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蛇年春节刚过。除夕之夜守岁的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仿佛还在耳畔响着,春节期间来自外地的和本地各乡村的游客,挤满了南诏古城的大街小巷.各色各样的文艺演出也在这时纷纷登台亮相。为了顺应节庆,我也偕同家人到古街上走了走。走马观花地看了一下,总觉得没有什么新意,便打道回府了。此时,我又深深地怀念起昔日的高台社火来,那威风八面的高台社火似乎离我们渐远渐去,巍山的、大理地区的老百姓已经有好些年头看不见它的踪影了。  相似文献   

2.
南涧县拥翠乡长虫街的迎高台,是一种大型的高空民俗活动,去年的正月初十,我第一次在长虫街看到它时,就被它深深感动了.今年在南涧县城举行的正月初九龙灯会上,我第二次看它,看着上百人的父老乡亲身着盛装,欢天喜地演绎着古老的民俗风情,我的心底再次涌起了感动.于是,正月初十这天,我和朋友们再次赶到长虫街,开始了一次对长虫街迎高台的寻踪之旅.  相似文献   

3.
春节,我陪妻子又回到了云龙县宝丰镇.二十多年前,我曾在这里教过书,也曾带着学生到天池春游.如今,听说天池早已开发成了旅游风景区,就想趁这个机会再去看看.  相似文献   

4.
巍山民族民间艺术古朴深厚,高台社火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 在不久前刚刚举办的“2015年中华彝族祭祖节”和“第五届中国大理巍山小吃节”期间,巍山县南诏镇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惊险奇异的民间传统技艺“高台社火”展演,令游人和观众叹为观止. 巍山高台社火最早来源于古人对土地与火的崇拜.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高台社火属于民间社火车轿类,通过创新改造,以高和险在云南各种民间传统技艺中鹤立鸡群.  相似文献   

5.
漫话地戏     
黄辉 《寻根》2008,(5):70-75
贵州安顺一带的地戏,近年来已渐为人知。这种戏的表演形式十分特别。一般演戏,总是演员在高处,观众在低处,尤其在农村野外,演员更在高台之上,而观众则围观于台下,故有“矮子看戏,凭人说长短”之语。但是地戏恰好相反,  相似文献   

6.
阿雪     
春节前,收到阿雪的信和汇款,说她的店正式开张了,希望我回去时能帮她带些货物.看完信,不禁十分欣慰,也略有伤感,为这个曾和我一起长大的少年伙伴.  相似文献   

7.
大理的小巷     
大理古城是一个美丽而古老的小城.春节期间,我和大人到那里玩. 从深深的城门洞往里走,就踏上了一条青石板铺筑的大街.街道两旁是高大的冬樱花树,树上开满了粉红色的樱花.大理古城的街道很直,有几条是从南向北,又有几条是从东向西,街道两旁又岔出一条条幽深的小巷,把古城划成了个大棋盘似的.听大人说,大理古城有九街十八巷呢.  相似文献   

8.
那一年春节,我正好在外地出差.同事担心我会想家,除了晚上热情地拉我去他家过节外,又为我弄来了DVD影碟机和当时正在走红的一些碟片.记得长假第二天的晚上,四周静得出奇,我独自靠在招待所的木板床上,眼泪鼻涕地观赏张艺谋执导的影片<我的父亲母亲>:那风光绝美如俄罗斯油画、远离当时各种政治运动也远离阴谋远离陷害远离折磨的北方小村庄.……  相似文献   

9.
宋军 《华夏文化》2014,(3):35-37
正燕下都遗址是已知已发现的战国都城中最大的一座,建于战国末期燕昭王时代,它的最大特点是其高台建筑——即在地平面上用夯土技术建立起高度不同、体积不同的高台,再在高台上建造宫殿,高低错落,巍峨壮观。考古材料证实,商、周、秦、汉时期,重要建筑的高大台基都是夯土筑成,宫殿台榭也是以土台作为建筑基底,可以说我国古代的夯土技术是非常发达的。统治者之所以兴建如此多的高台建筑,除了这些建筑  相似文献   

10.
2017年春节后的一天,我从大理沿竣工不久的“上鹤高速”一路北上,驱车前往龙珠村委会一个叫“军南”的小村子,采访鹤庆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族手工造纸传承人尹旺松. 龙珠村的第一个私营纸坊 沿着松桂镇东北部前行,在一条云雾缭绕的乡村小道尽头,我很快就找到了尹旺松家. “老尹,看来找你也不难嘛……”一见到院子,我就对迎上前来的尹旺松说.  相似文献   

11.
杜丽芬 《大理文化》2022,(4):93-100
我家住在里香巷,里香巷牵着我的心,也牵着我的情,我从里香巷走了出来,又常常向里香巷走去,它是一块磁铁,悄无声息地吸引着我,让我牢牢记住,那里,是我的娘家,是我的生命之根.走在这条不算悠长的小巷,多年前的记忆一下子鲜活起来.巍山古城内的街道以拱城楼为中心,古城内大街小巷纵横交错,呈一个标准的"井"字结构,共有25条街道,...  相似文献   

12.
正正月初六一过,老家村里浓浓的春节气氛也渐渐淡了下来。从春节前的扫尘、洗衣被、备年货到春节后的拜年、访旧友、做春客,忙忙碌碌已经十多天了。正月初八吃过早餐后,年届84岁的老母亲右手拿扫帚,左手提半桶清水,躬着老腰,颤颤巍巍地走向家里堆了多年的柴堆。我不知道她要做什么,怕她摔倒,就急忙拦住她说要做什么告诉我,我去做。老母亲说,不要你做,我自己做。接着,老母亲絮絮叨叨地说,家  相似文献   

13.
最后一课     
尽管实习结束了,可是我的心情却怎么也平静不下来,我的心依然活跃在我那群可爱的学生中间,尤其是我给他们上的最后一课. 离开实习学校的那天早晨,我依旧到操场上守操.这是作为一位见习班主任所要实习的内容之一.就在这时班主任走了过来,微笑地对我说:"杨老师,我们班的同学想邀请你在今天给他们上最后一堂班会课."真的吗?"我当时很激动也很兴奋."好!"我没多想就爽快地应了.可是这也许是我给学生上的最后一节课了.最后一课?多么令人心酸的话语.虽然在三尺讲台上,我也只不过站了那么几节,但是我却对这神圣的职业怀着深深的敬意与眷恋.  相似文献   

14.
难忘花甸坝     
金灿 《大理文化》2005,(6):34-36
五月的天气热得够呛.太阳照得人张不开眼.我恨不能脱了衣服钻进冰箱里.正在无奈问,小羽的电话来了,说约我到一个清凉世界过周末.谢天谢地!终于有了放松自己的借口.也没问去哪儿,丢下手中的稿子拿了相机就走.  相似文献   

15.
蚊子住43号院.一直在巷子顶头,黑咕隆咚,一走三拐脚. 我去蚊子房里主要有两件事,蹭吃,蹭喝.如果有一天中午我厌腻了餐馆的饭,加之有洗锅恐惧症,我就在QQ上吆喝蚊子道,求午饭.他便爽然答应,不管背后他是否有怨言,但至少面子上倒是乐意我蹭的. 我们提着一把菠菜、半斤豆芽、两颗糖蒜、几根葱、三元钱的面条,穿过人流荡漾、烟火渐旺的巷子,钻进43号院,上三楼,到他一月200元房租的屋子.他要做陕西油泼面,几天前他就买了两本手掌一般大的面食菜谱,想练练厨艺,为将来成为一个模范家庭煮夫打基础.在买菜谱之前,他就到处吹嘘,自己的厨艺是何等高超,甚至还嘲笑我把面条从锅里捞不进碗,更把有一次我将熟油倒进塑料盆后盆烂了油淌了作为笑料随处给人宣扬.但无所谓,这并不影响我蹭饭的决心,谁让他大嘴,是我学弟,还是一个半拉子诗人呢.  相似文献   

16.
越陷越深     
正1那一天,中午。我走在街上,我的脸还辣乎乎的。我用手轻轻地摸了摸,还是辣乎乎的,疼。几分钟前,我刚刚被人在脸上扇了一耳光。谁?我侄儿媳妇!你说一大老爷们,被一个刚刚结婚不久的小女子扇了一耳光,太丢人了。但是我还没有来得及跟她争论,就被我大嫂给赶出门来了。一家人合起伙来收拾我,也太不够意思了。我也没想在她家多待,拔腿就走,怒气冲  相似文献   

17.
您悄悄地走了,走进了那片红土地;我悄悄地来了,立在您那新砌的坟前.可是,爷爷,我眼里没有泪水.因为我,因为我分明又看见您微笑着,蹒跚着向我走来……  相似文献   

18.
迷失 斜阳西下,我和护林员老王巡山归来,不知何时走岔了路,脚下的山路越走越窄,周围的林子越来越密.走着走着,"路"从脚下悄然走失了,而浓重的暮色已从天上降了下来.  相似文献   

19.
那丝沉甸甸的温暖,在黎明之时,伴我的记忆之帆,渐行渐远……   孩童的时光里,总有一个健壮的身影闪现在眼前,那张亲切而朴素的笑脸,牵引着我展翅高飞--爷爷,一个我最爱和最敬佩的人.……  相似文献   

20.
2007年8月23日,老友谭百辛走了,他走得竟如此匆匆.当我在电话里听到这一不幸消息时,不禁潸然泪下,泪水顿时模糊了双眼.回忆半个多世纪和他的交往,恍如昨日,依然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