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杨氏之子》一文,要根据编者意图,准确定位文本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要求等,借鉴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成功经验,按照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心理特点展开教学,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感受学习文言文的乐趣。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把文本读通、读顺;结合文本情境,展开游戏活动,让学生感受文言特点,体会人物思想;引导学生想象品味,使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表达密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才能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
高中文言文教学向来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古诗文在高中语文课本中比重日渐增加,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模式显然不适应新课标的教学要求,这给文言文教学带来更大困难。笔者主要从以下几点浅析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及策略:在整体阅读中积累文言知识,以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为目的理解文本,不背离文言文学习的基本规律前提下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正文言文在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讲授文言知识,还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在文言文的情境中学习,开发思维,提升审美能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目前初中文言文教学还存在一些教学困境:一方面,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采用较为老套的教学模式,给学生讲授的知识比较松散,不能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深刻的理解,不能发挥文本的深层价值;另一方面,文言课堂的教学改革,推动老师使用小组合作的模式,但是在运用的过程中仅停留在模式的表面,没有与文言文教学紧密地结  相似文献   

4.
<正>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大多简单地停留在字词解释、句子翻译、段意把握等浅层次阅读。但是初中语文教材所选文言文,无一不是流传千秋、令人叹为观止的名家经典,文本的思想文化内涵、艺术表现手法、审美情感等,无一不是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提升的一个范本。何况现行教材文本注释多补遗了学生知识的空白,学生理解文本较易。因此,文言文教学首要目标,要走向"读懂",也就是在多样化的朗读中,破解文言文背后文化的密  相似文献   

5.
正拓展阅读是以课文为中心,拓展阅读相关作品资料,促进学生对所学课文内容的理解把握,但在文言文教学中应用较少。本文探究将拓展阅读应用在文言文教学中,扩大读者的视野,使学生所学知识系统化,在知识相互比较融合中,使目标文本超出自身意义,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拓展阅读在文言文教学中应用,对提升初中文言文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9,(78):47-48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占据着重要的比例。学生们通过对文言文的学习,可以丰富他们的文化知识,提高文学素养以及语言应用能力,更加能够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素质教育目标。文言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我国古人的思想精髓、生活习惯以及精神信仰。初中时期学生们自身的思想观念处于成长的过程中,对文言文的学习,能够塑造学生们的个人品格。为了改善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效果,将文本细读法应用在教学中,是当下教育部门极力推崇的一种教学方式。本文通过对文本细读法的基本认识,分析了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继而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9,(82):63-64
近年来是我国新课改教学实施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中,教师对于学生培训重点已经从传统知识教育在逐渐地向着素质教育目标进行转变。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会对学生的进行相关的文言文知识教学,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多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理解。但是在实施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思维和能力做到全方位的提升。让学生得到自身语文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为其整体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育中的重难点,要有效解决学生兴趣不高与教学效率之间的问题,就要关注到教育中人的本质,从人的视野看教育及文言文教学,创新教学策略。从传统文化知识、文化价值、道德情感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文言文教学中看到学生角色下人的底色。文言文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学生只有真正掌握了文言文的知识以及深刻的内含才算是打开了传统文化的大门。所以文言文教学对学生的认知成长以及道德情感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重视文言文的教学需要在教育本质上下功夫,只有从人学的观点看待文言文的教学才算是真正的教育,才能让学生在阅读思考中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9.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然而多年的实践表明,现有的教育教学理论似乎对文言文教学无能为力:教师教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或者课堂教学沦为与语文教学毫不相干的闹剧.新历史主义侧重将历史文献纳入文学的视野,甚至视作想象与虚构的文本.这种理念的引入,将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变革为通过探疑进行对文本本身的理解和剖析,注重过程与方法,从而使先秦文言文教学回归语文教学,并培养学生积累知识与合作探究,实现三维目标.  相似文献   

10.
语文新课标要求小学阶段的学生背诵75篇(段)的古诗文,而统编语文教材也选编了12篇文言文,说明语文课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可采取“四有”——有“谱”、有“标”、有“法”、有“延”的策略,对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对学习目标进行定位、对教学方式进行重构、对学习作业进行创新,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文言文,积累语言文字,理解思想内容,体验文本情感,使学生爱上文言文,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1.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瑰宝,在传统文言文教学的基础之上,突破传统文言文教学,根据学生特点,通过情景剧式教学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学习文言文.《孟子四则》情景剧式教学法成功的因素离不开以下几个几点:课前准备,打好文言文情景剧式教学基础 ;课堂表演,小组式情景剧表演加深文言文记忆和理解;课后复习,查漏补缺,巩固所学知识.  相似文献   

12.
刘云丽  武艳玲 《天津教育》2022,(18):162-164
<正>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文言文学习能力对学生充实文化修养、培养语文技能、提高学习成绩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文言文本的文言字词、主体内容、艺术特色、文化内涵等要素展开多种教学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深度,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主要从这些方面谈一谈初中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3.
文言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现在不少文言文教学往往只停留在疏通词句、传授文言知识、翻译语句的浅层次上,不能引领学生深入走进文本,影响了文言教学效果。为此,我们依据语文教学的目标、特点和学生实际,依托具体的教学案例,分别从文言词句的理解体味、文本思想感情的体验和相关材料的引入等方面,来探讨实现文言文教学突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3,(62):30-31
目前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仅围绕"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采用"字字落实,句句翻译"的形式,重点讲授字句解释翻译,造成了目标单一、形式单调、内容单薄的现象。文言文教学应该适当渗透中国传统文化,使教学厚重一些。这对"激发学习兴趣"、"理解文本"、"传承文化精髓"和"保持母语纯洁"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言文教学长期是高中语文教育的难点。《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文言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指导意见:在"知识与能力"领域,要求掌握"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的能力;在"价值观"领域,以"认同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传统,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眼光审视作品的思想倾向,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局限"为目标。《新课标》体现出鲜明的应用性导向,强调对文言文的实际理解、应用,以及发挥文言文教学在传承中国文化、培养审美能力、继承传统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文言文的教学难以深入,实因缺乏语言环境。对学生而言,文言文是"中文写出的外语",在日常生活中并没有输入和使用的积累。课堂教学中,通过经典背诵、内容讲解,大部分学生仅能获得"1是1,2是2"的单点知识,停留在知识记忆层面。而文言文写作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使用技巧、使"死文字"变为"活文字",文言文恢复其"文字—工具"的本质,成为学生探索和理解古代文化、汲取民族智慧的工具本文及本文基于的教学实践是对文言文写作教学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作用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6.
文言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一定的文言文知识与翻译理解能力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体现。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要深入解读教材,增强文本感知;借助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合作学习,提升解读能力;及时归纳总结,构建知识体系;设置教学评价,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拥有十足韵味的文言文集中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小学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要正确把握文言文教学载体,尝试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带领学生在文言文的世界中欣赏中国传统文化,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在文言文知识学习中逐步形成自己的理解与认知。本文笔者将以小学语文为例,在分析文言文教学现状和教学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有效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但学生学习文言文缺乏兴趣和主动性,文言文教学的课堂也缺乏生机和活力,学生学习效果不佳。要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并积累文言文知识,教师要在课前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还要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品味语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注意总结文言常识,积累文言词汇,以便为今并让学生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文言文教学在我国基础教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文言文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但由于古今词汇的差异以及应用语境的消失,文言文成为广大中小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孙绍振教授提出的"比较还原法"长期应用于文学文本的解读,具有可造作性的实践意义,取得了丰厚的优秀教学成果。将其应用到文言文,可使学生通过语义和情感的还原比较巧妙地学习和背诵文言文知识。  相似文献   

20.
"文言文"作为研究中国古代思想、知识的重要工具,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而现实教学状况是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感到枯燥乏味.尤其是聋生更是感到无从下手.如何使聋生学好文言文呢?我认为应该从这几方面入手:提供语言刺激,激发学习兴趣,让聋生在说中积累词汇;重视诵读,领悟文本深层内涵;古今相用,架起学生与文本间的桥梁;针对聋生的特殊性采取独特的教学方法,激发聋生学习文言文积极性;激活文言文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