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英伦行(一)     
正去英国前在网上订了丽兹的房间,快到赴英的日子,她主动来信说会去车站接我。我很感激,因为这本不在她的职责范围内,否则我还得预约叫出租。初到陌生的国度,身处陌生的文化,有人能帮忙心里就踏实很多。飞机在伦敦希思罗机场落地没多久,就收到丽兹的短信,说是从网上查得飞机已落地,问买的几点的大巴票。我在车上时,她还发来短信,抱歉说有可能自己会迟到几分钟,因为周末堵车。结果她到了,我们的大巴却晚了一个小时。  相似文献   

2.
正时间过得真快,马帝·马柯能离开人世就要一年了。他留着稀疏的金色头发、戴着方形镜片、笑起来喜欢抿着嘴唇的模样仍然定格在大家的心中,唤起人们美好的回忆。2015年6月26日,这位"短信之父"因病辞世,享年63岁。他在社交网站上只发过两条信息,一条是"给我发条短信吧",另一条为"看看你的手机,你刚才收到的短信,正是我发明的"。对于这位工程师和发明家的逝世,芬兰电信公司常务董事贾米奥-马特兰恩不无惋惜地说:"马柯能是当今移动领域的伟人,不幸去世真的令人感到非常悲伤。他马上就要退休,应该还有许多空余的时光去享受生活的。"  相似文献   

3.
正请告诉我你是谁"请告诉我你是谁?"这是我突然收到三条陌生的连续短信之后,怀着抱歉和谨慎的心情,给对方的回信。远离城市久了,便有了心距。心是跟脚一起走的,脚到了哪里,心便到了哪里,即便回望,那片曾经属于你的风景,已然被岁月的烟尘模糊。  相似文献   

4.
布朗·菲尔普斯是美国密歇根州的一位普通市民。有一阵儿,他常常接到一些陌生人的电话,把他错认为那位伟大的游泳运动员迈克尔·菲尔普斯。有一天,菲尔普斯到酒店里买醉回来,进了家,打开自己的手机,发现上面有几条短信。其中一个自称"鱼迷"的市民写道:"菲尔普斯先生,您能回复我的信息吗?"如果记忆不错的话,这个叫"鱼迷"的人,几乎每天都要给他发一条短信,但是,他知道,对方要找的人肯定是迈克尔·菲尔普斯,也就是那位创造了奥运奇迹的伟大的游泳运动员。菲尔普斯本来懒得理这种事,不过,又觉得有些兴奋。在床上躺了一会儿,菲尔普斯有些无聊,就拿出了手机翻看,上面有不少信息没有删除,当他浏览到"鱼迷"的信息时,忍不住心动了一下,回道:"你好,感谢你对我的关注。"信息发过去不久,对方又回来了:"天哪,您真的回复我了,我这不是在做梦吧?!"菲尔普斯回道:"是啊,不是做梦。"  相似文献   

5.
当前,犹如风起云涌一般热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的手机短信现象,亦被人称为“短信化”,其实并非一种刻意。自短信诞生之日,便与化联系千丝万缕,而交流则是短信的唯一功能。  相似文献   

6.
张伯伟 《中国文化》2013,(2):217-225
2013年3月15日清晨六点多,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把我从梦中唤醒:"张老师,我是徐雁平。刚刚接到张剑的电话,说张晖可能快不行了。"我一下惊呆了,怀疑是不是听觉有误:"你说的是张晖吗?怎么可能?""是的,我打算等下就去北京。"上午八点多,我给雁平电话,他告诉我正在赶往火车站的路上。下午四点多,雁平发来短信,说医生已无力回天。我立刻与张霖弟联系,想谋求一点绝处逢生的希望,她回答:"医生已宣布脑死亡。"就在那个瞬间,我的脑子里一片空白,失去了记忆,失去了感觉,失去了一切判断。稍稍恢复,我在本子上记下几个句子,应该就是当时最强烈的感受吧:天欲丧斯文!天丧予!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老泪纵横,一下就弥漫开来,身心沉浸在无尽的悲哀之中。自己是读过佛教书的人,对於世事的无常  相似文献   

7.
请告诉我你是谁 "请告诉我你是谁?"这是我突然收到三条陌生的连续短信之后,怀着抱歉和谨慎的心情,给对方的回信. 远离城市久了,便有了心距. 心是跟脚一起走的,脚到了哪里,心便到了哪里,即便回望,那片曾经属于你的风景,已然被岁月的烟尘模糊. 我的眼前是满坡的植株,它们包围着我,把我的生命染成了绿色.如此,我的脑海里,还占据着与此有关的许多事物.渐渐地,那些关于城市的往事,那一张张关于城市的非常熟悉非常生动的笑脸,淡出了记忆.  相似文献   

8.
一项来自美国的最新调查显示,近四分之三的美国人具有一边开车、一边打手机的习惯。 美国全国保险公司上个月通过对1503名美国开车者所进行的调查发现,在16到30岁年龄层的美国手机用户当中,40%承认在开车时有打手机和发送短信的习惯。  相似文献   

9.
一段极具创意的旁白,配以个性化的回铃音,或一首热得发烫的流行歌曲,就是彩铃的全部要素。正是这不起眼的彩铃业务,却在手机增值领域中大发异彩。在语音业务饱和的今天,发展增值业务是未来通信业趋势之一。作为一项全新的增值业务,彩铃以始料未及的速度进入越来越多人的生活,成为短信业务之后增值的一个新亮点。  相似文献   

10.
2011年1月1日零时,新年钟声在海拔3248米的灵山佛都鸡足山顶敲响。这浑厚圆润、吉祥悦耳的钟声通过云南卫视及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国新闻网、新浪网、凤凰网、搜狐网、百度、网易、酷6等多家媒体在全球回荡。鸡足山敲响的钟声是人们祈福的吟唱。现场的人们和正在各种网络媒体前收听收看的人们群情激昂。和着钟声,人们纷纷用电话和短信向亲友、向祖国、向世界致以真情的祝福。祝福亲友工作顺利、吉祥安康!祝福祖国国运昌盛,繁荣富强!祝福世界蓝天永驻,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早上8点钟,高高兴兴地起了床,喝完茶后,一个劲儿地写,一直写到快11点。11点时吃午饭。接着在房间里来回走着,显得很高兴,还哼着歌儿……”这是俄国诗人茹可夫斯基于1837年1月27日写下的普希金在这天上午的情况。时间飞快地消逝,离那场不幸的决斗的时间已所剩无儿。在这样的时刻,该安排一下后事,作些必要的嘱咐了,可是视声誉如生命的普希金没有这样做。在去黑溪之前,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他在一张浅蓝色的信笺上给女作家亚历山德拉·奥西波芙娜·伊希莫娃写了一封短信:  相似文献   

12.
田可 《世界文化》2006,(12):6-8
如今,在马来西亚的很多公共场合,如街头、车站、公园等等随时可以看见这种景象:年轻人边走路边全神贯注其手机,还不断用大拇指按键盘。手机成了马来西亚人的最爱。据统计,目前马来西亚年轻人手机的拥有率高达90%,真是到了人手一机的地步。发手机短信已成为青年人时下最为流行的沟通方式。然而,科学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它有利的一面也就有弊的一面。人们在享受拇指文化的同时,也在吞食着它的苦果。最时髦的沟通方式根据一项调查,时下马来西亚青少年生活中最重要的媒体,依序是手机、互联网、电视及报纸。调查显示,超过三分之二的青少年认为,手…  相似文献   

13.
雪冬 《世界文化》2012,(9):50-51
我居住在泰国的董里府。去年3月12日,我去新加坡参加一个4星期的英语课程学习。如果一切都顺利的话,我很有希望在那里完成中等学校教育。虽然我只有14岁,并且是第一次出国,但是爸爸和妈妈并不过于担心,因为我是待在一个监护人家庭,而这个家庭的人是我父母的朋友。我和父母可以通过他们保持联系。我的父亲在我小时候就教育我要成为一个能自立的人。我的新家庭对我照顾得很周到。我与老师和同学们也相处融洽,尽管我们相识只有很短的时间,  相似文献   

14.
在云南,我的足迹总是在山路与田畴之间游荡。我知道,我仅仅是云南的大地上一个轻如草籽的游魂。当我的身影转瞬之间被一片郁郁葱葱的植物遮住,云南的乡村便把我揽到阴影里,用它们的湿气,告诉我。其实我的脚下有太多被时光掩盖住的往事.顺着泥土里纷繁的根须,努力地生长出来。于是,我在云南的行走,总会发现一些事物,让我在有生之年深爱着它们.并且为之沉迷。在永平,一片澜沧江边的热气腾腾的土地。  相似文献   

15.
2005年,一场“超级女声”以前所未有的热潮席卷全国,而冠军得主李宇春更是凭借比赛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这个来自成都的大四学生以其帅气十足的中性气质、磁性妩媚的中低声线、干脆利落的舞台小动作、随性而发恰到好处的舞台控制力和煽情性,轻松赢得总决赛300多万的短信投票。作为“新新人类”的偶像,李宇春已成为时尚、个性、成功的象征。毫不夸张地说,她的一举一动在年轻消费者中极具号召力。在2006年“超级女声”即将推出时,回顾李宇春成名后的“轨迹”,可以发现,“李宇春”已成为一个品牌;而她身上也贴满各种消费品牌的标签。当李宇春正被最大限度“经营化”的时候,是否也标志一种新的艺人经营方式的出现?  相似文献   

16.
亲爱的丈夫,请慷慨大度地让我拥有一个小小的世界。当你看见我在纸上正草草涂写文字,请不要在我身后偷看,那或许是在发泄我久久压抑在心中的郁结,或是在构思我一首暂时还羞于诉说的小诗,或是在描绘那依然在我脑海彩虹般闪着光彩的童年。当我处于这样的心境之时,就请让我信笔驰聘。在我收拾行李准备出门时,请不要阻拦我,那是我想出门远足。你是我世界的中心,但不是我世界的全部。我渴望见到那群山之外更为遥远而神奇的世界景观,请让我尽情地如“独行侠”一般去探索我的“爱丽斯仙境”。当我满载着奇异的经历和全新的领悟力回到你身边时,我相…  相似文献   

17.
那是1987年,我才九岁。站在位于俄亥俄州哥伦布城,我家附近的一条小路上,我小心翼翼地把唾沫抹在我崭新的垒外球员专用手套里,怕球打疼父亲。离我20码远的地方,父亲赤着手匍匐在砾石上,对我喊道:“托米,把球扔过来!别担心我疼,不会伤到我的!”  相似文献   

18.
回乡札记     
向迅 《大理文化》2013,(9):34-38
一我一直对故乡抱有很深的偏见。我多次在朋友面前表露出对故乡的不满,我厌恶生活在那块土地上的人们的狭隘心理与小农意识,还有那些夹杂在生活中的七七八八的繁文缛节。但是我又无数次在我提及故乡的那些篇什里,对那块土地进行了无畏的褒奖,我甚至将故乡写得很美,也很温暖。又因我多次给朋友描述我理想的未来生活——带着家眷择一清静之地结庐而居,只是关于这样一个理想处所的物色,我从来没有考虑到  相似文献   

19.
陳思和 《中国文化》2012,(1):142-146
有赠我是从感情的沙漠上来的旅客,我饥渴,劳累,困顿。我远远地就看到你窗前的光亮,它在招引我——我的生命的灯。我轻轻地叩门,如同心跳。你为我开门。你默默地凝望着我(那闪耀着的是泪光么?)  相似文献   

20.
我的村庄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我把户口迁出去的时候.我就不再属于她了。但我从这个村庄到那个村庄。分别在不同的村庄生存和生活后。我觉得她才是我真正的村庄。那些房子,飞鸟,和牛羊,深深印在灵魂深处,总以最熟悉的姿态在梦里、心里出现。消除了我在异地生活的恐惧感、孤独感,让我获得一种心灵上的自由和依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