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于人的研究一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心,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直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公开问世,马克思从未放弃对现实的人的研究。民生问题归根到底是关于人的问题,是关于人的生活、生计问题。从马克思人学的角度分析民生问题,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现实层面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 研究人的问题是世界哲学的两大潮流之一。半个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特别是对马克思的早期著作的研究,在人的哲学研究中占据十分突出的地位。近几年来,我国理论界围绕着“人”是否是马克思主义出发点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争鸣。为了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的出发点,我们必须联系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认真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有关著作,同时必须联系当代现实进行认真思虑,以推进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学说。  相似文献   

3.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能动摇──访哲学家黄楠森教授康健黄埔森,73岁,北京大学哲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当代资深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历史与现实等研究领域卓有造诣,近年来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问题发表了许多富于启发...  相似文献   

4.
当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存在着理论与现实的断裂,学术界忙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本研究与当代重构,却忽视了如何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走进人们生活的现实化问题。教育是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走进现实之境的最直接和最优先的方式。然而当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方式存在着诸多问题,这无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与运用造成了障碍,因此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方式亟待改革。  相似文献   

5.
当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不能与大众的现实生活特别是工作世界相融,解释、解构或总结他人哲学思想的“理论哲学”研究过度,探究现实世界和现实问题的“现实哲学”研究不足。由李晓元、蒋德勤、吴贵春所著、近期出版的《工作哲学引论》,以工作世界的意义涌现和冲突问题为现实对象,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研究大众、民生之本的现实工作世界,把理论哲学拓展到现实哲学境地,形成了工作哲学理论体系。“工作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创新实现方式。一、研究视域、对象的大众化创新工作哲学生成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语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根本和总体实现方式即工作世界总体视域的研究,而不是个别现实维度或罗列某  相似文献   

6.
面向“问题意识”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问题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要求,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本性、关注现实的方式和自身的生命力所决定的。问题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和推进中国化研究的现实要求。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培育新的问题意识,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全球性问题给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带来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7.
倪海宁 《华章》2008,(16):16-17
马克思从青年黑格尔派转向费尔巴哈哲学之后,在对现实社会的研究中形成了超越前人的唯物主义观点.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研究始终贯穿其中,并取得了质的突破.在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关节点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人的本质问题的研究也是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键之点.在这里,马克思站在唯物主义的立场上阐述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现实使人的本质异化,未来的共产主义将实现人真正的本质"自由自觉的活动".  相似文献   

8.
艾思奇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大众化的探索者、实践者与开创者.他笃信力行,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般原理说明中国的实际问题,完成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成果,奠定了他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发展史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大众化历程中的地位.本文充分利用了相关文献,力图对艾思奇解放前的哲学贡献进行梳理,对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中的地位、贡献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根本目的是对如今我们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进行关注,但是如何关注现实和如何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我们所生活的时代出场是现如今马克思研究学术界中所面临的一个重点问题。通过研究发现,对话是一种非常好的研究范式,通过对话,能够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中国现实之间产生对话。这种方式能够很好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研究,因此在上个世纪80年代之后,对话范式已经成为了一种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研究的方法。同时,对话范式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也在我国的中国化及当代化建设过程中发挥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知识经济拓宽了哲学研究的视野,提出了需要深入研究的若干哲学新课题,突出地表现在:精神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主体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问题;人的社会地位问题。关注和研究知识经济时代凸现的这些热点问题。能够为新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新的生长点,创造哲学发展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11.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一生中最重要的两大理论贡献之一,而唯物史观就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萨特的马克思主义"人学空场论"既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质问,也是对唯物史观发起的一次重大的理论挑战。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人"的思想批判和超越了旧哲学关于"抽象的人"的观念,是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逻辑起点和理论枢纽。"现实的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中宏观与微观、具体与抽象相统一的人学辩证法。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人"的人学思想有力地批判了萨特"人学空场"的指责,对恢复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原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人学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哲学是植根于历史与现实之中的现代哲学,实践产生了马克思哲学,也推动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正确回答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不仅具有当下的现实意义,而且也蕴涵着指向未来的哲学旨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应从马克思哲学所提出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内在的一致性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形式四个方面去认识。  相似文献   

13.
哲学只有成为人民大众的思想工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方法论功能。《大众哲学》引起的强烈反响,充分显示了哲学的精神魅力,它以关注现实、贴近生活的表述形式,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使之成为人民大众能够掌握的思想武器。它所体现的开拓创新精神,对于我们在新时期探讨哲学教育目标,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马克思在他的学说创立和发展中,始终都重视人的问题。认为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终极目的。实践性、批判性、革命性、前瞻性是其重要特征,对马克思人本思想的研究对我国正在进行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及其对当代中国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要求。可是一段时期以来,“哲学无用论”已经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在国内逐渐形成了一种普通群众不懂哲学、青年学生不爱哲学、只有哲学工作者才关心哲学的奇怪现象。其实,从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哲学及国人的思维方式有机相结合的过程就能看出,只要寻找到合适的路径和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是完全可以大众化的。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民主义哲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物质主义哲学,而是人民主义哲学。物质主义哲学虽是前苏联哲学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正统解读,却偏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意识和革命精神。“实践的唯物主义”哲学是共产主义哲学,“新唯物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唯物主义”,是革命地“改变世界”的人民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了自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精神,并将其发展到了人民主义的新阶段。马克思主义哲学只须确立考察问题的现实基点,而无须设定抽象的逻辑起点。把握人民主义哲学,关键是把握哲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自觉从抽象的物质转向现实的人民,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实现了划时代的哲学革命,把哲学研究的对象转向了现实的人类生活,而对现实的人类历史生活的研究,始终是在宏观和微观两个紧密联系的视角上展开的。然而,人们普遍关注的是马克思哲学的宏观视角,相对忽视了其微观视角。因而揭示马克思哲学的微观视角,对马克思哲学研究真正向前迈进具有某种特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生态哲学最主要是关注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及其相互关系和规律。马克思主义者极为关注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中充满了生态哲学思想。在当代生态问题日益严重的状态下,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马克思主义者的实践运用中得到进一步彰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今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虽欣欣向荣、硕果累累,却难以有效给予人们多维度的生活关怀和深层次的思想启迪,因而让哲学"回到生活世界"成为迫切的时代诉求。从理论建构、语言表达、哲学教学和回归方式等四个方面,探究哲学向生活还原的实践路径,旨在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与社会生活、大众需要的沟通和相互关切,让思辨哲学真正消融于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