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始条件、市场化改革与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建立初始条件、市场化改革与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模型,并用中国的资料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示,在初始条件和市场化改革这两个影响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的因素中,市场化改革的作用大于初始条件的作用,因此,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西部地区要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推进本地区的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经济增长中技术因素研究的评述,引入技术中介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运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得出当前我国技术中介和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相关性的结论,同时进一步分析了原因。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泰尔指数,对2001—2021年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程度进行测量,在考察福建省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整体状况后,对区域经济差距进行进一步分解,并从统筹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内部差距的角度提出缩小福建区域经济非均衡程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但就业增长率却是逐年下降,使我国经济呈现出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不一致性。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许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我国经济较早地走上了资本深化的道路,偏离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对此,本文试从用于衡量经济增长的经济指标——GDP的角度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之前我国所采用的不科学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5.
王宁 《科教文汇》2005,(9):10-10
在宏观经济的表象背后考验的是制度与体制的运作成本与质量。它直接影响到作为宏观经济测度计的GDP的结构、质量与福利水平。“长三角”区域竞争的“囚徒悖论”.经济增长与消费增长之间的非均衡关系.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反差.商务成本上升中的制度因素.外资的大规模进入与自主技术创新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我国居民储蓄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十分关注储蓄率与GDP增长率之间的相关关系,认为在较低人均资本水平下,较高的储蓄率有利于促进经济快速增长。我们利用Granger影响关系检验发现,在我国现阶段不存在储蓄率对于经济增长的显著正向影响,但存在实际GDP水平值对储蓄增量的显著反向影响。因此,较高的收入增长是储蓄提高的主要原因,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平稳导致了储蓄率对实际GDP增长率的正向影响减弱。  相似文献   

7.
构筑青藏铁路经济带推进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推进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要遵循非均衡发展理论。目前首要的是以青藏铁路为依托,以沿线城市为极点,形成青藏铁路经济带,从而引领全区经济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廖进中  邓海滨 《预测》2006,25(1):22-26
通过应用一个扩展的新古典生产函数,本文实证考辑了1982~2003年间的进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进口对我国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进口增长是引致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  相似文献   

9.
通过近几年中国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作为论证基础,总结了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并结合发展经济学的增长理论和哈罗德——多马模型对中国经济高增长的原因作出了相关的经济学解释。研究发现导致中国经济高增长的主要原因是高储蓄率、工业化进程、巨大的市场需求、对外贸易和制度因素。  相似文献   

10.
简要分析房地产拉动经济增长的原因及策略。  相似文献   

11.
基于1980-2009年间甘肃省公路建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数据,运用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甘肃省公路建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甘肃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交通运输通道的不畅通.在1980-2009年间,公路建设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弹性为2.3404,且公路建设与经济增长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胡涛 《科技广场》2004,(9):90-92
非公有制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已为社会各方所关注,成为经济增长新的亮点。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融资问题便是其中之一。本文通过对非公有制经济融资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地剖析,并对如何改善非公有制经济的融资服务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建立创意型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课题,而创业投资乃创意型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部分.在研究创业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基础上,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创业投资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反之则不成立;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模型发现创业投资者规模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短期内比较大,而经济增长对创业投资的影响则具有很长的滞后性,通过选择滞后1期,滞后4期,滞后8期的创业投资规模作为VAR的自变量,进一步证实创业投资有利于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4.
赵树宽  余海睛  姜红 《科学学研究》2012,30(9):1333-1341,1420
首先从理论角度理清技术标准、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构建三者关系的理论模型,然后以VAR模型为基础,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方法,研究三者的长期动态关系。结果表明,技术标准、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动态均衡关系;滞后1期与2期,经济增长、技术创新是技术标准的原因;滞后3期与4期,经济增长与技术标准互为因果关系,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技术标准的原因;技术创新能促进技术标准水平提高,技术标准对技术创新产生阻碍作用,且具有滞后性;技术创新与技术标准在长期内促进经济增长,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源动力;经济增长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不明显,对技术标准具有长期稳定的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图经济在向城市经济侧重近20年后,正进入向县域经济侧重的阶段转换。最近三年,中央重新审视“重城轻乡”的非均衡经济发展态势,首次突破性地提出“县域”概念,并将“县域经济”正式纳入国家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范畴,对县域经济内涵的三年“明确探索期”完成:宏观经济部署也走出“重城轻乡”的非均衡阶段,宏观经济政策呈现出向县域侧重的明确的方向性变化。这些转折性信号表明中国县域经济大发展时代到来。  相似文献   

16.
以1978—2010年的数据为样本,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及格兰杰因果检验对上海市金融业的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长期内上海市的金融相关比率、金融系统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金融相关比率、金融系统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而在短期内,上海市经济增长是引起金融相关比率变化的格兰杰原因,也是引起金融系统效率变化的原因,但金融相关比率和金融系统效率却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发展经济学理论角度出发,论证我国历史上区域经济发展均衡和非均衡战略的得与失,指出树立以人为本、统筹区域发展观念,实施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对有关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增长理论、“新”增长理论、结构主义发展理论及制度变迁理论)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通过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与西方工业化国家经济增长过程的对比分析。以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数据为例证,分析了各种影响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不同作用。就中国经济是否能在本世纪和以外延式增长为主逐渐向内涵式增长转变的过程中,实现持续稳定的增长,得出如下结论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各地区经济增长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工业经济的地区差距是各地经济差距的一个最重要的表现。初始禀赋等工业地区性因素、工业增长的集约性特征和要素的投入水平是可能导致工业经济的地区差距的主要原因。本文采用生产率的非参数测度方法计算得到1992—2002年期间七个截面30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反映工业增长集约性特征的技术进步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并结合面板数据(Panel Data)的固定效应计量经济模型(FEM),揭示出了在所研究时间区间内造成工业经济省际差异的成因。本文的研究表明,代表集约型增长特征的技术变革和效率演化对各地工业的增长也呈现波动交替作用的乘数效应,1992—1999年期间,中国工业经济呈现出粗放性特征,资金的投入和各地区的工业基础与初始禀赋因素是导致东、中、西部地区工业经济的地区差异的重要原因,初始禀赋的“遗传效应”很明显。从1999年起中国工业经济进入了一个集约化增长的新阶段,导致省际工业差异的决定性因素变为各地区工业发展形成的新的资金、效率和技术实力,即呈现出典型的禀赋“遗忘效应”,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内蒙古自治区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了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关系。通过运用计量经济学中协整检验分析技术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但出口与经济增长,进口与经济增长之间仅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即进、出口增长是经济增长的原因,而经济增长并不是进、出口增长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