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料是混凝土材料的重要承载组分,其体积分数、级配等参数对混凝土材料的承载能力及损伤演化影响显著.本文提出了一种可以控制骨料体积分数、级配、粒径尺寸的三维骨料模型建模方法,相比于传统的随机投放方法和"分割-填充"方法,具有运算简便的优势.该方法基于对Voronoi图形胞腔的缩放和偏移,可以快速、有效地生成满足不同骨料参数设计要求的三维细观混凝土模型.用该方法生成的混凝土细观模型进行劈裂抗拉数值模拟,通过分析骨料体积分数、级配对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和试件内的应力分布情况,进一步分析了骨料对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机理.依据该方法建立的混凝土细观模型,可用于各类力学响应实验的研究,并深入探究骨料参数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钢管混凝土构件由于诸多优点而广为应用,钢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强度是保证两种材料能否协同工作的关键。通过对三个构件的试验研究,发现粘结强度受混凝土材料组成和截面高宽比的影响:粗骨料粒径越小、截面高宽比越大,粘结强度越低。  相似文献   

3.
年夫建  杨晨 《科技风》2013,(23):145-145
混凝土强度是混凝土的主要技术参数,也是混凝土能够广泛使用的主要原因。因此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必须十分重视。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的破坏主要有三种形式:首先是骨料与水泥石之间的粘结力不够而破坏;其次是骨料本身的强度不够而破坏;再次是水泥的强度太低水泥石开裂而破坏。但是多数是第一种破坏形式。主要是因为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时候,水泥的强度、骨料的强度都比混凝土的强度要高一些。具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和水泥的强度等级、水灰比、掺和料、外加剂、骨料、养护条件与龄期、施工条件、试验条件等等因素都有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建筑垃圾中,70%是废混凝土,把废弃混凝土回收以后,可以用作再生骨料,经过配制成为新拌混凝土。再生骨料的用途很多,即:地基的加固、道路的级配垫层、设计强度等,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废弃混凝土的应用现状、基本性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了,在道路工程应用中,其应用的价值、研究方向,以及废弃混凝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对强度等级为C50普通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进行冻融循环试验,结合粉煤灰、减水剂以及混凝土配合比参数对混凝土抗冻性的影响机理的分析,得到不同种类混凝土抵抗冻融循环的能力,以及冻融后混凝土内部损伤变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掺加了粉煤灰的自密实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最差,轻骨料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6.
针对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应对组成普通混凝土的原材料如水泥、砂、石、掺合料、外加剂及拌合水逐一按质量标准检验,使之达到符合使用标准;重点检查细骨料、粗骨料质地、级配、颗粒含量、最大粒径及含杂质量;对外加剂也要检测相应的标准。通过建筑工程的检查确认,达到混凝土施工质量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对碾压混凝土筑坝材料进行检测是保障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通过对砂石骨料进行筛选和分析,得出骨料的物理、化学、级配特性。从而有针对性的选择骨料,提高了筑坝强度及筑坝速度。  相似文献   

8.
陶粒混凝土在路面施工中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陶粒代替石子作为混凝土的骨料,这样的混凝土称为"陶粒混凝土".以粘土、亚粘土等为主原料,经加工制粒、烧胀而成的,其粒径在5mm以上的轻粗骨料称为粘土陶拉;粒径小于5mm的轻细骨料称为粘土陶砂.粘土陶粒和陶砂适用于保温用的、结构保温用的轻骨料混凝土,也可用于结构用的轻骨料混凝土.陶粒与普通石料相比较具有比重轻,陶粒沥青混凝土用作桥面铺装,能够减轻铺装层荷载,具有显著的实效意义.  相似文献   

9.
混凝土是目前建筑工程领域使用最为广泛的工程建筑材料之一,作为一种人工石材是由胶凝材料、水以及骨料按照一定的配合比搅拌形成的。建筑工程中所应用的混凝土质量直接对建筑工程的质量造成重要影响。为此在工程建设施工环节必须对混凝土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确保混凝土质量符合建筑工程施工的具体标准。本文主要阐述了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混凝土标号与混凝土平均强度及其标准差的关系以及对混凝土质量进行有效控制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定量研究了天然和再生骨料强度、实际水灰比和计算水灰比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抗压强度不仅与水灰比密切相关,而且与骨料压碎指标有关。通过进一步的分析,揭示了混凝土抗压强度与灰水比和骨料压碎指标之间良好线性相关性,并建立起天然与再生骨料混凝土的Bolomey统一公式。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17,(19)
为了研究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问题,采用了强度为C25、C35、C40、C50的再生骨料,以50%质量取代天然碎石制备再生混凝土,按标准试件尺寸、养护条件和试验方法,对立方体试件进行抗压试验。试验表明,当再生骨料强度较低时,对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影响较大,当再生骨料强度达到40以上时,对其强度的影响就不明显了。  相似文献   

12.
以陶粒代替石子作为混凝土的骨料.这样的混凝土称为“陶粒混凝土”。以粘土、亚粘土等为主原料,经加工制粒、烧胀而成的,其粒径在5mm以上的轻粗骨料称为粘土陶粒;粒径小于5mm的轻细骨料称为粘土陶砂。粘土陶粒和陶砂适用于保温用的、结构保温用的轻骨料混凝土,也可用于结构用的轻骨料混凝土。陶粒与普通石料相比较具有比重轻,陶粒沥青混凝土用作桥面铺装,能够减轻铺装层荷载,具有显著的实效意义。  相似文献   

13.
混凝土由胶凝材料、粗骨料、细骨料、水等多种材料组成,如搅拌不好则会导致各材料分布不均,对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等都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本文主要阐述了混凝土搅拌的过程、混凝土的搅拌机理、影响混凝士搅拌质量的材料因素、提高混凝土搅拌质量的方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混凝土是目前运用最为广泛的建筑材料之一,通常是用水泥作为胶凝材料,以砂石作骨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经搅拌得到的水泥材料。由于混凝土在建筑建造中的用量极为巨大,因此以碎砖代替砂石作混凝土的骨料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砂石供应不足的问题。笔者从再生骨料基本性能、用水量以及混凝土的配比设计和混凝土力学性能四个方面阐述了碎砖类骨料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研究表明,在使用碎砖类再生材料作为混凝土骨料时,要提高混凝土强度或增加混凝土坍落度,就必须使用减水剂,从而使混凝土在性能上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目前混凝土施工中,配制混凝土用碎石的级配现状,提出应该重视碎石的级配因素,在工程施工时,选用适当的粒径组合成连续级配的碎石,可经济合理的配制出强度等级较高的混凝土。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21,(27)
为了提高废旧轮胎的利用率,取代天然细骨料加入混凝土中,制成橡胶混凝土。针对不同粒径、不同来源橡胶,改变橡胶掺量、橡胶改性方式,设计配合比,制备试验模块,并以此来探究混凝土和易性,表观密度,抗压抗折强度等性能在不同条件下的影响变化规律。得出结果:掺加橡胶会降低混凝土抗压强度,且在橡胶双掺时降低程度大于橡胶单掺。橡胶改性则会提高混凝土抗压强度,在改性一天的情况下提高程度最高,随着改性天数增加其提高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17.
1.前言本文介绍采用中日合作生产的高强度、低吸水率的HPLWA配制的混凝土的试验研究,综合考察了该种混凝土的工作性、强度和耐久性,并重点测试了抗冻性和抗压疲劳性能。希望能够为HPLWAC在严寒地区及铁路和公路桥梁、隧道等长期经受周期性震动荷载的结构物上的应用提供一些实验依据。 2.试验内容 2.1 原材料。试验所用的HPLWA包括两种粗骨料和三种细骨料,HPLWA的共同特点是吸水率很低,主要区别在于孔隙率、孔径和形状、粒径、密度和强度;HWG和HLG可以分别归于 1200级和 800级的轻骨料。在扫描电镜所观察的从几微米到几百微米的孔径范围内,HWG和 HLG的气孔呈球形,细小而较均匀,而NLA的孔则较大不规则;HLG的孔径明显比HWG大。在压汞法的测孔范围内,同样是NLA的孔较大,但HLG的孔比HWG的小且少。HLG比HWG轻约1/3,而后者则具有14.05MPa的高筒压强度,比NLA的高2倍多。分别按照旧标准GB2842—81和新标准GB/T17431—1998,测试了HLG和NLA的强度标号。在旧标准中HLG和NLA分别为350号和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北京市建筑垃圾进行收集与处理。使用处理后得到的材料制备再生混合骨料,将这些材料通过控制不同骨料成分的添加及配比,研究对再生骨料混凝土性能及用这种再生骨料混凝土制备的标准混凝土砖的抗压抗拉强度的影响。经过测试发现不同再生骨料成分及成分的不同比例都会对混凝土的性能产生一定影响,但合理控制材料的比例和提高材料的结合程度可以大大减小带来的不良影响,可以满足混凝土使用的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水泥的强度、水灰比及骨料的性质、施工条件、养护条件等几个方面简要阐述了影响普通混凝土强度的几个主要因素,为普通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施工及试验分析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20.
再生骨料混凝土是支撑建筑行业绿色节能的发展的重要发明,既能有效解决建筑固体废弃物处理问题,又能防止过量开采骨料资源造成的环境破坏,还可节约成本。然而,由于受限于再生骨料特性,普通再生骨料混凝土存在比原生混凝土强度较低、耐久性差、和易性不良等特性,现阶段其推广应用存在一定困难。因此,今后对其性质改良进行探索和研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