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考试是检测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教学评估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考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考试已被人为地夸大到决定教学命运的手段,这一被扭曲的事实年复一年发展着。翻开各种语文报刊,各种应试指导,应试对策,应试训练的文章比比皆是。以1996年前两月语文期刊为例,在全国有影响的近10家语文期刊中,刊登的应试类文章不下30篇,如《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现代文阅读应试策略谈》、《标准化试题答题技巧例谈》、《现代文阅读应试能力的现状与思考》、  相似文献   

2.
语文是一种应用兼思维型学科。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存在着只注重学生的应试升学指导的弊端,不强调学生对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应用,更多地关注学生对语文习题的操练与语法知识的掌握。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要求语文教学不断创新,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在创新过程中,不能忽视传统语文教学应试指导的“强”与“弱”,只有在认识应试指导的“强”与“弱”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进行语文创新教学。  相似文献   

3.
淡化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是从新课程改革前开始酝酿,新课程改革初期基本明确的一种思潮和主张,如今已经成为一线语文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时的集体无意识行为。人文性主张的片面张扬、工具性合理效用的隐退、现行语文知识本身的缺陷、应试主义对语文教学的束缚等因素共同造就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困局。我们亟须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进行深入研究,以弥补语文课程建设过程中的缺失和不足。  相似文献   

4.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在“语文是工具性学科”这一观点的影响下,语文教学往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课堂教学、轻课外延伸,重应试能力、轻实际水平,导致不少中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使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不能很好地体现。“快乐语文活动”则是解决这一难题的一个有效途径。“快乐语文活动"针对语文学习富有情趣且不受时空限制这一天然的优势,从兴趣入手,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让知识与能力并重,让课内与课外相融,让应试与生活结合,让学生尽情体验学习语文的…  相似文献   

5.
刘宏 《文教资料》2006,(21):107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其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对什么是语文素养,目前达成的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语文素养是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但就高中语文教学现状而论,我们实行的仍是应试模式的功利性教育。在这种模式教育的情况下,我们容易把语文仅仅看作一种工具,片面地强调它的实用功能,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训练记忆、理解、概括、抽象等具有共性特征的智力因…  相似文献   

6.
正我们都知道,高考对学生的重要性。高考语文的总分不断升高使人们对语文的关注也越来越高,部分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的理解产生了错误的认识:在追求高分的时候,往往忽视了人文教育。一、人文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缺失(一)教师对教育理念理解错误,学生人文精神得不到培养学生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语文变成了应试的工具。为了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语文教师在平时的讲课中重视对知识的训练,而忽视学生的兴趣、记忆、理解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学生体会不到语文中蕴含的人性之美和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师在学生文学素养、人文情怀、道德情操等方面能力的培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等各方面的发展.在新的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对语文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不仅仅是语文学科知识的传递者,而且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新的教育理念及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要对本学科的价值重新解读、对自身角色重新定位,对学生应试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综合把握.  相似文献   

8.
在考试盛行的社会中,良好的应试能力也是一种生存技能。但现在只围绕高考转的教学只是授之以鱼并非授之以渔。要使学生在高考中语文取得好成绩,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并不能只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相反,有趣的课堂也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  相似文献   

9.
正一、落实的背景:顺应教学要求现行高中语文教科书中,文学作品占全部课文的60%,并配套《语文读本》,使人文性逐步回归中学语文教育,这样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便成了当前语文教学的热点话题;同时《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要求教学中应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于是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便成了教学过程中所追求的目标;而高一学生,刚结束近十年的应试,距离下  相似文献   

10.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在“语文是工具性学科”这一观点的影响下,语文教学往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课堂教学、轻课外延伸,重应试能力、轻实际水平,导致不少中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使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不能很好地体现。“快乐语文活动”则是解决这一难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语文是一种应用兼思维型学科。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存在着只注重学生的应试升学指导的弊端,不强调学生对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应用,更多地关注学生对语文习题的操练与语法知识的掌握。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要求语文教学不断创新,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在创新过程中,不能忽视传统语文教学应试指导的“强”与“弱”,只有在认识应试指导的“强”与“弱”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进行语文创新教学。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特点说得非常科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但是在当前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却忽略了语文的人文性特征。为了应试.教学中侧重解题技巧的传授。使得人文精神在语文课堂中渐渐流失。课堂失去了感染力、吸引力。在课堂上,语文似乎正在成为学生心目中可有可无的一门学科:在课堂外,学生更钟情于图片类的漫画卡通、各种“大话”类名著的书籍.他们正在远离我们的语文阅读。远离人文感悟。  相似文献   

13.
正语文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如果割裂了生活,语文只是文字的简单堆砌,不能够对个体的精神形成浸润和熏陶。很多教师受制于应试观念,导致语文和生活之间的割裂。如果可以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增加生活元素,拉近其与生活之间的距离,就能够使学生立足于现实生活更好地感受语文。这才是语文这门学科的人文价值,才真正有助于推进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基于这样的理解,笔者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确立了"链接生活源泉,活化语文课堂"的教学观点,  相似文献   

14.
季斌 《农村教育》2007,(1):122-122,121
当前,职中毕业生在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方面的疲软.使他们在就业招聘的过程中屡现尴尬.甚至影响了他们专业能力施展的机会与空间。反思近年来的职业中学语文教学.我们不难发现,造成这种尴尬局面的原因,除了职业教育本身重专业技能教学,轻文化课教学的因素外,受普中教学模式影响.搞应试型教学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职中语文教学实施应试型教学向应用型教学的转变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应试形态下的语文教学,往往抹平文体差异而一切指向应试,导致经典、优美的文本被解剖,无法真正体现出语文的价值。在培养核心素养的背景下,语文教学必须真正扎根于古诗的沃土中。初中语文古诗教学的基础性意蕴包含两点:一是奠定初中生语文工具性认识的基础,二是奠定初中生语文人文性认识的基础。教师在古诗教学中要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真正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语文有两种,一种是体现为个人能力的素质语文,一种是没有用处的应试语文……”这话不错,事实上的确存在着这两种语文。于是也就有了两种语文教育——以培养应用能力为目的的,我们可称之为应用的语文教育;以培养应试能力为目的的,我们可称之为应试的语文教育。比较其有何不同,并在此基础上破译其何以不同,探究其如何能同,  相似文献   

17.
一、中职语文改革的背景语文课作为一门基础文化课,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语文课的开设是增强学生人文素养、提高学生语言文字应用水平的重要途径。但事实上,目前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大可怀疑。(一)应试化教学导致语文教学内容脱离生活需要。在对口高考录取率相对较高的时期,语文作为必修的课程,学校和学生都比较重视,语文课占总课时的比例也比较大,语文教学与普通高中一样偏向于应试化教学。应试化的语文教学,教学内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正在向纵深发展。2001年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适应学生的情感发展,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从应试教学中解放出来,大胆地教会学生感悟语文,特别是感悟“人文性”的东西。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应重视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向敏 《现代语文》2008,(9):14-15
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度提倡人文性这一观点,已成为广人语文教师的兆识。在语文教学中,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已不再是唯一日的,唤醒学生的人文需要和人文追求,培养学生基小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将成为语文教育的核心内容并伴随语文活动的始终。现行中学语文教学坚持“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0.
覃娟 《成才之路》2013,(24):9-9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包括学生的生理、心理、情感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可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只是强调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品德的教育,很少提到情感陶冶的目标。一言以蔽之,如今的语文教学出现把最具趣味性、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语文变成乏味枯燥的知识之学,甚至是纯粹的应试训练。这样的语文课堂怎会精彩呢?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实施情感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