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高师院校通识教育的意义、现状作了分析 ,着重对高师院校通识课程设置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提出了加强高师院校通识课程建设的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我国部分高师院校的通识课程的分析,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是由于高师通识课程未凸现师范性,具体表现在:通识课程分类不明确,提高学生师范素质的课程较少;内容单调,选修课程数量不足,涉及领域窄;通识课程设置过于随意,设置模式僵化,缺乏多样性与灵活性;课程总量虽大,但学生自由选择度过小;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泾渭分明,缺乏整合;通识课程的教学枯燥,缺乏活力。我国高师院校通识课程要凸现师范性应从师范教育的独特性和培养目标两方面着手,只有在师范性的基础上来进行的通识课程,才能激活学生"通识"的兴趣,真正实现通识教育应有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通识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特殊的育人价值,但高师院校通识课程体系建设实践在通识课程理念认知、通识课程体系规划、通识课程管理机制、通识课程师资素养、通识课程评价考核等方面仍存在困境,制约了通识课程的高质量发展,进而不利于我国当前教育高质量发展下高素质教师培养战略的实现。为此,提出应从三个方面对高师院校通识课程建设进行价值定位,即科学定位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地位与关系、突出强调通识课程体系的师范性以及积极回应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要求。并在此基础上,针对高师院校通识课程体系建设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4.
朱庆芳 《考试周刊》2012,(21):149-150
地方工科院校通识课程普遍存在重视不够、效果不好及督查不力等问题,对该类高校通识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地方工科院校通识课程的建设要注重课程的系统性、具体性和通融性。加强通识课程建设是实现地方工科院校通识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自国家及教育部发布网络学习、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等文件以来,高职院校纷纷引入网络通识课程。网络通识课程的引入和应用情况成为高校、学者研究的关注点。本研究采用网络检索法和访谈法对山东省高职院校网络通识课程引入与应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发现:教务处是高职院校网络通识课程引入和管理的主要机构,引入的课程规模主要由院校实力决定,课程平台选择注重资源丰富、使用广泛;高职院校普遍会将网络通识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学习形式和考核方式多样化,但教学评价环节普遍缺失。最后,对高职院校网络通识课程引入和应用给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校素质教育的关键是融合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而融合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键又在这两类课程的整合。本纲要即是对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课程整合的探索,意在寻绎一条高师院校“通识教育”的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7.
通识课程是通识教育得以实施的载体。近年来,随着通识教育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通识课程也成为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察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设置,对我国商科院校的通识课程建设颇有启示。商科院校在通识课程建设中应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合理规划,突出商科特色;促进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相融合;设置综合性通识必修课程;打破重人文轻应用的观念;去除通识课程考核的功利性。  相似文献   

8.
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探索了在高职院校中实施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并对通识课程的实施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多学科、跨学科的知识,把学生培养成有全面知识、广阔视野和完整人格的"有教养"的人。现代科学的快速发展和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都对未来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当前我国高师院校通识教育的缺失已成为影响教师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正确认识通识教育的哲学内涵,制定全面的通识教育计划,加强通识教育课程的实施,提高高师院校师资队伍质量等途径,有助于进一步完善高师院校的师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0.
课程设置是高师院校小学教师培养模式中的关键环节。鉴于通识教育人文课程建设在目前高师院校小学教师培养模式中的重要性和不足表现,加强高师院校小学教师专业培养模式中通识教育人文课程的建设和设置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分析中职院校开展通识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并对如何开展通识课程教学管理工作进行探讨,以期为今后中职院校通识课程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地方工科院校引进网络通识课程能有效解决通识课程师资不足、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作为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网络课程带来了教学过程管理、学生学习评价方式的转变。地方工科院校应积极采取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加强课程建设等措施辅助网络通识课程的开展,提高通识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地方工科院校引进网络通识课程能有效解决通识课程师资不足、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作为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网络课程带来了教学过程管理、学生学习评价方式的转变。地方工科院校应积极采取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加强课程建设等措施辅助网络通识课程的开展,提高通识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对试点院校通识课程设置情况抽样调研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指出在通识课程设置上存在的问题;从全人教育的理念出发,结合远程教育自身的特点,对通识课程改革的观念和做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语言课程应该成为高等师范院校各专业的核心通识教育课程。语言的工具性及融生理、物理、心理、社会等学科属性于一体的本质特征,使得语言课程与其他师范专业课程具备了"通"与"专"和谐统一的特点。与基础教育相比较,知识性、学术性、师范性应贯穿于整个高等师范院校语言通识课程体系的始终。高等师范院校应以此为出发点,拟定语言通识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评价标准,进行教材建设与教师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分析了目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课程体系中存在的比例失调 ,师范性不强 ,重专业轻通识 ,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高师课程体系改革的几条对策。即高师课程体系改革应建构科学的课程体系 ,合理安排课程类别与比例 ;增大教育课程比重 ,突出师范性 ;增大通识课程比重 ,加强通才教育 ;加大实践性课程比重 ,重视实践环节。希望这些观点能够在高师课程体系改革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姜明 《凯里学院学报》2013,31(2):139-143
以通识教育及课程理论为引导,以凯里学院为例,探讨新建本科院校通识教育及其课程改革中在树立通识课程理念和目标、教学管理制度、通识课程设计、通识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学业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树立明确的通识课程理念和目标、优化教学管理制度、精心做好课程体系设计、逐步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构建科学的学业评价体系、大力发展非正式通识教育课程等一系列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识教育课程是实现通识教育理念和目标的关键因素之一.那么,通识教育课程指什么?目前,我国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走出困境?围绕上述问题,文章首先对通识教育课程的内涵进行了界定;然后解析了一般意义上的通识教育课程在内容构成、教学目的、教育效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通识教育课程建设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  相似文献   

19.
在共同的文化背景下,海峡两岸的职业院校在通识课程发展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对通识教育的理解、课程的设置与实施、课程具体内容方面都存在着一定差异识,通过比较汲取台湾职业院校通识教育的优势,为大陆高职院校通识课程发展提供必要的借鉴。当前,大陆高职院校亟需从通识教育理念、校本化研究、职业迁移能力等方面着手推进。  相似文献   

20.
高职通识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要加强通识课程教学改革,多维度提高通识课程教学质量.文章简述"双高计划"对高职院校通识课程教学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并从注重加强高职通识课程"课程思政"建设、灵活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有效的"课程思政"评价机制、注重高职通识课程的开发等几个方面,探讨"双高"建设背景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