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金老师:这段时间,我们一边学习课文,一边学着留心观察多姿多彩的生活,你们都观察了哪些事物?文君:我观察了操场上的桂花树。阿呆:我观察了我家的仓鼠。金老师:文君观察了植物,阿呆观察了动物。除此之外,大家也可以观察一处场景。文君:日落、课间十分钟都是场景。  相似文献   

2.
<正>张老师: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说过“科技改变生活”这句话吧。祖国的发展离不开科技,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关于科学的那些事儿,写一个科幻故事,将头脑中天马行空的想象记录下来吧!阿呆:什么是科幻故事?文君:我知道!科学加上幻想,并将故事融入其中。张老师:是的,简单来说,科幻故事以科学知识为基础,通过合理且大胆的想象,具体地展开故事情节。阿呆:这样的文章怎么写呢?  相似文献   

3.
<正>一、谈话导入,了解人物1.交流谈话,初识人物师:同学们,谁知道为什么何老师今天穿一身黑衣服来上《刷子李》?生:因为刷子李在刷墙的时候也会穿一身黑色的衣服。师:他穿一身黑和我穿一身黑有什么关系?生:老师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走进课文的情境。师:同学们,她说到了“情境”。谁知道什么是“情境”?生:一个故事里面的情节。  相似文献   

4.
[教学流程] 师:老师今天准备了一个谜语想让大家猜一猜。 生:什么谜语呀? 师:航空公司开业,打一个成语。 生:什么叫“航空公司”? 师:谁来帮个忙,有谁知道什么叫“航空公司”? 生:“航空公司”与乘飞机有关。 师:可以这么说吧。谜底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5.
经典笑话     
课堂问答 “孩子们,谁知道骆驼不同于其他动物的特点?” 一片沉默。 老师略做沉思,进一步解释说:“骆驼的什么东西是其他动物所没有的呢?”  相似文献   

6.
彭佳兴 《班主任》2009,(1):28-29
铃声响起,我拿起电话,里面传来惊喜激动的声音:“彭老师吗?总算联系上了,您知道我是谁吗?”没等我回答,他就自报家门了:“我是志杰呀,还记得那次告别过去、追赶未来的‘十八圈’吗?我今年研究生毕业了,我一直想把这个消息告诉您,今天终于如愿以偿了……”  相似文献   

7.
学古文之乐     
最初学习古文.有一个摘笑的故事。许老师问:“有谁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意思?”李刘林自告奋勇站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三个人一起走,我必定要损失点什么。”  相似文献   

8.
爆笑超市     
<正>口算一年级数学考试后,数学老师问小文:“为什么口算题空着不做?”小文委屈地说:“‘口算’不是嘴巴算出来就可以了吗,为什么要写出来?”长度单位老师:“谁知道长度的单位是什么?”小明:“老师,是米。”老师:“很好。还有别的答案吗?小刚,你来说说。”睡眼惺忪的小刚站起来,说:“老师,还有菜吧。”  相似文献   

9.
<正>张老师:同学们,你们看过漫画吗?喜欢哪些漫画?阿呆:我看过漫画《父与子》,特别有意思,我很喜欢。文君:我也看过一本漫画书,叫《很黏人很黏人的小骷髅》,非常好看。张老师:能说说你们为什么那么喜欢看漫画吗?文君:因为漫画图多字少,特别容易看懂,故事情节也很吸引人。阿呆:漫画里面的人物都特别夸张,非常有特点,我每次看都觉得很好笑。  相似文献   

10.
田占力 《河南教育》2006,(1S):34-35
相信这个问题是诸多老师、家长共同的担忧。我也曾有过类似的困惑:14岁的儿子戴着耳机摇头晃脑地左蹦右跳.我觉得很好笑,就随口问:“谁的歌让你这么陶醉?”“笔笔的。”儿子答。“笔笔?笔笔是谁呀?”“笔笔是谁都不知道,爸,你可真老土!”儿子头也不回地甩来一句话,留下我一个人干瞪眼。  相似文献   

11.
只有我能答     
小胖放学回家,对爸爸得意地说:“今天老师提了一个问题,全班只有我一个人才能回答上来。”“老师问的什么?”“老师问:‘是谁把教室窗户上的玻璃打碎了?’”  相似文献   

12.
有你,真好     
窦辉 《小学生作文》2023,(23):33-34
<正>窦老师:“有你,真好”这几个字读着就让人感到暖心。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那么一个人,让你一想起来那些场景、那些事,他/她温暖的动作或话语就会一一浮现在你眼前?阿呆:有啊,比如文君,我每次写不好作文,她都会鼓励我。可是,我要怎么把对她的感谢表达清楚呢?文君:写好这篇习作,明确主题是关键。窦老师:对。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到了谁?为什么觉得有这个人“真好”呢?  相似文献   

13.
《课外阅读》2006,(5):52-52
在我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上公开课,老师提问:。各位同学,有谁知道长度的单位是什么?”这时,班上最乖巧的一个同学举手要求回答,这是课前老师安排好的,当然是他回答了。“老师,是米!”。不错不错,请坐下。”“可是,有谁知道还有什么呢?”这时候,平时学习最落后的同学也举手,老师有点激动,虽然没有事先安排他,可是老师觉得不应该有歧视,决定给一个机会。  相似文献   

14.
刘小宁 《海南教育》2014,(24):76-76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你是否还记得一阵阵严厉而发自内心为你好的批评出自谁之口?你是否还记得一声声嘘寒问暖、无微不至的人除了父母还有谁?你是否还记得深夜里,一笔笔为学生批改作业不知疲倦的人是谁?  相似文献   

15.
一个老师问她的学生们:“谁是第一人呢?”  相似文献   

16.
<正>李老师:文君、阿呆,这次习作我们要来写一写“小小‘动物园’”,这个主题是不是很有意思呢?文君:是啊,题目中的“动物园”加了引号,一定不是真正的动物园,也一定很特别。李老师:我们先到课本中的“习作提示”里一探究竟吧。阿呆:“爸爸胖胖的,憨憨的,像一只熊”“姐姐游泳特别好,在水里像一条自由自在的鱼”……原来是要把家人想象成各种动物,这可太有意思了!  相似文献   

17.
一张字条     
杨军 《辽宁教育》2006,(6):30-30
一天清晨,我和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了学校,刚进校门,收发室的老张就向我喊道:“杨老师,有你一封信.”“谁的呢?”带着疑惑,我打开了信,几行字映入眼帘:“老师,教师节快到了,祝您的全家节日快乐!好多年了,还记得我吗?还记得那张字条吗?”  相似文献   

18.
<正>杨老师:阿呆,文君,第二场“班级趣味故事会”你们打算讲哪个故事?又会怎样记录下来呢?阿呆:我还没想好。不过课本上的四幅插图给了我启示,像蚂蚁变巨人、蜗牛能快跑……所以我想讲一个与动物有关的、令大家意想不到的童话故事。文君:我在第一场“班级趣味故事会”上复述课文时,发现作者编写故事分为三部分——事物变化的原因、变化的过程,还有变化之后发生的趣事。  相似文献   

19.
热爱读书     
咱是谁?咱是老师。老师哪一点跟人不一样?有学问。学问有多大?古语云,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又云,上知天文,下识地理,三教九流无所不通,诸子百家无所不晓。吓人吧?没办法,谁叫咱应了老师这个名?有一次我去喝“豆腐汤”,见丧棚前大书“当大事”三字,当就当呗,也没在意。偏偏吃饭时同桌有个人对这几个字认了真,非要弄个明白不可。可没人明白,于是有人出主意:“老师一定知道,咱桌上谁是老师?”我大窘,怕人查根底,装老实不敢吱声。回家一查,原来出自《孟子》:“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为送死,可以当大事。”闹了半天…  相似文献   

20.
王辉 《班主任之友》2008,(12):48-49
晚上正在家里看电视,手机响了:一条短信,来自一个陌生的号码。谁呢?我满怀疑惑打开,一行字映入眼帘:王老师,您现在好吗?我是林小慈,还记得我吗? 林小慈?!那样熟悉而又遥远的名字!难道是她吗?我猛地想起来了,“怎么会不记得呢?你在哪里啊?”我急忙回了短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