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卷首语     
千方百计地宣传好书,旗帜鲜明地批评坏书,实事求是地探讨有争议的图书,这是本刊的宗旨。我们在办刊的实践中越来越感受到,《中国图书评论》要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和时代的战斗性,这种战斗性不仅体现在通过大张旗鼓地评好书,促进出版事业的繁荣,造成读好书的社会风气,而且要改变书评只说好不说坏的捧场作风,通过旗帜鲜明地批评坏书,发挥书评对出版的监督职能和导向作用。我们这样想,也试图努力这样做。在本期突出了抓出版质量这个中心环节。从这个主题出发,我们编发了中国图书  相似文献   

2.
千方百计地表扬好书,旗帜鲜明地批评坏书是本刊的宗旨。本刊不仅要通过大张旗鼓地评好书,促进出版事业的繁荣,而且要努力改变目前书评只说好不说坏的软弱无力状态,通过旗帜鲜明地批坏书、评差书,发挥书评对出版的监督职能和导向作用,进而造成出好书有人赞,出坏书、差书有人批的良好文化氛围。为此,本刊决定继续开辟“我最不喜欢的书”征文专栏,本期集中编发3篇批评《生活智慧百科》的征文。  相似文献   

3.
一个好苹果和一个烂苹果,三岁小孩也知道怎样选择,而对一本好书和一本坏书,很多人选择了坏书却浑然不知。我们说一本坏书可以损害你的品质,而一本好书却可以给你不尽的滋润。中学生的心智、世界观尚处于形成阶段,因此,作为中学图书管理员,应不断分析中学生的阅读心理,  相似文献   

4.
《中国图书评论》2020,(10):106-106
雕刻中国人的阅读地图《中国图书评论》是由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主办,以"大张旗鼓地宣传好书,旗帜鲜明地批评坏书,实事求是地探讨有争议的图书"为宗旨的图书评论刊物。本刊深度介入公众的阅读生活,引领大众阅读,与您一起体察喧嚣时代的社会脉动,探知好书精髓,领略新书风貌。  相似文献   

5.
李鹏总理在全国人大八届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出版工作要贯彻‘总量控制、调整结构提高质量、增进效益’的原则。多出好书、不出坏书。”具体列新华书店来讲,就是要多发好书,不发坏书。只有把大量的好书送到广大读者手中,用好书去占领市场,才能更好地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充分发挥主渠道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中国图书评论》是个学术性刊物,层次太高,高不可攀。其实,不是这样。如果不是误解,就说明我们没有把期刊办好。《中国图书评论》的读者对象是很明确的;一是出版部门。包括出版部门的领导、编辑、印刷、发行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二是图书馆。包括图书馆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三是中等文化水平的广大读者。从这样几个层次的读者的需求出发,我们尽量评各类各个层次的好书;评各种各样的坏书;评各种有争议的书。当然,也评其他方面值得一评的书,特别是评拥有大量读者的热点书。由本刊的性质所  相似文献   

7.
大张旗鼓地宣传好书,旗帜鲜明地批评坏书,实事求是地探讨有争议的图书,是本刊的宗旨,也是今后一个时期努力的方向。表扬,谁都爱听,这不难理解。批评,则比较难办。一方面批评者要批评得准确,实事求是,以理服人;另一方面,被批评者要正视现实,举一反三,采取积  相似文献   

8.
在一些文章中常可以读到这样的句子:我们出版社自建社至今从未出过一本坏书。言语之中颇有自豪与骄傲之感。这里仅就“好书”与“坏书”的界限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大张旗鼓地宣传好书,旗帜鲜明地批评坏书,实事求是地探讨有争议的图书"这一宗旨,形成了《中国图书评论》杂志的办刊特色.这对在出版界弘扬正气、抑制邪恶,倡导学术民主、净化文化氛围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所有的书都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暂时性的,另一种是永久性的。两者的区别并不是品质上的好坏,而纯粹是类型的不同;坏书固然难以经久不衰,但有些坏书却世代相传;好书当然有千古流芳的,但也有些好书转眼即逝。  相似文献   

11.
“大话西游”起始于影视,波及网络,影响至图书,成为集影视、网络、图书于一体在青年人中较有影响的“三栖传媒”。对这样多种媒体互动的现象,很自然会成为本刊关注的话题。对同一话题人们各有不同看法,各有独特见解,也实属正常。大张旗鼓地宣传好书,旗帜鲜明地批评坏书,实事求是地探讨有争议的图书始终是本刊的宗旨。为此本刊组织了一组探讨文章,约请了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和本刊记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对这一多媒体互动现象进行探讨,试图通过探讨对我们的出版工作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50年代,新华书店的同志提出过一个口号:为好书找读者,为读者找好书。广大营业员在这个口号的激励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将好书及时地送到读者手中;为了使需要某种图书的读者尽快购得所需之书,他们急读者所急、千方百计为读者找书的动人情景,直到今日,许多当年的老读者谈起时仍为之动容。 为好书找读者,为读者找好书,它不只是一个口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各地认真开展了整顿清理书籍报刊及音像市场的工作,去年8月24日,国务院又召开有关的电话会议,使“扫黄”工作形成雷厉风行之势,大快人心。有识之士异口同声地说:中央早该这样做了。去年8月12日《北京晚报》发表林涵表同志的《“出书难”的内幕》一文,也称赞“扫黄”工作“实在太好了”。他还认为,“大批精神垃圾被扫除,不但打击了文化贩毒,而且也揭露了‘出书难’的种种内幕”,“坏书满天飞、好书出不了的反常状况,终于在整顿中找到了症结所在”。言下之意是,好书出不了,症结在于出版部门见利忘义,好书被坏书所排挤。  相似文献   

14.
在出版改革中,许多出版社正从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这就使出版社更加关注图书的命运,更加注意利用报纸、广播及时将新书出版信息传递给读者。然而,由于宣传时机、发行体制等各种原因,一些好书并不能及时送到读者手中。在这种情况下,出版社的邮购服务工作却能起到手续简便、发货及时的作用。但是,有的出版社,由于办邮购  相似文献   

15.
我们常说,多出好书是出版界永恒的主题。这个说法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出版界就是用自己出的书,来体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来实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目标。今天,多出好书这个永恒的主题需要更加深化:出版界要努力多出精品图书。 精者,经过提炼而产生的精华也。精品图书当然是好书。但是,好书是相对于质量平平的书、平庸书和坏书而言的,而精品图书则是相对于一般好书而言的。精品图书,是思想深刻,学术或艺术水平高,编校印装精湛,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社会和群众中产生广泛影响的优秀图  相似文献   

16.
房海斌在《今日出版》1998年第2期著文指出,当前我国实行的是市场经济,这就要求书评者作为作者、出版者、读者联系的纽带,信息传导的中介,积极干预图书的商品生产,承担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发挥其推荐好书、批评坏书、引导读者、反馈信息的社会功能。一、书评在著述方面的社会功能。能够提高作者的业务素质,反映作者与图书市场的双向交流,促进作者结构在学科分布上日趋合理,找到自已的发展方  相似文献   

17.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在推动图书出版事业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加强图书评论工作,也是很重要的一环。图书评论向社会推荐好书,使有益读物在读者中扩大影响,并使出版者受到鼓励。图书评论批评坏书,对出版者也是一种监督。与此同时,对不同学术内容,发表不同的见解,为活跃学术界的思想、促进研究工作进一步提高和发展,都有好处。  相似文献   

18.
每月视点     
观察书界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经济学中“劣币驱逐良币”的定律,说的是在贵金属流通的货币制度下,成色好的金属货币会退出流通进入收藏,而不断流通的只是成色不好的金属货币。而如今的图书市场也有类似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坏书驱逐好书”。纵观当今我国的图书市场,炒卖之作、剽窃抄袭之作、应景之作、煽情之作太多,能启迪心灵、涵养智慧、引领大众迈向文明的太少。“坏书驱逐好书”的根子在图书市场本来的特点,以及图书市场在我国特有的运行规则。一个健康的出版产业和图书市场应该形成一种制度安排,使得大众搜寻好书的成本得以…  相似文献   

19.
刊首语     
李鹏总理1995年3月5日在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出版工作要贯彻‘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提高质量,增进效益’的原则,多出好书,不出坏书。”这是新时期出版工作的指导方针,也是深化出版改革的目的与要求。金盾出版社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实践,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他们的图书品种不多,质量很高,结构合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好书很多,坏书没有,其经验体现了李鹏总理提出的要求,引起了全国出版界的重视。本刊1994年第4期曾刊发王仿子同志的专论,纵  相似文献   

20.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是一个年轻的专业社,成立不多年已出了一批享有国内外声誉的好书,在出书品种上也较广泛地配合了社会的需求,同时,在确保社会效益第一、不出一本坏书的情况下,经济效益从亏到盈,利润逐年上升,终于成为本系统创利较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