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3 毫秒
1.
有些病人不宜饮豆浆豆浆性平偏寒而滑利,平素胃寒,饮后有发闷、反胃、嗳气、吞酸的人,脾虚易腹泻、腹胀的人以及夜间尿频、遗精肾亏的人,均不宜饮用豆浆。不能与药物同饮有些药物会破坏豆浆里的营养成分,如四环素、红霉素等抗生素药物。不能冲入鸡蛋鸡蛋中的鸡蛋清会与豆浆里的胰蛋白酶结合,产生不易被人体吸收的物质。不宜过量饮豆浆一次不宜饮过多,否则极易引起过食性蛋白质消化不良症,出现腹胀、腹泻等不适病症。不要空腹饮用空腹饮豆浆,豆浆里的蛋白质大都会在人体内转化为热量而被消耗掉;不能充分起到补益作用。饮豆浆同时吃些面包、糕…  相似文献   

2.
豆浆冲鸡蛋:鸡蛋中的粘液性蛋白会与豆浆中的胰蛋白酶结合,从而使食物失去应有的营养价值。茶叶煮鸡蛋:茶叶中除生物碱外,还含有酸性物质。这些化合物与鸡蛋中的铁元素结合,对胃部也会相应地产生一  相似文献   

3.
豆浆冲鸡蛋鸡蛋中的粘液性蛋白会与豆浆中的胰蛋白酶结合,使两者失去原有的营养价值。茶叶煮鸡蛋茶叶除含有生物碱外,还含有鞣酸性物质。这些化合物与鸡蛋中的铁元素结合,对胃部会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而且也不利于消化吸收。土豆烧牛肉由于这两种食物所需的胃酸浓度不同,  相似文献   

4.
许多人都知道豆浆不仅是物美价廉的饮品,而且它还有清肺化痰、降血压、降血脂的药用价值。日本著名癌症研究专家平山雄认为:常饮豆浆对预防胃癌有一定的作用。糖尿病病人每天饮淡豆浆一杯,可以控制血糖升高,但是,如果饮用豆浆的方法不当,就会由益变害,影响健康。所以,饮豆浆时就应注意:1、一定要将豆浆彻底煮开。因为生豆浆里含有皂素、胰蛋白酶抑制物等有害物质,未煮熟饮用,会发生恶心、呕吐、腹泻等中毒症状。2、豆浆中不能冲入鸡蛋。有人认为,豆浆中冲入鸡蛋,可以增加营养,其实这样做恰恰相反,因为鸡蛋中的粘性蛋白(鸡蛋…  相似文献   

5.
鸡蛋含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与人体蛋白质组成相近,是一种理想的天然"补品"。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却将鸡蛋视作引起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疾病的元凶,原因就是其中含有较高的胆固  相似文献   

6.
漠漠 《网球天地》2008,(5):124-124
鸡蛋是自然界的一个奇迹,一只受过精的鸡蛋,在温度合适的条件下,不需要从外界补充任何养料,就能孵出小鸡,这就足以说明鸡蛋的营养是非常完美的。鸡蛋被认为是营养丰富的食品,含有蛋白质、脂肪、卵黄素、卵磷脂、维生素和铁、钙、钾等人体所需要的矿物质,其富含的蛋白质是自然  相似文献   

7.
前些天听人说,吃生鸡蛋可以治疗便秘,还可以获得最佳营养,我就信以为真,有时直接生吃,有时用开水冲鸡蛋加糖喝。结果没几天就引起了严重的腹泻,我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多亏当内科医生的儿媳回来,即时制止了我的做法。否则,还不知道要惹多大的麻烦呢!儿媳说,生吃鸡蛋,既治不了便秘,还会传染人畜共患的弓形虫病。这种病发病较急,全身各器官几乎均受到弓形虫的侵犯引起病变,严重者还会导致死亡。生鸡蛋中含有抗酶蛋白和抗生物蛋白。抗酶蛋白阻碍人体肠胃中的蛋白酶与蛋白质接触,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后者抗生物蛋白能与食物中的生物素结合,…  相似文献   

8.
豆浆能改善骨骼代谢,预防骨质疏松,减少动脉硬化的危险。然而专家指出,豆浆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它含有某些抗营养因素,不仅不利于人体对养分的消化吸收,反而有害健康。  相似文献   

9.
板粟板栗有“干果之王”的美称,在国外被誉为“人参果”。其对人体的滋补功能,可与人参、黄芪、当归相媲美。花生花生历来被人们称为“长生果”,其蛋白质含量高达30%左右,营养价值可与鸡蛋、牛奶、瘦肉相比,且易被人体吸收。美国科学家最近发表的一项报告说,常食花生有助于降低癌症和心脏病的发病几率。葵花子葵花子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维生素及不饱和脂肪酸等,能促使细胞的再生,能降低血糖量,可防治动脉硬化及冠心病。核桃核桃自古就有“长寿果”的美称,它的养颜、润肌、乌发功能从古至今都备受推崇。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核桃仁含有的不饱和脂…  相似文献   

10.
鸡蛋的营养价值是不容忽视的.每天早餐吃1-2个鸡蛋,就可以满足人体一天对蛋白质的需求量,故是公认的营养佳品.关于吃鸡蛋,有众多的说法和认识的不同,这样往往会误导人们撞入吃鸡蛋的误区,影响了鸡蛋在体内的消化吸收,甚至有损人体健康.本文就鸡蛋的营养、吃法、做法以及一些注意事项作一介绍,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与国际大环境的不断交融,很多国人也养成了不少洋习惯。不过作为东方人,我们的体质与西方人有很大的差别,一味追求"洋气",或许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西方人每天喝牛奶其实豆浆不比牛奶差牛奶中含有乳糖,需要乳糖酶分解吸收。而有些中国人的体内缺乏乳糖酶,喝牛奶会出现"不耐受"的现象。相比较而言,豆浆是一种老少皆宜的营养食品,在欧美享有"植物奶"的美誉。它含有丰  相似文献   

12.
曹玉茹 《中国钓鱼》2001,(12):35-36
鱼是人类的重要食品,不但营养极为丰富,而且味道鲜美,往往生活在沿海和近湖地区的人们,对鱼类的消费比较大。例如日本这个岛国,这里的人们天天离不开鱼或鱼的制品,因为在鱼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且这种蛋白质又有利于人体的吸收。 大家都知道鱼类的肝脏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D,它是治  相似文献   

13.
汪玉珍 《健身科学》2011,(11):48-49
禽蛋,被日本营养学家授予了"人类最好的营养源","天然最接近母乳的蛋白质食品"等殊荣。新近,美国研究人员又为鸡蛋戴上了"世界上最营养早餐"的桂冠,认为鸡蛋除了含有人们熟知的多种营养物质外,还含有抗氧化剂,一个蛋黄的抗氧化剂含量相当  相似文献   

14.
张喜 《健身科学》2006,(5):46-47
1烧肉不宜过早放盐:盐的主要成分氯化钠,易使肉中的蛋白质发生凝固,使肉块缩小,肉质变硬,且不易烧烂。2油锅不宜烧得过旺:经常食用烧得过旺的油炸菜,容易产生低酸胃或胃溃疡,如不及时治疗还会发生癌变。3肉、骨烧煮忌加冷水:肉、骨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烧煮中突然加冷水,汤汁温度骤然下降,蛋白质与脂肪即会迅速凝固,肉、骨的空隙也会骤然收缩而不会变烂。而且肉、骨本身的鲜味也会受到影响。4烧鸡蛋不宜放味精:鸡蛋本身含有与味精相同的成分谷氨酸。因此,炒鸡蛋时没有必要再放味精,味精会破坏鸡蛋的天然鲜味,当然更是一种浪费。5酸碱食…  相似文献   

15.
●鸡蛋:生命之源均衡饮食包括大自然提供给我们的所有食品。关键是其营养物质的含量多少和食用方式,以避免营养缺乏或营养过剩。鸡蛋就是最好的营养来源之一。一个鸡蛋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最重要的是含有高生物价值的蛋白质。鸡蛋能为我们整个生命过程提供维生素、矿物质和重要的微量元素。特别是对易于缺乏营养的老人和小孩来说,可满足他们的能量和营养需求。一个鸡蛋所含的热量,相当于半个苹果或半杯牛奶,但是它还拥有8%的磷、4%的锌、4%的铁、10%的蛋白质、6%的维生素D、3%的维生素E、6%的维生素A、2%的维生素B1…  相似文献   

16.
夏天出汗多,能量消耗大,人们一般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消瘦,一方面要消暑,另一方面营养的补充也十分重要。但夏季营养流失太快,不容易吸收;而且进补容易上火,因此夏天进补要以均衡营养、降温祛火为前提,不宜进食燥性补品。你可知道,小小一杯豆浆即可达到夏令进补的目的,同时还有消暑功效。中医认为:豆浆性平味甘,有生津润燥之效,“泻胃火,治内热”、“利水下气,制诸风热”。众所周知,绿豆有降暑功效。以黄豆和绿豆为原料做成的“消暑二豆饮”,更具清热解暑、润喉止渴之效。同时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养分,经常饮用能均衡人体营养,调整内…  相似文献   

17.
日本京都举行的日本营养和粮食学会会议上宣布了一项研究成果:蛋白质丰富的蛋清,具有抑制胆固醇上升的作用。胆固醇一旦附在血管壁上,就容易引起动脉硬化。蛋黄中含有大量的胆固醇,因此控制蛋黄摄取量的人不在少数。但研究告诉人们,即使连续一周每天吃5个鸡蛋,血液中的胆固醇值也不会升高。专家认为,可能鸡蛋中含有某种抑制胆固醇上升的成份。  相似文献   

18.
张国宏 《健与美》2020,(1):98-99
蛋黄含有新陈代谢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存在于蛋黄中的胆碱很容易被人们在日常饮食中忽视。人体只能合成少量胆碱,但无法满足全部需要。因此,你需要食用鸡蛋来保持胆碱处于正常水平。胆碱参与体内许多功能,包括新陈代谢、神经功能和大脑发育。一个大鸡蛋的蛋黄能提供约145毫克的胆碱,满足人体每日所需胆碱数量的1/4。  相似文献   

19.
林白 《健身科学》2013,(3):33-33
3分钟,停火后再浸泡5分钟。这样煮出来的鸡蛋蛋清嫩,蛋黄凝固又不老,也最容易消化。而煮沸时间超过10分钟的鸡蛋,不但口感变老,维生素损失大,蛋白质也会变得难以消化。此外,吃煮鸡蛋时要注意细嚼慢咽,否则会影响吸收和消化。  相似文献   

20.
造血的原料主要有蛋白质、铁、铜、叶酸、维生素B等。正常情况下,一个50-60公斤体重的成年人每天摄入50-60克蛋白质,即可满足需要。如每天喝半磅牛奶可为身体提供7克左右的蛋白质。每天吃一个鸡蛋,可为身体提供的蛋白质与半磅牛奶大体相当。瘦肉含蛋白质也很丰富。而瘦肉中最好的要数羊肉,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铁和铜,它的含铁量是猪肉的6倍,所以,羊肉是补血的上品。一般粮食中也含有10%左右的蛋白质。铁是组成红血球中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而红血球携带氧气及二氧化碳的功能主要是依靠铁来实现的。食物中长期缺铁会引起缺铁性贫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