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洪  朱兵 《声屏世界》2003,(10):47-48
曾经荣获“全国广播电视先进县”称号的新干县,继2002年在吉安市率先实现县乡有线电视光缆大联网、率先建立乡至村有线电视光缆二级传输网之后,2003年,又把光缆有线电视网络建设的重心放在乡村。到今年6月底全县已架设乡镇至村的光缆支线杆路52公里,开通光缆有线电视的行政村73个、新发展农村用户12460户,光缆有线电视网络在行政村的覆盖率已达43%。一个以“县台为中心、乡镇站为基础、村站为网点、县乡村三级为一体”的有线电视光缆大联网的格局已基本形成,呈现出“有线网络进农户,无限风光在乡村”的喜人局面。新干县的主要做法是:借助行…  相似文献   

2.
农村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是广播电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广播电视有效覆盖的重要手段。嘉兴市局提出争取在2002年前率先在全省实现农村有线电视“村村通”的目标任务,将农村有线电视发展确定为事业建设的重点,积极组织实施农村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工作。目前工程进展较快,据统计,我市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已达67%,估计到2005年农村入户率达85%。但农村有线电视事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3.
罗胜明 《声屏世界》2004,(10):54-54
近年来,特别是从2002年上高县广电网络被省广电网络传输公司整合、成立分公司以来,上高县广电网络传输分公司巧借外力,打造发展平台,积极推进全县农村光缆电视”村村通”工程,取得良好的效果。截至目前,这个仅有3。余万城乡人口的农业小县已发展光缆电视用户近3万户,全县17个乡(镇、场)全部实现了光缆联网,共有92个行政村开通了光缆电视信号。预计到2004年年底,全县198个行政村将全部开通光缆电视信号,行政村有线电视信号覆盖率将达100%,农村有线电视用户将达1万户以上,一大批农村用户将享受到光缆电视给他们带来的好处。上高县大力推进光缆电视进村入户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4.
1996年,宜春市广播电视局抓农村广播电视事业建设工作,把发展思路定在突出一个“新”字上,写好“新”字这篇文章。全年对农网投资102万元,新建和改造村广播室39个,村建室率达75.2%,新增广播喇叭1439只,改造乡镇广播站3个,新建乡镇有线电视网5个,发展农村有线电视用户1200户,使广播电视覆盖率在原有基础上又有所提高。宜春市的农网建设工作1995年获全省一等奖,局党组一班人认为,“一等奖”并不说明我们农网建设工作已到了顶峰,还有许多工作需要我们去做。因此,在全省农村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后,又确…  相似文献   

5.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惠及千家万户的一项重要文化工程。通过有线电视网络进村入户的模式,使农民群众在电视机上就能够共享文化信息资源,为建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出了一条新路,44建了广电网络与文化相融合的“辽宁模式”。简要论述了此模式的网络系统、节目内容及设想。  相似文献   

6.
2007年,我们将按照“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南通”的战略要求,以提高发展水平,服务和谐建设为目标,努力实现六个方面的“新突破”:一是实现档案服务的新突破。紧贴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这一主题,狠抓档案基础业务建设,加大对社会矛盾调解中心、社会保障体系、劳动力转移、金融信用、环保、社会卫生服务中心等档案的管理,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以档案管理进村入户为目标,实施“十百千工程”,即为10个乡镇、100个行政村、1000个农村示范户提供档案规范化管理服务,大力推进新农村档案建设。  相似文献   

7.
泰和县广播电视局以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 的重要思想为指针,大力实施“三年决战全县广播电视光缆网络建设” 工程,加快广播电视产业化进程,满足全县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县广电局《关于全县广播电视光缆网络建设三年决战实施意见》已经县政府第34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并以泰府办[2001]64号文件批转下发。 总体目标:到 2001年底前,完成县城网络的升级改造并与省市联网;到2002年底前,完成县城至各乡镇两个环路的光缆网建设和乡镇所在地有线电视的升级改造;到2003年底前,完成各乡镇到各行政村…  相似文献   

8.
农村有线广播网是党和政府向农民群众进行思想教育、政策宣传、信息传递的主要媒体,也是农民群众获取科技知识、丰富文化生活、了解“外面世界”的重要途径。在当前农村现实经济条件下,有线广播仍是深受许多农民群众喜爱的有效工具。尽管随着有线电视“村村通”的实施,广播信号可以“同缆共输”,但从实际情况看,如何加强农村广播线路的维护和管理,使之进村入户喇叭通响,满足众多有线广  相似文献   

9.
随着广播电视农村入户工程的深入推进。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正在向广大农村迅速延伸与扩大,有线电视与共缆广播得到空前的普及。就龙游而言,经过几年来的发展。全县15个乡镇(街道)共432个行政村中除3个特殊村外其余429个行政村已实现了联网,城乡有线电视用户达到7.2万户,室外广播达到1771只,室内调频广播达到7900只,一个覆盖全县的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已经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10.
巴州区农村有线广播电视通过十来年的发展,从最初各乡镇的小前端到全区联网,从覆盖场镇用户到全区进村入社到户,最终实现了全区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如今农村有线电视这张网络面临严峻挑战,经营管理更显步履艰难。如何发展经营好巴州区农村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1.
喜逢新千年到来,永新县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捷报频传。从繁华的村镇到偏远的山庄,只见一架架抛物(锅状)天线傲向苍穹,家家户户一声声欢歌笑语飞出心窝。从1999年元月以来,永新县又在31个行政村为3018户农家安装了有线电视,大大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受到农民的交口称赞。今年春节前后,永新县文化广播电视局内经常响着密集的鞭炮声,乡村干部不断把一块块锦屏和锦旗送到局里。仅新年伊始,文广局就接到了三块锦屏(旗)。安装有线电视,实施“村村通”,曾是多少农民梦寐以求的事,可在这之前,在一些发展十分缓慢的乡镇,农…  相似文献   

12.
为迎接21世纪的挑战,在过去的一年里,铅山县局抓住机遇,在政府没有投入一分钱的情况下,贷款200多万元建设广播电视光缆网络,使县城的有线电视网络与10个乡镇的有线电视系统实现了联网,扩大了广播电视覆盖面,为我局事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光缆建成后,能否合理解决光缆网络建设与乡镇有线电视系统入网后的利益分配,人员安置等矛盾,决定广电光缆建设投入能否滚动发展,能否取得滚雪球般的效益。根据我县小系统多而散等现状,我局制定了《铅山县广播电视局关于乡(镇)有线电视系统入网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有两套方案。…  相似文献   

13.
山石 《视听纵横》2005,(4):117-118
最近,根据市委领导的要求,我们对台州农村有线广播进行了调查。调查情况表明,随着电视,特别是有线电视的蓬勃兴起和迅速发展,有线广播遇到了新的困难和问题。尽管党和政府先后组织实施了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入户工程”,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农村广播事业的建设。但就总体而言,全市有线广播滑坡的趋势仍然难以有效遏止。  相似文献   

14.
泰和县辖23个镇,299个行政村,54万人口,2000年实现了县乡联网,2003年开始光缆进村。随着农村有线电视的不断发展,到目前为止,全县90%的行政村、80%的自然村开通了有线电视,总用户5万余户。由于建网时间长,放大级数偏多,造成维护量大大  相似文献   

15.
2008年10月,辽宁省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惠民工程加以推进,结合辽宁实际,以"广电模式"为主要传输方式实施文化共享工程进村入户,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在全省范围内的共建共享。论述了进村入户工作的推进进程,并对如何深化这一工作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6.
江成军 《视听界》2006,(5):94-95
一、彰显个性县一级广播媒体,其个性定位应该是面向广大的农村、农业和农民,并且,要在媒体的竞争中充分彰显这一优势。如东人民广播电台这几年来,一直立足农村、面向农民,耕耘在如东大地。首先,在硬件建设上,大力推进“有线电视、调频广播双入户工程”,实行有线电视信号、调频广播信号的共缆传输,并把这项工作列为县政府为民办的五件实事之一,强势推动,在保持了原有的农村有线广播通响率98%的基础上,又赋予了新时期农村广播入户的科技内涵,避免了农村广播线路老化、维修经费不足的矛盾,节省了人力和开支,同时,调频广播的入户还在一定程度上…  相似文献   

17.
郭广堃 《图书馆学刊》2011,33(6):18-19,27
文化共享工程广电模式是以广播电视网络为依托,采用"进村和入户相结合、广播和点播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已通有线电视的农户在家和服务点直接利用国家文化共享工程和省内有关部门提供的信息资源。从制度管理、机房管理、节目管理以及人员管理等几方面对这项新工作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安远县位于赣南南部,全县总面积2375平方公里,下辖18个乡镇,159个行政村,人口34.6万人。近年来,安远县广播电视工作者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大力推进县乡村广播电视光缆联网整合工程,取得良好的效果。到2004年底,全县100%的乡镇,86%的行政村实现了广播电视光缆联网,全县发展有线电视用户4.5万户,成为赣南18个县市区中最大的县级网络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中小城市的电视覆盖主要依靠市、县的电视发射台,近几年有线电视虽然发展很快,但县城及大部分农村还不能实现有线电视联网。有些发展快的地区在乡镇建起了部分有线  相似文献   

20.
如今,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电信业“冒”出了一位小有名气的“大手笔”——王星江。他那种不畏艰难、积极探索的精神,令人敬佩。平度市服务质量零投诉单位、青岛市消费者满意单位;实施农民致富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把大泽山镇建成山东省首家网络信息镇;投资2.5亿元,把平度建成山东省最大县级电话市。所有这些,堪称王星江的“大手笔”!“服务是电信企业永恒的主题,服务无小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