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实验 (实验时的室温为 9℃ )实验 1 :将SO2 通入品红溶液至品红褪色 ,然后用酒精灯加热至无色溶液刚好变红。放置一段时间 (冷却 )后红色自动消失 ,再加热至刚好变红 ,放置一段时间后红色又自动消失。若将褪色的品红溶液持续加热较长的时间 ,则品红的红色不会在冷却后再褪色。实验 2 :将SO2 通入品红溶液至品红褪色 ,敞开放置于通风橱内 ,5天后试管内开始变微红 (室温低、反应慢、反应时间较长 )。实验 3:将SO2 通入品红溶液至品红褪色 ,再加一些盐酸 ,敞开放置于通风橱内 ,两天后试管内开始变微红。实验 4 :用 50ml的大注射器抽取实…  相似文献   

2.
在目前中学参考书中表示新制的Cu(OH)2与醛反应的方程式最常见的为:醛+Cu(OH)2、→酸+Cu2O↓+2H2O(1)也有教材表示为:醛(2)认为难是同四羟基会铜离子电离出的少量Cu2 “离子反应.为证明两个方程式哪个更确切,做了如下实验:1.在试管中加入适量2%CuSO4溶液,滴入少量10%Na0H溶液(此时CuSO。过鼾,加乙醛0.smL,加热煮沸,结果无砖红色沉淀·2在试管中加入适量2%CllS04溶液,滴入10%N4OH溶液至CllS04刚好沉淀完全,再加乙酸0.smL,加热煮沸,结果无砖红色沉淀.3.在试管中加入适量2%C4504溶液,滴入10%…  相似文献   

3.
高中化学(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第191页有关淀粉水解的实验为:在试管1和试管2里各放入0.5g淀粉,在试管1里加入4mL20%的H_2SO_4溶液,在试管2里加人4mL水,都加热3-4min。用碱液中和试管1里的H_2SO_4溶液,把一部分液体倒入试管3。在试管2和试管3里都加入碘溶液,观察有没有蓝色出现。在试管1里加入银氨溶液,稍加热后,观察试管内壁上有无银镜出现。笔者认为该实验有以下瑕疵: (1)就试管3的后续实验而言,中和试管1里的H_2SO_4时,加入NaOH溶液要适量,使水解后的溶液呈中  相似文献   

4.
人教社高中化学第二册(2003年版)第165页关于Cu(OH)2氧化乙醛的实验方法及实验现象的描述是:在试管里加入10%的NaOH溶液2ml,滴入2%的CuSO4溶液4~6滴,振荡后加入5%的乙醛溶液0.5ml,加热至沸腾,观察溶液中有红色沉淀产生。该红色沉淀是Cu2O,它是由反应中生成的Cu(OH)2被乙醛还原产生的:Cu2++2OH-Cu(OH)2↓CH3CHO+2Cu(OH)2△CH3COOH+Cu2O↓+2H2O对这样一个重要实验,近年来有不少教师进行了探究,达成的共识是:①乙醛还原Cu(OH)2的反应需要加热至沸腾;②NaOH要过量。有争议的是:Cu(OH)2是否必须是新制的。以下笔者就“新制C…  相似文献   

5.
1 二氧化硫漂白品红溶液1 1 实验装置1 2 改进方案1 2 1 课前在实验室制备一瓶二氧化硫的饱和水溶液。1 2 2 演示时用 5ml一次性注射针筒吸取二氧化硫的饱和溶液后并注入装有品红溶液的试管里 ,使其红色刚好褪去。1 2 3 在试管口套紧一个气球 ,给试管加热 ,然后冷却 ,观察溶液发生变化。2 浓硫酸与铜反应2 1 实验装置2 2 改进方案2 2 1 将铜片改为螺旋状铜丝 ,铜丝在玻管内上下抽动 ,玻璃管上端套上乳胶头。2 2 2 取浓度为 84 % - 90 %的硫酸 5ml与铜加热 ,反应所需时间会较短 ,具支试管内溶液呈明显蓝色。2 2 3…  相似文献   

6.
<正>一、实验用品1.药品:硫酸亚铁晶体、蒸馏水、硫氰化钾溶液、还原铁粉、固体氢氧化钠。2.仪器和材料:酒精喷灯、大试管、滴管、细长玻璃管(φ6mm8mm)、泡沫塑料、研钵。二、实验步骤及现象1.制反应管:将细长玻璃管切断成20cm长的玻璃管,将一端在酒精喷灯上熔化封口。2.制亚铁盐溶液:在大试管中制备硫酸亚铁溶液,加入还原铁粉、加热,用硫氰化钾溶液检验,溶液不显红色为止,表示溶液中已  相似文献   

7.
高中化学(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第191页有关淀粉水解的实验为:在试管1和试管2里各放入0.5g淀粉,在试管1里加入4mL20%的H2SO4溶液,在试管2里加入4mL水,都加热3~4min.用碱液中和试管1里的H2SO4溶液,把一部分液体倒入试管3.在试管2和试管3里都加入碘溶液,观察有没有蓝色出现.在试管1里加入银氨溶液,稍加热后,观察试管内壁上有无银镜出现.笔者认为该实验有以下瑕疵:  相似文献   

8.
一、改进要点:①向无色乙酸乙酯试剂中加入3-5滴红色(或其它颜色)油漆作指示剂·②将酯的用量增加到1ml.③水浴加热时,取出试管振荡2-3次.二.实验操作:在三支试管里加入1ml有红色油漆作指示剂的乙酸乙酯.再向第一支试管里加蒸馏水5.5ml.第二支试管里加稀H2SO4(1:5)0.5ml,蒸馏水5ml,第三支试管里加30%NaOH溶液0.5ml,蒸馏水5ml,振荡均匀后,把三支试管都放人70-80oC的水浴里加热,加热过程中,取出试管振荡2-3次·三.实验现象:5-10分钟后取出试管观察:第一支试管里上层红色液柱体积无多大变化,乙酸乙酯气味依…  相似文献   

9.
烷烃限卤素在光照或加热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我用煤油限液演做取代反应实验,使演示实验报作简单,效果很好.一.实验操作1.取一支15×150mm试管,用双层黑纸或黑市卷包试管外壁,往试管注入约10毫升无色灯用煤油,再滴入1-2滴液态演,摇匀使溶液呈红色.2.把几毫升溴的煤油溶液倒入另一支试管,用胶塞塞紧试管口,放在阳光下,几分钟后,红色演的煤油溶液褪色.打开试管胶塞,用玻璃律沾取浓氨水靠近试管口,试管口周围冒白烟.再用润湿蓝色石德试纸靠近试管口,蓝色石德试纸变成红色.证明:光照条件下,烷烃跟卤素很快发生取代反…  相似文献   

10.
现行高中教材 (必修本 )第二册对石油裂化实验的处理是采用催化裂化的方法。其方法是将 4g石蜡与 3g氧化铝放到一大试管里加热 5~1 0min后观察现象。此实验成功的标志是 :1 .看到裂化后生成的气体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 .在冷却的试管内能看到较多的液体。但是 ,在实践过程中 ,会发现在冷却的试管内所得到的液体量非常有限 ,实验效果并不十分明显。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实验进行了分析、改进。1 实验分析石蜡的主要成分是C2 0 ~C30 的烃的混合物 ,当加热温度超过 36 0℃时 ,就逐渐变成气态。而实验中所用催化剂氧化铝的活化…  相似文献   

11.
1 改进前实验全过程用半透膜制成一个袋 ,往这个袋里注入淀粉胶体 1 0毫升和食盐溶液 5毫升的混合液体 ,然后采用如图 1所示的方法 ,用线把半透膜袋的上口缚好 ,系在玻璃棒上 ,并把它悬挂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里。几分钟后 ,用两个试管各取烧杯里的液体 5毫升 ,往其中一个试管里注入少量硝酸银溶液 ,往另一个试管里注入少量碘水 ,然后观察两个试管里发生的变化。图 1缺点 :( 1 )半透膜是动物的膀胱膜、肠衣等 ,不经济。( 2 )实验操作比较复杂。( 3)半透膜不容易购买。2 改进后实验全过程把淀粉胶体 1 0毫升和食盐溶液 5毫升的混合液体注入自…  相似文献   

12.
高三化学选修教材在讲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时 ,选做了氯化铁溶液和硫氰化钾溶液反应生成红色的硫氰化铁的实验 :FeCl3 3KSCNFe(SCN) 3 3KCl实验用 1 0mL 0 0 1mol/L的FeCl3 溶液和 1 0mL 0 0 1mol/L的KSCN溶液反应 ,反应后可观察到溶液变红色 ;然后把这红色溶液均分到 3个试管里 ,在第一个试管里加入少量1mol/L的FeCl3 溶液 ,在第二个试管里加入少量 1mol/L的KSCN溶液。跟第三个试管相比较可以发现 ,加入浓的FeCl3 和KSCN溶液后 ,试管内的红色加深。这说明 ,增加反应物浓…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高一化学教材第131页【实验6-2】是关于SO2漂白性的演示实验,其实验过程如图1。上述实验是在敞口装置中进行的,SO2容易扩散到空气中造成污染,不利于学生的健康,也无助于环保意识的养成教育。为此笔者做了如下改进(图2)。改进后的实验有如下优点。①整个实验过程是在密封装置中进行的,不会造成空气污染,也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②通过实验可以看到,向SO2中滴入品红溶液后,品红溶液的颜色逐渐褪去。给试管加热时溶液又变成红色,气球鼓起来。试管冷却后溶液又褪色,气球变瘪了。由此可以说明SO2具有漂白性,而且其漂白机理…  相似文献   

14.
一、选择题 1.对某酸性溶液(可能含有Br-、SO42-、H2SO3,NH4+)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1)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 (2)加碱调至碱性后,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相似文献   

15.
有关碳酸氢钠溶液受热碱性增强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问题的提出 在试管中加入NaHCO3溶液1mL,向其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酒精灯加热,红色变深,表明溶液碱性增强,一般认为其可能的原因有两条:一、是由于碳酸氢根离子水解:HCO3^-+H2O - H2CO3+OH^-;△H〉0,升高温度,水解平衡右移,  相似文献   

16.
一、CO还原CuO 取一支长20 cm的大试管,用棉签沾取Cu(NO3)2溶液涂于试管中部.加热试管中部让Cu(NO3)2完全分解,这时试管中部会沾上一圈黑色的CuO.用长滴管或长颈漏斗将甲酸和浓硫酸加入试管底,使之混合并产生CO,加热CuO部位1 min,再微热混合液,可见黑色CuO慢慢变成红色的铜.尾气因含CO,可通过燃烧处理掉.  相似文献   

17.
淀粉遇碘变色的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中学生在做生物实验《淀粉的消化》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以下一些问题:(1)面粉糊中滴加革兰氏碘液(I_2—KI溶液),往往不出现蓝色,而出现紫色或黄色。(2)如果出现蓝色,将试管放入水浴中加热,蓝色会慢慢消失;若向热的面粉糊中滴入革兰氏碘液,呈无色或红黄色。(3)面粉糊中加入人造唾液和革兰氏碘液,经水浴加热后,最终还会显现红色或黄色。  相似文献   

18.
为验证硅酸的性质,制备硅酸凝胶,人教版教材化学必修1设计如下实验:在试管中加入3 mL~5 mL 饱和 Na_2SiO_3溶液,滴入1~2滴酚酞溶液,再用胶头滴管滴加稀盐酸,边加边振荡,至溶液颜色变浅并接近消失时停止。静置。仔细观察变化过程及其现象,我们能很快看到略带红色胶冻状物质生成。这  相似文献   

19.
一个小建议     
在初中化学课本 P255学生实验五实验步骤2(3)中,要求学生“在一个试管里加入2毫升蒸馏水,滴入1~2滴石蕊试液,观察溶液的颇色。通入二氧化碳,再观察溶液的颜色有没有变化?为什么?”上述操作的目的是让学生确认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水中会与水作用生成碳酸,溶液显弱酸性,石蕊显浅红色。课本要求仅此而已。我建议在此之后再增加一个简单操作:“再将上述溶液加热,观  相似文献   

20.
一、观察现象要全面科学描述实验现象的前提是观察·观察一般应遵循“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进行,具体步骤是:(1)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2)反应条件;(3)反应过程中的各种现象;(4)反应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如观察在试管中加热碱式碳酸铜实验时,观察的目的是碱式碳酸铜受热变化后是否生成了新物质;观察内容和方法是:(1)反应前:碱式碳酸铜是绿色粉末状固体;(2)反应中:条件是加热,变化过程中的现象是绿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试管壁逐渐有水雾形成,澄清石灰水逐渐变浑浊;(3)反应后:试管里的绿色粉末全部变成黑色,试管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