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4 毫秒
1.
国际教育界把二十一世纪定为“创新教育”的世纪,提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四个支柱,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国际二十一世纪教育委员会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一份题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指出:“为了迎接一个新世纪的挑战,必须给教育确定新的目标……使每一个人都能发现、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潜力,也有助于挖掘出潜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财富。” 江总书记也曾说道:“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是我们《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  相似文献   

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预测:"21世纪是创新教育的世纪."国际教育界认为,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题是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面对新世纪的严峻挑战,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目标就是实施创造性教育.  相似文献   

3.
<正>创造力,就是创造能力。江泽民总书记曾指出:"创造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持久动力,没有创新的民族是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面临全球所共识的必须创新的二十一世纪,新的形势为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严峻而又紧迫的任务:必须加快培养创新人才。语文教学中的创新应贯彻创新教育的精神来实施。那么,什么是创新教育?中央教科所所长阎立钦教  相似文献   

4.
王蓉妍 《学周刊C版》2011,(1):159-159
面对新世纪经济改革大潮的挑战,教育在迎接改革浪潮的同时也处于教学模式转型时期,由目前的应试教育逐步转变为素质教育,而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是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江总书记也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我们应将数学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主阵地,努力挖掘数学学科独具的创新因素,充分发挥数学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明确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样,就赋予了语文教学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任务;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学习--内在的财富>报告中强调,21世纪的教育应该有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指出:"面对未来的种种挑战,教育看来是使人类朝着和平,自由和社会正义迈进的一张必不可少的王牌,人类可借其减少贫困、排斥、不理解、压迫、战争等现象."高度重视和关注人文教育,这一切为我们提出了这样的一个课题: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应成为新世纪语文教育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指出:"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我们21世纪发展至关重要."他特别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我们从事教育第一线的教师们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1世纪是一个知识不断更新、科技日新月异、信息大量涌现的时代,国际之间的竞争突出表现为创新人才的竞争,而"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因此,新的一轮教育改革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获得终身受益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正>"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能创新,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新,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靠教育、靠人才."这一论断揭示了人类进步和发展的本质,指出了时代发展对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的呼唤,占据国际主导地位.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人的素质中最重要的素质是创新能力,它是人各项素质的核心,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我国推行素质  相似文献   

10.
<正>"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要改革、创新,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营造创新氛围,开拓发散探索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使学生能创造性地解决数学问题,让数学课堂充满创新活力.一、积极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1.加强观察能力的培养,使其产生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学会在观察时透过事物的表象抓  相似文献   

1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21世纪的教育是创新的教育.当今世界的竞争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没有创新就没有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也就没有民族的振兴.对广大高中学生普遍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和必须,它将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前途.  相似文献   

12.
李敏 《考试周刊》2013,(66):185-185
<正>班主任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必须努力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并以此造就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认为的,教师是塑造一代新人的"雕塑家"。江泽民同志也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没有创新,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就无法深入。"  相似文献   

13.
实验与创新     
小学科学是一门创造性思维颇为丰富的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有特殊的优势."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所以,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成为一个民族兴衰存亡的关键.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纵观国家民族发展的历史,谁创新,谁就前进、就发展,谁不创新,谁就倒退、就落后,最终不打自垮.  相似文献   

15.
<正>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21世纪是创新教育的世纪,我们站在时代的高度,审视当今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是每位教师追求的教学目标.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物理教学实践中,笔者对创新教育作了一些探索.1.创设物理情景、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学生能够从旁观者、被动的接受者变成能积极主动地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是我们时代的要求,而作为教师,更肩负着光荣的使命,即培养全面发展且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教学总目标之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是新课程赋予我们教师的光荣使命.  相似文献   

17.
没有创新就没有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当前我们中国学生和西方学生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就是我们的模仿能力强而创新能力相对弱。"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题。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应时代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我们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正>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也提出:"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可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基础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结合平时的小学语文教学,我在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已经到来 ,这将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世纪 ,也将是中国人民实现世代梦想、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世纪。江泽民同志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光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民族 ,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纵观国家民族发展的历史 ,谁创新 ,谁就前进、就发展 ,谁不创新 ,谁就倒退、就落后 ,最终不打自垮。创新如此重要 ,但创新的基石在哪里 ?在教育。国际 2 1世纪委员会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明确指出 :“教育的任务是毫不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相似文献   

20.
进入21世纪,创新教育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它作为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已经被教育界广泛地认同。"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同样创新也是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灵魂,是图书馆事业蓬勃发展的永恒动力。图书馆创新的目的是为了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