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步骤要少,不要太多[案例A]一位教师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在介绍了百分号的写法后,他让学生写10个百分号,学生没有写完,他就让学生暂停下来,然后组织学生用百分数说一说自己完成了多少。生1:我完成了70%。师:谁知道他写了多少个?生2:他写了7个。师:通过这句话还可以知道什么?生3:他还有3个没写。师:谁还能用不同的说法说一下自己完成的情况?生4:我还有20%没有完成。生5:我完成了100%。生6:我再写10%就可以完成了。……[案例B]一位教师教学解方程6X-6.8×2=20时,先让学生解答6X-13.6=20,再要求学生把这个两步计算的方程改成三步计算的…  相似文献   

2.
一、步骤要少,不要太多 [案例A]一位教师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在介绍了百分号的写法后,他让学生写10个百分号,学生没有写完,他就让学生暂停下来,然后组织学生用百分数说一说自己完成了多少.  相似文献   

3.
曾聆听某教师教学“百分数”,课始让学生提问,一学生提了这样—个问题:“百分号怎么写?”我想,这是一个缺乏价值的提问,既然提问的学生已经知道了百分数有百分号,那么他肯定见过百分号,也知道百分号该怎么写。所以,提这样的问题,纯粹是为了提问而硬编出来的,是将自己已经知道的知识改编成一个问题而提出来的,并非源于学习者内心对知识...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百分数的认识”一课末 ,我设计了一道练习题 ,本意是巩固百分数读和写 ,没想到在孩子精彩的发言的启发下 ,我稍加诱导 ,不仅达到了原有的练习目的 ,更加深了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大小的比较 ,并为以后百分数应用题的学习作好了铺垫。教学片段 :师 :最后我们来一场比赛好吗?生(兴奋地手舞足蹈) :好!师 :请大家在白纸上写出10个你喜欢的百分数 ,看谁写的最有创意!预备 ,开始!二十秒后。师 :停!告诉大家你写了几个百分数?是哪些?生1 :我写了5个 ,分别是 :100 %、1 %、200 %、24.8 %、0.5 %。生2 :我写的百分数最大的是100 % ,最小…  相似文献   

5.
下面是两位教师对教学“一位数乘两位数”(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四册P76~78)一课的不同处理:我采了14个我也采了14个2只小猴一共采了多少个桃?14×2=(个)[案例一]师“:2只小猴一共采了多少个桃”怎样列式?生:14×2。师:14×2的结果是多少?怎样计算呢?生1:14 14=28。生2:1×2=2,4×2=8,合起来是28。师:这儿的1在十位上,表示1个十,应该说10×2=20,4×2=8,20 8=28。师:还可以用竖式来计算。14×282028师:观察竖式,8是怎么得到的?20呢?生:4乘2得8,10乘2得20。师:这个竖式还可以写得简单些(如下)。14×228……[案例二]师:他们一…  相似文献   

6.
[案例]"认识人民币"   片段1:   (依次出示课件:1元的硬币和纸币)   师:这是多少?你怎么知道?   生:上面写着"一圆"啦.   师:这个呢?两个1元有什么区别?   ……  相似文献   

7.
课改前案例师:(出示图片一)谁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学生说图意。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该怎样列式?生:9 2=11。师:(出示图片二)谁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学生说图意。师:要求还剩几个苹果该怎样列式?生:11-9=2。师:认真观察两幅图的算式,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学生说明二者联系。师  相似文献   

8.
说起“学会学习”,在老师们的脑海里便会浮现出“独立探索、自主研究、发表见解”等主体性学习场景。其实,除了这些显性表现,“学会学习”还应具备更为内敛的成分。让我们先来看两个案例:[案例1]《两步计算应用》教学片段A师:甲数是120,比乙数的2倍还多20,乙数是多少?生:我是这样算的:(120-20)÷2=50。师:这位小朋友算得对吗?生(异口同声):对!师:真的对吗?生(意见不一):对!不对!师:到底对不对呢?(学生陷入沉默,然后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小声议论着。但无人能作出肯定的回答)[思考]透视这个案例,我们不难发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很多时候学生热…  相似文献   

9.
案例:《三顾茅庐》。[片断一]师:你觉得这篇课文中最关键的人是谁?生:刘备。(课件出示电视剧《三国演义》刘备剧照)师:认识他吗?……[片断二]师:课文中还有一个人物也写得非常生动,他就是——生:张飞。(课件出示电视剧《三国演义》张飞剧照)师:这是一个怎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十一册第104~106页及相关练习。教学重点:正确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区分分数与百分数的异同。教学片段展示:引入片段:出示实物,引出百分数。师:同学们,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请同学们说说中秋晚宴桌上除了摆放丰盛的菜肴以外,还有什么?生:有酒、饮料。师:同学们注意到酒瓶、饮料瓶上写了些什么?生:酒和饮料的名称、成分。师:还有吗?生:还有一些数据我不会读。师:会照着写到黑板上吗?生:会写。如15%、40%。师:这些数据的意义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百分数。授课片段:联系生活,探究新知。1.…  相似文献   

11.
曾云 《江西教育》2012,(12):40-41
<正>【教学片段】……师:这节课几件事?生:四件事。师:第一件——生:作者。师:知道吗?生:知道。师:谁?生:冯友兰。师:他是哪儿的人?生:河南唐河人师:他的身份,是干什么的?生:哲学家。师:我们知道这些也就够了,在家里家长问你:魏老师讲了什么呀?讲的哪课书?生:《人生的境界》。师:这篇课文谁写的?生:冯友兰。师:噢,冯友兰是干什么的呀?生:哲学家。师:他是哪儿的人呀?生:河南唐河。师:都会了,有没有不会的?生:没有。师:我看他低头了,会吗?生:会。  相似文献   

12.
曾云 《江西教育》2012,(35):40-41
【教学片段】……师:这节课几件事?生:四件事。师:第一件——生:作者。师:知道吗?生:知道。师:谁?生:冯友兰。师:他是哪儿的人?生:河南唐河人师:他的身份,是干什么的?生:哲学家。师:我们知道这些也就够了,在家里家长问你:魏老师讲了什么呀?讲的哪课书?生:《人生的境界》。师:这篇课文谁写的?生:冯友兰。师:噢,冯友兰是干什么的呀?生:哲学家。师:他是哪儿的人呀?生:河南唐河。师:都会了,有没有不会的?生:没有。师:我看他低头了,会吗?生:会。  相似文献   

13.
王菊芬 《湖南教育》2003,(23):47-47
一次百分数应用题的练习课,有位教师出了一道题:“黄石乡兴修水利工程,第一个月修了全工程的415,第二个月修了全工程的715,第二个月比第一个月多修了全工程的百分之几?”同学们很快解答出来了,列式如下:715-415=315=15=20%。接着教师又出了一题:“一项工程,甲要4小时完成,乙要5小时完成。甲比乙的工效高百分之几?”多数学生列出了算式:14-15=120=5%。师:这样列式对吗?(齐答:对!)谁能说出这样列式的道理?生A:这样列式的道理是:14是甲的工效,15是乙的工效,14-15=120是甲比乙高的工效,再把120化为百分数,即得结果5%。师:他说的果真有道理吗?大…  相似文献   

14.
[案例]《分草莓》(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片段:投影展示“分草莓”的主题图。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个盘子可以放几个?还剩几个?55÷8=□(个)……□个师:请同学们列出竖式。师:谁来说说试商方法?生:一八得八,二八十六……六八四十八,七八五十六,商是7。师:与他方法一样的请举手。(全班47人有6人举起了手)课后,笔者就学生掌握乘法口诀的情况做了一个调查,结果如下:按顺序背乘法口诀,有6人存在差错,打乱口诀顺序背有10人存在差错。任课教师向我解释“:关于乘法口诀的教学,我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只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  相似文献   

15.
[案例]特级教师于永正<狐假虎威>教学片段   师:大家看看"管理"这个词在哪句话里.   生:(读)老天爷派我来管理你们百兽……   师:咱们班张明是干什么的,知道吗?   生:张明同学是我们班的图书管理员,是管理图书的.   师:你们的家长干什么工作?   (生纷纷举手.其中有一个学生说他妈妈当会计.)……  相似文献   

16.
[课例]浙教版教材七册。[案例1]学生手中有边长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纸片20个。教师要求学生把这些小正方形铺到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上。看看要铺多少个。(学生操作后)师:一共铺了多少个?(生:15个)师:你怎么知道是15个?生:全部数一数,数出来。生:数的方法太麻烦,长方形的长的边放了5个,宽的边放了3个,利用3乘以5等于15的乘法计算方法,直接就可以知道共有15个。  相似文献   

17.
一、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获取课程信息资源师:昨天和同学见面,交给同学们一个学习任务,就是通过各种渠道了解高尔基。(板书:高尔基)同学们做得怎么样了?生(齐):做好了。师:谁来说说?———你来说。生:高尔基是前苏联的大作家。师:不错。还有谁要说?———你来说。生:高尔基是前苏联的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主要作品有《童年》和《我的大学》。师:唔,你了解得真多。你是怎么知道的?生2:我妈妈告诉我的。师:哦,实际上爸爸妈妈就是你们很好的老师。[询问解惑的途径,引起学生对解惑途径的注意,并肯定询问父母也是解惑的一种有效途径。]生:高尔基写…  相似文献   

18.
[案例]苏教版第十一册《山谷中的谜底》让学生用猜谜的形式乐读与激读,找到课文中的谜面和谜底后。师趁热打铁:谜面与谜底我们都知道了,课文也该结束了,行不行?生大声说:还不行!师微笑:哪我们还应该解决什么?把你想要解决的问题写在黑板上。生:谁发现的,怎样发现的?生;故事给了  相似文献   

19.
作为学生学习引导者的教师,不同的“错误”观,将成就不同的课堂。下面两个教学片断,透视出数学课堂教学中处理学生“错误”的一些不当之处。一“、快刀斩乱麻”[案例]“求平均数的应用题”教学片断教师出示:一辆汽车上午3小时行270千米,下午5小时行300千米,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后,教师组织交流。生1:(270 300)÷(3 5)=71.25(千米)。师:很好!谁来说一说想法?生2:先求出总路程和总的时间,再用总路程除以总的时间,就可以求出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的千米数。生3:老师,我还有一种算法,但结果却和他的不一样。师:…  相似文献   

20.
[案例]苏教版五下"用数对确定位置"练习片段1.师: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出色,尤其我要表扬一位同学,他一直积极思考,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他所在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3,2),你知道他是谁?生:他是钟鑫。师:判断正确吗?(生齐答:正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