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9 毫秒
1.
胡适在现代中国思想界具有巨大的影响力,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建国后对胡适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批判。对于这场批胡运动,本文试图梳理胡适派学人在批胡中的思想与心态问题,即分析知识分子在思想改造完成前面对频繁的思想改造运动他们抱着怎样的观念和思想。  相似文献   

2.
1954年底,以"两个小人物"批判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为导火线,党在意识形态领域展开了对胡适思想的大规模批判运动.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这次批判运动作简单评述.  相似文献   

3.
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陆对胡适思想的批判是一场以批判资产阶级主观唯心思想为目的的政治运动.本文对这场胡适思想批判运动的缘起、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对这场运动的得失及这场运动的社会影响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4.
胡适的思想论战策略蕴含明显的矫枉过正、退而自省的特色.在影响深远的整理国故与中西文化论战中,胡适这种"矛盾"言论与思想论战策略尤值得深思.探讨胡适的思想论战策略,对于理解胡适,对于时下的中国,具有理论与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站在马克思主义和人民大众立场上的瞿秋白与站在实验主义和商绅立场的胡适其文化观是对立的,揭示了为下层群众服务还是为上等人服务,是两种文化观的分水岭;在反对胡适扛着"白话文"的招牌,偷卖新文言同时,瞿秋白批判了胡适为首的新月派代表极少数人利益的阶级实质;同时表明,瞿秋白不全盘否定胡适在白话文运动中的作用,他对胡适文艺理论的批判是辨证的否定.  相似文献   

6.
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中国开展了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文化批判运动,随着运动深入,又开展了对胡适"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的批判,接着,又发动了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运动,最终发展成对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斗争。这三次文化批判运动构成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文化界政治生活的主题,对于此后文化事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创立唯物史观过程中,青年恩格斯所走的是一条不同于青年马克思侧重哲学批判的现实批判路径.他通过对现实人的生存境遇的观察研究,确立了"现实的人"这一唯物史观的历史前提和理论前提;对经济因素重要作用的研究和强调,确立了经济因素在社会发展中归根到底起决定作用的思想;对物质生产及与之相关的生产力、社会关系和生产方式等重要因素的作用及其逻辑关系的研究和强调,提供了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基本思路和大体框架;对社会革命必然性和可行性的探索和论证,提供了变革不合理现实社会的必然性要求和现实性路径,这些理论贡献为唯物史观最终创立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青年恩格斯以资本批判为明线,以探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人类解放为隐线,通过分析富人和穷人的矛盾、理念和现实的矛盾呈现出创立唯物史观的理论脉络、基本特点和独创观点,走出了一条探索历史之谜的"另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8.
胡适思想批判是建国初思想文化领域里较为复杂的一次思想批判运动,经由这次批判,扩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途径,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日益确立.  相似文献   

9.
考茨基是第二国际最主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虽然因反对、敌视俄国十月革命和苏维埃政权被列宁批判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叛徒",但是其晚年著作<唯物主义历史现>却不乏对唯物史观的正确阐释.考茨基力图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理解和阐述唯物史观,并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总的来说,他对唯物史观的理解具有浓厚的达尔文主义色彩.探究考茨基对唯物史观基本问题理解的积极之处和缺陷,对于全面而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考茨基的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完全同意报告中所提出的关于本省文教工作中的改进意见。我们全省文教工作者必须继续批判胡适派资产阶级主观唯心论,必须认真地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辩证唯物论,以推进学术研究和思想改造。我们要批判胡适派在教育思想上的反动影响,就要进一步批判胡适的反动哲学祖师杜威的反动实用主义教育思想。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什么是杜威的实用主义?简单地说来,杜威的实用主义认为,真理不是客观规律的反映,凡是对我有用的,对我有效的,就是真理,真理是以主观上的满意为标准。这就是荒谬的实用主义的中心思想。在本世纪初,杜威就本着这种资产阶级的主观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