还藏着一个宝贝--是线段的端点,那线段有几个端点?(请一位学生上来指出) 2.再请一位学生上讲台用毛线拉出一条线段,请另一位学生指一指有几个端点. 3.练一练(判断哪些是线段).  相似文献   

9.
<正>数学教学中经常会碰到一类求线段或曲线扫过的面积的问题,本文就这类问题作一较系统的分析与讨论.本文对线段和曲线按级命名,是基于它们所扫过的图形面积的计算中的难易程度来决定的.1线段的旋转一级线段一条线段,绕着这条线段上的一个点旋转时,这条线段就是一级线段.当旋转中心就是线段的一个端点时,它所扫过的就是一个  相似文献   

10.
证明两条线段的和(差可以转化成和)等于另一条线段,是课本和许多资料中常常遇到的一种题型,这类题型也是同学们感觉特别头痛的.下面.谈谈“一分为二”和“合二为一”两种证法在解有关题目中的应用.一、一分为二法1.如果长线段是由两条线段组成,那么可以证明这两条线段与欲证结论所含的两条短线段分别相等(c=d e,d=a,e=b,则c=n b). 2.如果长线段不是由两条线段组成.那么把长线段分成两条线段,证明分成的两条线段分别和两条短线段相等.分长线段的方法是:①在  相似文献   

11.
解题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兴奋中心.但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影响,一些学生对几何证明题感到吃力,不得要领.那么证线段和差有何妙法呢?1、将两线段和构成一条线段,证它与另一条线段相等;2、在较长线段上截取一部分,使它与其余两条线段中的一条线段相等,证另一条线段与截取的剩余部分线段相等;  相似文献   

12.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课本上已经给出了这两个定理的证明,这里再提供其他的证明方法.证明一条线段等于另一条线段的一半,其思路往往是:作一条线段等于第一条线段的两倍,再证明这条线段等于第  相似文献   

13.
读后思考     
《中小学数学》(初中版)2013年第4期黄跃虹的《关于一条线段等于两条线段之和问题的证明》,文中介绍了证明两条线段之和等于第三条线段时,一般采用"截长"或"补短"的方法,这是一种比较好且常用的方法.笔者读了文章之后有意犹未尽之感,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工作,谈谈关于一条线段等于两条线段之和问题的另外两种证法——全等法和面积法.现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4.
<正>模拟试题中经常会遇到"两条线段和最小"这类问题.笔者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解决这一传统问题时,总结出的解题方法是,作其中一个定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连接对称点与另一个定点,与这条直线的交点即为所求作的动点,利用轴对称的性质把两条线段之和转化为一条线段.后来将其细化为"三环节"进行,学生掌握得可以,也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这三个"环节"是:1"作".即作出其中一个定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2"找".即把这个对称点和另一个已知定点连接  相似文献   

15.
李华 《初中生辅导》2012,(29):15-21
一、知识剖析 1.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叫做对称点. 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经过线段的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又称线段的中垂线. 4.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轴对称图形研究的是一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轴对称研究的是两个全等图形的位置关系;轴对称图形只涉及一个图形,轴对称涉及到两个图形.  相似文献   

16.
<正>线段最值,包括一条线段,两条线段和甚至多条线段和的最值,通常解决的思路是化成一条线段,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或"垂线段最短"来解决,当然在加入圆相关概念之后,可用定理会更多.多条线段和的最值也被归纳为"胡不归+阿氏圆"模型,当然,核心依然是上述基本定理.题目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x2-2x-3与x轴交于点A,B(点A在点B左侧),交y轴于点C,点D为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E.连接BD,点M是线段BD上一动点(点M不与端点B、D重合),过点M作MN⊥BD,  相似文献   

17.
文(1)介绍了一种用线段运算来证明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方法.笔者拜读后发现,此结论在空间也是成立的,并且其逆命题亦真.这给立体几何中证明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提供了一种方法.定理任意两条线段所在直线互相垂直的充要条件是:一条线段的两端到另一条线  相似文献   

18.
在很久以前,直尺和圆规一起携手研究出了五种基本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一个角的平分线;经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作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于是,他们就带着这些基本作图到处去炫耀.一天,有人拿着一道几何作图题请教他们,这道题是:已知:线段a、c(如图).求作:RtfuABC,使/C=op,一直角边CB=a,斜边AB=C.圆规看完题后,对那人说:“几何作图的关键是确定图形的顶点位置,所以,作图时要把重点放在用直尺和我寻求有关的交点上.就拿这道题来说吧,作图的目标是作一个地凸ABC,首先作…  相似文献   

19.
某些数学题目,表面上看它们的条件和结论各不相同,但认真加以分析,透过表面现象,挖掘本质属性,便会从中归纳出某些规律性的东西.当得到共性的结论后,便可以用这个共性结论去指导解决类似的题目.让我们先看下面一组题目:例1已知,如图△ABC中∠ABC的平分线和∠ACB的平分线交于D点,过D作BC的平行线交AB于E,交AC于F.求证:EF=EB FC.分析:此题是证明线段的和差问题,一般采用“截长法”或“补短法”,即在较长的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等于其中一短线段,证明余下的线段等于另一短线段;二是把两条短线段接补成一条线段,证明它等于长线段.这样把…  相似文献   

20.
一、线段的中点的概念 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叫这条线段的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