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筠 《出版参考》2005,(11S):19-19
魔术师的最大魅力在于他能够化平凡为神奇。众所周知,魔术师玩的不是“魔法”,而是创意。高明的魔术师总是勇于想像,敢于创新的人。在风云变幻的少儿期刊市场,刊物的创意就是制胜的“魔法”,它是编辑创新能力的体现,是依靠编辑智慧营造出来的一种开放的状态,往往能达到焕然一新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编辑要善于"借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登武 《编辑学报》2010,22(6):542-544
在对科研成果评判、扬弃、更新与组织传播过程中,编辑要善于:向作者和审稿专家借"智力",以获得阐释创新信息的能量和增强内在的学术张力;向读者借"识力",以优化编辑创意和修正信息评判标准;向其他媒介借"传播力",以扩大信息传播的广度并提升信息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3.
历经10年的风雨历练,"哈利·波特"创造了巨额财富和庞大产业帝国的魔法传奇.面对"波特现象",我们似乎应当给予更为广泛的关注.本文把"哈利·波特"作为一种创意产品.试图从理论层面上弄清楚创意产品的价值结构和价值开发问题.在此基础上,尝试结合中国创意产品的价值开发实践,从中探询一些制约创意产品价值开发的普遍因素.最后立足在发展创意经济的角度,提供一些经验判断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答案之书"的源头英文原版书The Book Of Answers极富编撰、选题创意,为读者创造了独一无二的互动阅读体验.著名电视综艺节目的推介为此类图书在国内的畅销提供了契机.国内编辑出版人在内容的编辑加工上做了必要的本土化转换与改造. "答案之书"在装帧设计和营销方面也都富有创意.创意,是图书畅销的基石,是编辑出版人最永恒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也谈"策划编辑与编辑策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期在《大学出版》杂志上拜读了一位同志的有关"策划编辑与编辑策划"问题的文章,这篇文章的中心观点是目前实行的策划编辑制,其负面影响"日益彰显",常常导致诸如"选题质量很难保证","文字编辑参与选题策划的意识淡漠……编辑群体资源浪费","编辑整体素质弱化","工作质量、效率不高"等问题的出现,甚至"不利于编辑在整个出版过程中发挥作用",故而认为"对我国绝大多数出版单位来说,不宜实行策划编辑",而应实行编辑策划制.此种观点,笔者不敢苟同.我们认为:第一,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策划编辑依然有其存在的必要;第二,策划编辑与编辑策划应该并存.  相似文献   

6.
当前电子出版业"人"的问题,主要体现为人员结构与知识结构不合理.一是编辑人员比例较低,富有创意与策划能力的资深编辑比例较低;二是编辑人员多数从事电子编辑出版工作的时间较短,经验不足;三是理工科毕业生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员比例较大;四是具有较系统语言文字知识和电子出版专业知识的编辑比例较低,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比例较低;五是从事行政性事务的较多,从事业务研究的较少.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图像跨文化传播力的定义及其特征,指出新媒体时代出版业在图像内容构建上的无序现状,以及我们在出版"走出去"对图像内容构建上所做的努力,认为内容构建永远是出版人的看家功夫.出版要"走出去",必须发挥图像跨文化传播力,提升媒介素养和视觉素养,把传统编辑转变为善于把控多种媒体和视觉元素的创意性人才.  相似文献   

8.
开宗明义,文题中提及的"论文",出自笔者之手.究竟算不算"优秀"?这,也许是当之无愧,也许是编辑先生的奉捧.既然是"优秀论文",何以没编发?请看下文:  相似文献   

9.
"出版"被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是相当晚近的事情.因此对作为出版之重要环节的"编辑",至今也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通常人们是这样来解释编辑概念的,即"按照一定的方针,设计、组织、选择和加工稿件,为复制、发行做准备的工作".这个释义的关键在于"选择"二字.它意味着在图书出版中从事图书编辑工作的编辑工作者,被赋予了"选择权".  相似文献   

10.
"编辑"这个词作动词时,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对资料和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这说明,作为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其劳动对象是别人创作的作品;编辑所做的工作是为别人的作品"补漏拾遗、锦上添花",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为人作嫁".尽管,近年来"策划"概念的提出,使得许多编辑的工作重心从"事后把关"转到前期介入,成为选题策划的主动参与者,但这并不意味着编辑"为人作嫁"的角色定位有根本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1.
常言道,编辑应是个杂家,编辑质量则是刊物的生命.学术杂志是如此,一般的通俗杂志亦是如此.而对于文化刊物来说,就更需要"杂家"式的编辑.笔者是干编辑工作的,正巧有位朋友在南京某刊物负责一个专栏,因此常常早早地收到朋友带来的样刊.笔者自幼喜好戏剧,该刊有一专栏名"戏剧大舞台",笔者更是期期必看,由此也发现不少问题,而"找魏绛"正是其中的一个败笔.  相似文献   

12.
漫谈文稿编辑"信达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作新 《编辑学报》2002,14(3):182-183
探讨科技文稿的编辑加工如何做到"信、达、雅".以"信、达、雅"为尺度,对个案进行分析.认为文稿的编辑加工要实现"信、达、雅",要求编辑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编辑业务能力和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3.
杜鹃 《出版参考》2021,(8):58-61
"四力"——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可以说是编辑的"内功",是提高编辑综合能力的基础.笔者以为,图书编辑的眼力尤为重要.那么什么是编辑的眼力?怎样提高编辑的眼力呢?文章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即政治判断力、文化前瞻力、学术洞察力、需求感受力.每一个编辑都应在提高这四种能力的基础上,逐步培养眼力,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做出优秀的书籍.  相似文献   

14.
编辑活动的整个流程就是编辑、作品(即文本)与读者三者之间的关系.其中文本是编辑活动的对象,编辑活动动在本质上就是对文本的加工.而在这种加工的过程中,编辑对文本不是纯客观的反映,而是具有一定的主观性.编辑对文本的理解无不打上自我的"烙印",对文本的理解也会有一些偏差.  相似文献   

15.
孙梅 《编辑学刊》2002,(3):77-78
经济全球化并不等于文化全球化.某些西方国家以其强势经济推行其文化观念,企图在全世界实施文化霸权.作为一名编辑人员,应该对这一点保持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警惕.学习、吸收、借鉴外国的先进文化是我们发展民族文化的必要组成部分,但这并不等于"全盘吸收",更不是"全盘西化".作为西方文化渗透的第一防线,编辑人员首先要起到"防火墙"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个合格称职的编辑,必须具备基本的"六艺",即:选题、组稿、审读、加工、发稿、读校。但是,市场经济需要营销,在出版业内,也提出了"全程营销"的要求。对于编辑来说,也相应提出了新"编辑六艺"。传统的编辑六艺,主要侧重内容的合格优质,新"编辑六艺",则主要侧重形式的合格优质。  相似文献   

17.
《出版广角》:"魔法象"是继"理想国"和"新民说"之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着力打造的又一文化品牌."魔法象"童书品牌才成立两年多,便已在业内获得良好口碑.在品牌打造方面,"魔法象"的致力方向有哪些?又是如何在短暂的两年内获得如此优异的成绩?  相似文献   

18.
"获奖"和"畅销",是衡量一个出版单位业绩的标准之一,同时也是编辑工作成效的绝佳体现,更是一个有责任心的编辑刻意追求的目标和精心打造的成果.面对着近十年来人民卫生出版社(简称"人卫社")几十个品种、上百册"获奖"和"畅销"的医学科普著作,特别是面对着我们所肩负的大众健康教育的重任以及市场运行出版工作模式的挑战,总结、借鉴和发扬以往成功的经验,出版更优、更新的医学科普精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关于"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早已经是一个老而又老的命题.近年来提出来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我觉得从根本上来说,还是为了"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个命题.因为只有"三贴近",才能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不失真,才能保证和维护新闻的真实性.本人在企业报从事新闻宣传报道工作已近20年,既当过"寂寞"编辑,也干过经常"出头露面"的记者,但是遗憾的是,在多年的新闻工作实践当中,既听说或碰到过别人"想当然",自己也有过"想当然",因而因为"想当然"影响了新闻的真实性,造成了应该吸取的教训.  相似文献   

20.
成语的书证分"典出"和"语见"两类,二者在形式、内容上很相似,但在功能和作用上有明显差异.在成语词典的编纂中,"典出"和"语见"容易混淆,是编辑工作的难点.本文从两个方面谈成语词典编纂中的"典出"和"语见"问题:一是如何选定成语的"典出"和"语见",二是从实际操作角度总结成语词典的"典出"和"语见"的编辑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