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著名司法题材小说作家约翰·格里森姆只是一个小镇上的律师,也是密西西比州立法机构的一名成员。当时他有一个想法,就是写一部小说,内容是一位雄心勃勃的年轻律师卷入一场生死攸关的斗争,为真理和正义而战的故事。格里森姆说:"我花了三年时间写这部名为《杀戮时刻》的小说,大多数时候我都以为我永远不会完成它。最终小说完成并且出版了,以精装版的形式印刷了5000本,这使我非常兴  相似文献   

2.
北京的4月本来多风,今年更是不时地受到沙尘暴的袭击,使人不胜其烦。正在这时,北京人艺以最强阵容奉献了一台精致淡雅的《风月无边》。该戏一改人艺往日俗人俗事、一派京腔京韵的路数,选取了不大为人所知的明末清初大戏剧家李渔的故事,用淡墨勾勒出他的独特形象和传奇人生。  相似文献   

3.
《寻根》2016,(1)
正谈及"京味",汪曾祺是不能绕过的作家。北京的清真食物在汪曾祺的很多作品里时常出现。比如在小说《讲用》中,主人公郝有才在舞台工作队干杂活,是个极其普通的人,就是过日子仔细一点,干了件不大露脸的事:在回民食堂挑了五个羊蹄,趁着人多,售货员没注意,就没给钱。又如另外一篇小说《捡烂纸的老头》,开篇第一句是"烤肉刘早就不卖烤肉了,不过虎坊桥一带的人都还叫他烤肉刘"(汪曾祺:《汪曾祺全集》,北京师范  相似文献   

4.
有一次果戈里去拜访普希金。普希金向果戈里讲了一个骗子购买灵魂的故事,并且敦促他写成小说。1835年10月,果戈里写信给普希金:“我已开始动手写《死魂灵》,故事扯得很长,将是一部卷帙浩繁的长篇小说,也许很使人发笑……在这部小说里,我想至少从一个侧面来反映俄罗斯。”  相似文献   

5.
小心有狗     
罗尔德·达尔(Roald Dahl,1916—)的父母是挪威人,他本人却于一九一六年出生在英格兰,并且在英格兰受了教育。二十一岁时,他到过坦格尼卡,在一家石油公司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参加了皇家空军,在西非沙漠上空以及希腊战役、叙利亚战役中作过战,因头骨破裂曾在亚历山大的一座医院住院十五周。他的第一篇小说写于一九四二年,当即被一家美国杂志采用。此后又陆续发表了若干篇,后来收集成为短篇小说集,至今畅销。本篇故事《小心有狗》译自美国柏纳丹·基尔提编选的《短篇小说集锦》。这里的作者简介也是该书原有的作者介绍的译文。——译者  相似文献   

6.
刘运峰 《世界文化》2023,(12):33-36
<正>《端午节》是鲁迅继《阿Q正传》之后创作的一篇小说。和《阿Q正传》相比,《端午节》的分量显然轻了许多。在鲁迅作品的很多选本中,都没有《端午节》的位置,人们分析鲁迅的思想和创作,也往往忽略这篇小说。但是,这篇小说和鲁迅的平生经历有着密切联系,也可以说,在这篇小说中,就有鲁迅自己的影子。小说的情节也比较简单。  相似文献   

7.
我的书架上摆着三十多本星新一的微型小说作品集。我是个星新一迷,很喜欢读这些书。微型小说原是美国杂志首先创造出来的超短篇小说。若用日本文字来写,篇幅最长也不过十页稿纸。在这么短的篇幅里,既要故事完整,又要题材新颖,结尾出人意料之外,让读者感到妙趣横生,这当然就要求作家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而星新一至今已写了七百多篇微型小说,可以说每篇都构思新  相似文献   

8.
上田秋成的《雨月物语》堪称日本雅文小说的代表作。收入这个集子里的作品,大多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翻版,而且多数是写妖怪的故事。其中《蛇性之淫》是最脍炙人口的一篇。它是根据《警世通言》里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和《西湖佳话》里的《雷峰怪迹》改写的。此外,林房雄还把《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和《雷峰怪迹》改写成小说和故事片《白夫人的妖恋》及动画片《白蛇传》。对于故事的内容人们是熟悉的,所以关于上田秋成的《蛇性之淫》,这里只介绍故事梗概:纪州一个渔业主的二儿子丰雄,一天外出,路遇大  相似文献   

9.
送行     
这里选译的两篇散文,第一篇《灯光》的作者弗·加·柯罗连科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国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一生中创作了许多中、短篇小说,脍炙人口。他的长篇回忆录《我的一个同时代人的故事》是一部很有文献价值的文学巨著。柯罗连科批判黑暗的现实,同情劳动人民,憧憬光明,对未来充满希望,这是他不同于一般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地方。在这个意义上,《灯光》是很有代表性的。黑暗如磐,光明在前,这就是柯罗连科的世界观及其全部作品的基调。列宁在一九○七年曾说:"柯罗连科是进步作家。"第二篇《送行》的作者马克斯·比尔博姆为英国文艺评论家,讽刺作家,生于一八七二年,卒于一九五六年。从《送行》一文中,可以看出他的笔调既幽默,又富于机智;通过这篇短文,他对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作了极其辛辣的讽刺。 --编者  相似文献   

10.
灯光     
这里选译的两篇散文,第一篇《灯光》的作者弗·加·柯罗连科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国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一生中创作了许多中、短篇小说,脍炙人口。他的长篇回忆录《我的一个同时代人的故事》是一部很有文献价值的文学巨著。柯罗连科批判黑暗的现实,同情劳动人民,憧憬光明,对未来充满希望,这是他不同于一般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地方。在这个意义上,《灯光》是很有代表性的。黑暗如磐,光明在前,这就是柯罗连科的世界观及其全部作品的基调。列宁在一九○七年曾说:“柯罗连科是进步作家。”第二篇《送行》的作者马克斯·比尔博姆为英国文艺评论家,讽刺作家,生于一八七二年,卒于一九五六年。从《送行》一文中,可以看出他的笔调既幽默,又富于机智;通过这篇短文,他对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作了极其辛辣的讽刺。——编者  相似文献   

11.
法源寺(悯忠寺) 法源寺闻名久矣,可一直也没有特别在意。李敖写过一部历史小说,就叫《北京法源寺》,以法源寺为中心写清末政治,尤其是戊戌变法。他就是凭这部小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但他是文章家,写小说不甚当行,借小说人物之口说理太多,交待普通历史知识也太多,缺乏情节。我读到第六章,终于没有读下去。  相似文献   

12.
苏炜 《中国文化》2008,(1):151-160
“逢人说项斯” 此文的写作,有一个故事会故事的缘起。 旅居旧金山的散文家刘荒田兄,传来一篇他记写广东故乡台山一位已故老诗人程坚甫的诗词创作和人生故事的文字。一读之下,大惊失色:程坚甫何许人也?  相似文献   

13.
《讲故事的人与他们的故事》 大概,没有人的成长经历不伴随着“故事”,对于与电台广播相伴成长的几代中国人来说更是如此。袁阔成的《三国演义》、单田芳的《隋唐演义》、刘兰芳的《岳飞传》、田连元的《水浒传》等脍炙人口的经典评书名篇,是电台广播中最受欢迎的评书节目。其影响之广,远胜于一般小说,而这四位评书表演艺术家如今更是家喻户晓,被并称为“四大评书表演艺术家”。本期《传记文学》便希望以他们为核心人物,向读者讲述这些“说故事”的人自身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侯颖 《世界文化》2005,(7):28-29
“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我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很美,现在,我是特地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你比年轻时还要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年轻时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容貌。”这是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在小说《情人》中写的一段话。那是一个让人震惊的故事,13岁的法国少女和三十多岁的中国男人发生在越南的一段深沉而无望的爱情故事。玛格丽特·杜拉斯以小说《情人》(L’Amant)获得1984年龚古尔文学奖。在此之前的一年,该书就销…  相似文献   

15.
9月14日,以《瓦解》、《动荡》和《人民公仆》等小说而闻名于世的尼日利亚作家奇努阿·阿契贝荣膺尼日利亚民族创造奖,成为此奖的第一位得主。阿契贝的小说《瓦解》是非洲文学的经典之作。并被认为是他写得最好的一部小说。小说的主题表达了白人殖民者来临后,主人公的个人生活乃至尼日利亚传统社会所发生的不可避兔的变化。阿契口1930年出生于尼日利亚的奥吉迪,先后就学于乌穆阿希亚和伊巴丹。1966年他卷人比夫拉战争,此后致力于政治和教育事业。《瓦解》写于1958年。小说首先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伊博族的强者奥肯科的形象。他从小…  相似文献   

16.
为天津戏剧博物馆戏剧史陈列改造事,我曾向著名戏剧家曹高求教。曹日先生生长在天津,刘天津很有感情。他说:“天津是中国南北文化的交汇处,戏刷文化发达。早在本世纪初,天津就有了文明戏。‘五四’前后的南开新刷也为新文化运站的开展做了许等宣传发动工作。”当问及保为文明戏时,他说:“文明戏没有固定台词和脚本,但演员多有文化。文明戏得有内容,兴之所至,抨击时政,很大胆,有味道,也很热闹。我记得当时看过《多尔衮和庄妃》等戏。至于文明戏是怎么消失的,还不很清楚,应该研究。”他还指着一旁的妻子李玉茹说:“过去唱戏的…  相似文献   

17.
林兆华印象     
常来大陆的台湾演出商林恺私下里说:林兆华导的戏我一概不邀请(到台湾演出)。圈里人都知道,林恺说的是气话(气林兆华从来不配合商业演出的宣传炒作)。林兆华执导的京剧连台本戏《宰相刘罗锅》,林恺不知道看了多少遍。笔者作为《宰》剧的制作人之一,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上海大剧院就多次看到林恺南来北往、不离不弃地光顾“刘罗锅”的身影。直到2000年8月林恺终于痴心不改地将“刘罗锅”邀请到台湾演出,当然林兆华也在被热诚邀请之列。圈里人都知道,在时下大兴“爆炒”自己的年代里,林兆华却始终保持着一种“怪癖”——拒绝记者采访。无论是商演运作需要他配合宣传,还是在其就职的“人艺”常规导戏,他都多年如此:雾锁庐山,独标风骨。1999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重排老舍先生的名剧《茶馆》,媒体将此事炒得沸沸扬扬,而林兆华一门心思扎在剧组里,早已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前来探听虚实的记者们大多无功而返。等到新版的《茶馆》立在舞台上时,18张桌子的铺排、沈处长与小刘麻子开着吉普车出现在观众视野里等崭新的舞台调度,使人们看到了演出背后的林兆华和他默默无声但颇富才华的付出。而林兆华执导的话剧《风月无边》则一改人艺以往不事张扬的传统,演出海报深入地铁站、大型商...  相似文献   

18.
《布登勃洛克一家》是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的小说,副题是《一个家庭的没落》,作于1901年。小说故事发生在1835年以后的四十年间。大商人布登勃洛克是德国卢卑克城的名门望族,代表旧式资产阶级的城市贵族。小说写这个家族四代人的生活。老布登勃洛克生活在发家创业的黄金时代,他从一个没落的富翁那里买来一座大房子,亲友们庆祝  相似文献   

19.
1886年4月,英国人柯南道尔写了第一篇以福尔摩斯为主角的侦探小说《血字的研究》,可是屡遭退稿。最后,还是沃德·洛克出版公司把它选入《1887年比顿圣诞年刊》。谁知一出版,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许多杂志相继以每篇50至80英镑的稿酬向柯南道尔征稿。于是,他连续写了三批共24个故事。这些故事使得读者如醉如痴。身材瘦削、鹰钩鼻子、总是衔着大烟斗的歇洛克·福尔摩斯立刻成了  相似文献   

20.
《醒世姻缘传》是明清之际的一部长篇白话世情小说,它以百回的篇幅写了一个两世恶姻缘的故事。因果报应观念的渗入,使这部介于《金瓶梅》和《红楼梦》之间的重要世情小说.经常被人们目为果报小说而加以批评,甚或轻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