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以内的加法计算是一年级数学的一个重点,学生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20以内数的减法的正确率和速度。为使学生巩固20以内数的加法,我们设计了一个玩扑克的游戏。  相似文献   

2.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2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本节教学,一方面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五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一册总复习“20以内的数”。教学目的: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20以内数的读写,掌握20以内数的组成和数序,会正确比较几个数的大小,弄清基数和序数的含义。②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教具:1~20数字卡片、计数器、小黑板。学具:1~20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读数、写数  相似文献   

4.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是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的重点,是计算多位数加、减法的基础,必须让每个学生切实学好这部份知识,掌握计算方法,理清计算思路,为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作好铺垫。要学好2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必须先让学生熟练地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特别是10的组成,应要求学生能脱口说出1和9,2和  相似文献   

5.
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在熟练掌握10以内各数的大小和相关的加减法后数的扩展。学习20以内的数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读法、写法,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教学目标:1.正确数出11~20每个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了解进制,正确、迅速读、写11~20各数。2.通过数11~20的物体的个数,增加数感,了解数的顺序;学生自由数一数,读一读,写一写,提高学生学习能力。3.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感知数学就在生活中,增加学习兴趣。具体编排例题安排例1.数一数,初步…  相似文献   

6.
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学生在第一册已经掌握了20以内的各数,在此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教学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100以内数的读、写和加、减法的教学1、教会学生数数,掌握数的组成,为读数和写数打好基础。教数数前,最好让学生准备100根小棒,从20数到100,使学生熟悉1的以内数的顺序,再让学生十根十根地数,使学  相似文献   

8.
杨蓓 《陕西教育》2010,(3):49-49
《11—20各数的认识》是小学数学“数的认识”教学中的重点。《11—20各数的认识》关键是让学生理解11到20各数的组成,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它是以后学习百以内、万以内、亿以内数的基础。其教学目的有三点,一是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的物体个数:二是熟练地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三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数感。  相似文献   

9.
10个十是一百是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数的读写基础上教学的。教学目标有三:一、掌握计数单位“十”,认识计算单位“百”;二、能一个一个地数到一百,能一十一十地数到一百;三、初步认识100以内数的组成。教学过程可按以下顺序进行。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1.听琴声、击拍,集体数数,从1~20,再从20~  相似文献   

10.
本册复习的课时安排如下: 20以内数的认识1课时;20以内数的加减法1课时,加减法的关系和连加连减法1课时;加减应用题2课时,综合练习1课时。总复习共有19道习题,可选择合适的习题穿插到总复习之中去。 (一)20以内数的认识 20以内数的认识既是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基础,也是多位数认识的基础。这部分复习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复习时应强调:(1)突出认识计数单位“十”,明确11—19各数都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区别1和10、2和20,  相似文献   

11.
小学数学第一册(下)四、11~20各数的认识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逐步扩大数的范围。因此这部分内容仍分成两部分;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掌握了11~20各数的读、写法,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2.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2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本节教学,一方面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算和交流,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白“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使之对计数单位“一(个)”、“十”、“百”有一个感性认识,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相似文献   

13.
一、实验目的:在中央教科所编写的《实验大纲》规定的44课时内,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下,达到《实验大纲》的要求。即:①正确数出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并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②正确迅速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③口算达到邱氏量表要求5分钟做对60题—89题为及格,做对90以上为优秀。(10以内过关的学生达到20以内过关)。④使学生通过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的反向应用题,提高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⑤结合教学培养学生严格、认真的学习品质,初步养成自学习惯。二、实验方法及其它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第74页。教学目的: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到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能够正确地读出11到20各数。  相似文献   

15.
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分四节编排:①数数和数的组成;②读数和写数;③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④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本单元共安排了9道例题。一般说来,经过第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大都能数出100以内的数,不少学生还能读写100以内的数。但是,他们对100以内的数的概念往往是不清楚的。如把32读成23;在学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时,仍有学生算“25+4”时把十位上的2和个位上的4相加等等。为此,本单元教学在以下几方面应予加强。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1.能正确地数出11~20各数,认识11~20各数并能正确地读数。2.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体会11~20各数的组成。3.在实践操作中,初步了解"十"的计数单位,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1.认识11~20各数,会正确地数数、读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能比较它们的大小。2.结合11-20各数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3.通过动手操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参与合作意识、主动探究意识。  相似文献   

18.
万以内数的认识既是学习多位数读、写法的基础,也是学习万以内数计算的基础,如果学生对万以内数的概念不清,读写数不熟练,将直接影响对万以内数的计算的理解和掌握。为了使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万以内数的概念,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应注意下面三个问题。一、借助直观,加强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小学生数学概念、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形成都是借助操作活动,通过对感性材料的观察、比较、分析而获取的。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师应借助直观,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例如,教学“千以内的数和千…  相似文献   

19.
本册教材编排,有两个循环,同时加减交错,重复繁琐,脉络不清,学生不容易掌握规律。建议把10以内数的认识及10以内数的加减法分别归在20以内数的认识及20以内数的不超十加减法里,同时加减法也分别归类,这样可以在掌握了加法的基础上学习减法,系统性强,便于集中讲深讲透概念,突击重点,揭露规律,熟练运算。原教材是式题和应用题混杂编排,这样学生在运算上还未达到熟练程度,甚至对概念还未掌握清楚,马上就要来解应用题,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这个困难更大.因为解应用题不仅要求学生正确理解题意,根据题目的要求列出算式,而且还要求计算的正确、熟练,任务是较复杂的。建议把应用题分别集中在加、减法式题以后讲解(如加法、加法应用题,减法、减法应用题)。这样安排就使学生能在熟  相似文献   

20.
张学万 《云南教育》2004,(19):77-77
小学数学第七册(人教版)“亿以内数的写法”是学生在学习了“亿以内数的读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此时。学生已认识了新的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掌握了亿以内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以及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为学习亿以内数的写法奠定了基础。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很快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