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喜剧与真、善、美的关系入手,探讨了不同历史时期喜剧艺术创作和欣赏在认识、教谕、审美机制中不同于一般美学形态的特殊规律,认为喜剧的真、善、美是在对假、恶、丑的否定性表现过程中转换生成的,对喜剧美学研究中一直争论不休的难题诸如喜剧的基础、喜剧的美学特征、肯定性喜剧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把陈白尘讽刺喜剧跟中国现代讽刺喜剧的历史进程相联系,他那独特的艺术追求、创作特色和历史贡献等问题就具有了新的意义,在中国现代讽刺喜剧史上,关注重大的现实问题,自觉的类意识以及对讽刺喜剧艺术规律的捍卫等是陈白尘讽刺喜剧的主要历史贡献。这些努力有效地促进了讽刺喜剧跟社会现实和政治现实的结合。从总结中国现代讽刺喜剧经验和教训的角度看,陈白尘调整喜剧具有历史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3.
悲喜剧,也称“不纯的喜剧”。它以喜剧因素为主,同时融进了悲剧因素。两种因素不是大体对等,而是有主次之分。悲喜剧与其他类型的喜剧片一样,也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喜剧结构、喜剧性格,以及喜剧的表现手段。《车站》是一部典型的悲喜剧影片。它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是一曲人性美的颂歌,一首高尚的爱情曲,一幅社会生活的百态图。这部影片把喜剧片的假定性削弱到最低的限度,而把真实性提到很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巴赫金根植于中世纪诙谐文化和拉伯雷创作实践的狂欢化理念,避免了形式主义和庸俗社会学的偏颇,真正把握了喜剧意识的本质和精髓;他对狂欢式“笑”的双重性的思考和阐释,具有哲理深度和积极的建设性,有助于我们全面、辩证地理解和把握喜剧性的实质和审美功用;他的狂欢化理论所体现出的相对性思想,揭示了喜剧思维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5.
本论述了莫里哀喜剧中的仆从角色在揭示喜剧性格,推进戏剧冲突,增强喜剧效果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并指出,莫里哀对仆从所具有的喜剧性力量和多重角度功能的认识,既来自于对戏剧传统的继承,更来自他自己的开拓和创新。  相似文献   

6.
《李逵负荆》是元代水浒戏的代表作。它具有喜剧独特的艺术魅力。首先,作者重视喜剧形象的创造,其中包括善于把握不谐调这个可笑性的关键来塑造具有审美特征的人物形象,以及通过人物的自我否定,来塑造、赞美人物两个方面。其次,注意喜剧气氛的创造,即采用误会法来处理戏剧冲突,利用错落有致的节奏设计和赋予剧中人物大量的诙谐有趣、滑稽可笑的语言来创造喜剧气氛  相似文献   

7.
论巴赫金狂欢化理论的喜剧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巴赫金植根于中世纪诙谐文化和拉伯雷创作实践的狂欢化理论,蕴含了丰富的喜剧美学思想,提出了许多新颖独到的见解,把握住了喜剧精神的本质和精髓,使"狂欢化"成了喜剧的一大特点,体现了一种喜剧精神,具有很强的喜剧意识。他对狂欢式"笑"的双重性的思考和阐释,具有哲理深度和积极的建设性,有助于我们全面、辩证地理解和把握喜剧的实质和审美功能;他的狂欢化理论所体现出的相对性思想,揭示了喜剧思维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8.
社会环境是喜剧繁荣的必要条件,而社会环境除了包括政治形势之外,更重要的是社会思想文化思潮的变化。明杂剧喜剧的创作受明代社会文化思潮影响巨大。明初的文化专制主义是对文学艺术创作的一种扼杀,因此,明初的喜剧创作除了一些浪漫爱情喜剧外,乏善可陈。明代中后期社会风气趋向自由,喜剧这一具有批评功能的艺术形式就被很多作家所采用,成为他们释放与宣泄自己内心压抑的出口,喜剧也伴随着浩荡的思想解放潮流而逐渐复兴,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笑来矫正或诛伐”——老舍的喜剧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舍是二十世纪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喜剧大师之一,本文分析了老舍对喜剧的独特理解:喜剧来源于生活,其实质是矛盾,其社会功能是“批评生命”;剖析了老舍喜剧创作多色调的审美追求:幽默喜剧具有心宽气朗、轻松谐趣的美感特质,讽刺性喜剧则有冷峻辛辣之美,正是它们的合奏,老舍的喜剧作品才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小说史上,张飞、李逵、牛皋、程咬金、焦赞、焦廷贵等形象构成了一个独特的传奇喜剧英雄系列。他们是在虽微弱但却源远流长的中国喜剧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在对正统文学尤其是史传文学的反动,是下层文人大胆的艺术创造过程中产生的。他们是中国平民喜剧精神的物质凝聚、集中体现和高度总结,是平民喜剧精神与元、明、清之际时代精神交合作用的结晶  相似文献   

11.
巴赫金对西方喜剧美学的理论贡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及对拉伯雷的研究,蕴含了丰富的喜剧美学思想。如何从喜剧美学的角度评价巴赫金的理论贡献是目前学术界较少论及的问题。本文试图考察巴赫金的喜剧美学理论对西方传统喜剧美学的突破与创新,认为巴赫金对笑与喜剧本质的认识富于思辨色彩,突破了片面注重喜剧的否定性内容及伦理意义的西方喜剧美学传统,并将对喜剧的理解扩展到本体层面和认识论层面;同时,他对喜剧的诸种范畴-怪诞、讽刺的分析也有许多创新,对西方喜剧的理论研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喜剧情景构成的不谐调性入手, 比较考察了传统喜剧和现代喜剧的精神潜质与文化心理的异同, 认为主体的喜剧感生成过程中理性之“常”的缺失, 是现代喜剧区别于传统喜剧的精神分水岭。  相似文献   

13.
在戏剧艺术这个大家庭里,喜剧作为悲剧最为亲密的兄弟,之所以能在戏剧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留住自己的观众,其中的奥秘就在于它所蕴藏的自由狂欢精神。喜剧艺术的这种自由狂欢精神是与生俱来的,它源于一种边缘状态中生命意识的爆喷。在这种爆喷中,充满了交替与变更的精神和死亡与新生的精神。自由狂欢精神对于喜剧氛围的营造、对于剧场中观众的影响和作品中喜剧性内涵的揭示以及对于剧中喜剧人物的塑造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戏剧艺术这个大家庭里,喜剧作为悲剧最为亲密的兄弟,之所以能在戏剧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留住自己的观众,其中的奥秘就在于它所蕴藏的自由狂欢精神。喜剧艺术的这种自由狂欢精神是与生俱来的,它源于一种边缘状态中生命意识的爆喷。在这种爆喷中,充满了交替与变更的精神和死亡与新生的精神。自由狂欢精神对于喜剧氛围的营造、对于剧场中观众的影响和作品中喜剧性内涵的揭示以及对于剧中喜剧人物的塑造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5.
曾禺有着丰富的喜剧舞台经验和杰出的喜剧创作才能,同时他还就当代喜剧发展现状发表过诸多真知灼见,从而形成了曹禺关于喜剧本体、喜剧创作和喜剧表导演等方面的相关理论。梳理和探讨这些理论,不仅有助于理解曾禺的喜剧艺术和整体戏剧创作,而且对当下喜剧发展也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喜剧短篇小说是左琴科喜剧艺术的杰作,也是最能引起非议的。因此,揭示喜剧短篇小说自身所蕴涵的可笑与严肃的统一,无异于给左琴科喜剧艺术世界的完整性添上最强音。左琴科演绎的是一场亦庄亦谐的假面游戏,他的喜剧小说艺术世界是可笑与严肃的完整统一的有机体。  相似文献   

17.
西方喜剧美学理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喜剧致笑机制的心理学阐释.二是喜剧作为一种艺术体裁在艺理论上总结。在西方美学史上,柏拉图最早从心理学角度对喜剧致笑机制作了探讨,亚里士多德则奠定了喜剧的美学理论,而他们的喜剧美学思想源于当时喜剧艺术的繁荣。  相似文献   

18.
丁西林是一位由科学步人文学的戏剧艺术家。他所创作的独幕喜剧,既具有达观雅量、追求和谐的美学特征,又渗透着科学理性思维的色彩,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现代喜剧的创作成果。  相似文献   

19.
《鹿鼎记》是一部充满喜剧色彩的作品。作者金庸运用狂欢化喜剧、讽刺性喜剧、幽默喜剧三种形态及高超的喜剧手法以观察社会,解读世事,使该小说成为其喜剧性小说中的里程碑之作。  相似文献   

20.
《傲慢与偏见》是奥斯丁的代表作,其喜剧意识有着自己的独特性,因而在喜剧文学的发展史上理应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