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人造地球卫星和第一宇宙速度  毛泽东诗词《蝶恋花》:“……,杨柳轻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遨游太空,这个人类古老的愿望,已经在20世纪成为现实,人们可以乘宇宙飞船绕地球运行,并已登上了月球和火星。在星星家族中,又不断地增加了许多新成员———人造地球卫星,它们执行着各种各样的任务———电视转播,资源探查,观测气象,军事侦察……  大家知道,沿水平方向抛出一块石头,它最终总要落到地面上。抛出的速度越大,它飞行得越远。我们设想,如果抛出时的速度足够大,使得石头飞行的轨道向下弯曲的程度和地球…  相似文献   

2.
宇宙速度是指物体在宇宙间运行的速度,它包括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大小分别为7.9km/s,11.2km/s和16.7km/s.在中师物理教材中都只给出了第一字亩速度的计算过程,而没有给出其他两种宇宙速度的推导过程.本人就多年的教学经验,想对第二宇宙速度的推导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仅供同行参考.首先简要说明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过程.第一宇宙速度是指某物体环绕地球运转所必须具有的速度,也叫环绕速度.设某物体的质量为m,其环绕速度为v1;地球的质量为M;物体绕地球表面运转的轨道半径是R0,显然,此半径的最小值…  相似文献   

3.
人类要离开地面,将科学研究的视觉和脚步跨入太空,必须使运动速度达到宇宙速度.能使物体离开地面绕地球运动而不落到地面上的抛出速度,叫宇宙速度.  相似文献   

4.
牛顿在思考万有引力定律时就曾设想过,从高山上用不同的水平速度抛出物体,速度一次比一次大,落地点也就一次比一次远,如果速度足够大,物体将不再落回地面,它将绕地球运动,成为人造地球卫星.这段话出现在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宇宙速度”一节的开头,并配有一幅插图.常有喜欢前后联系的学生问,  相似文献   

5.
顾家国 《物理教师》2008,29(11):13-15
通过对万有引力知识的学习,我们知道,发射卫星的最小速度是√gR(又称第一宇宙速度),此时卫星绕地球表面做圆周运动;当发射速度达√2gR时(又称第二宇宙速度),卫星以地球球心为焦点作抛物线运动,当然再也不可能返回地球,因为抛物线为非闭合曲线;当发射速度介于√gR和√2gR之间时,卫星作椭圆运动,并随发射速度的增大椭圆越扁,地球为椭圆的一个焦点,发射点为近地点;当卫星速度大于√2gR而小于第三宇宙速度时,它将在地球引力范围内做双曲线运动,当卫星脱离地球引力后,将绕太阳运动成为太阳的一个行星,如果控制发射速度和轨道,它也可成为其他行星的卫星;当发射速度大于第三宇宙速度时,卫星将脱离太阳系的束缚,向其他星系运动.  相似文献   

6.
一秒钟     
看了这个题目,您也许会认为一秒钟都要计较,太小家子气了,太吝啬了。是啊,为什么要计较这一秒钟呢? 一个小学生能在一秒钟内做完3至4道口算题。一台巨型计算机每秒钟能运算上百亿次,真可谓“瞬息万变”。如果我们从地球上抛射一个运动速度为7911米/秒的物体,它就能以椭圆轨道绕地球飞行,成为地球卫星。如果我们加大抛物体的速度,达到16662米/秒时,抛射物就可离开太阳系飞到别的星系去。人类只  相似文献   

7.
粤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2第二版第三章第一节万有引力定律(P48)课本的原文是:“苹果落地是我们司空见惯的现象,如果要问苹果为什么会落地呢?我们会回答,那是由于苹果受到重力作用的缘故.如果苹果树很高,长到月球那么高,苹果还会落地吗?苹果受到的重力会随高度而减小,但不会是零,所以,苹果还是会落地的,但是月球为什么不落到地球上呢?如果月球不受力,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月球受重力但没有切向线速度,它也将和苹果一样落向地球表面.事实上,月球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圆周运动是需要向心力的,这个向心力就是地球对月球的引力.如果在地球表面附近把苹果水平抛出,则苹果将沿曲线轨道落地,苹果距地面越高,水平抛出的速度越大,则落地越远,当速度足够大时,苹果就不会落向地面,而围绕地球运动.这时,苹果的运动岂不是和月球的运动一样吗?……”笔者认为这种观点不正确,笔者认为长在树上的苹果,当树的高度低于地球同步卫星的高度时,苹果成熟离开树枝时,它会落到地球表面;当树的高度等于地球同步卫星的高度时,苹果成熟离开树枝时,它不会落到地球表面,而是和苹果真的会落地吗文/龙门县龙门中学屈均匀地球同步卫星一样绕地球做同步圆周运动;...  相似文献   

8.
根据牛顿抛物运动原理图1知,从高山顶A以不同速度v水平抛出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对它的引力使其飞行路线发生弯曲而使物体落回到地面上,当水平抛出物体的速度越大时,物体在地面上的落点离开山脚也越远;如果没有空气阻力,当物体的水图1平抛出速度足够大时,物体就永远不会落到地面  相似文献   

9.
蒲济林  刘万祥 《考试周刊》2009,(29):164-164
地球对周围物体有引力作用,当物体被抛出后它会落回地面,当物体获得足够的速度时,它将围绕地球旋转,成为一颗绕地球运行的人造卫星。人造卫星主要有侦查卫星、科学研究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地球资源勘探卫星、科学研究卫星、预警卫星和测地卫星等。卫星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随高度增大而减小.周期随高度增大而增大。在周期、角速度、线速度和轨道半径四个物理量中,当一个量发生变化时,另外三个量一定同时变化。卫星的轨道定轨后,其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也一定确定。  相似文献   

10.
当研究了太空飞行物绕地球或者其它行星运动的特点时,可以看出运动的初始条件和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决定了它们的运动特点。如果除万有引力之外,物体还受到其他作用力,物体的运动性质又将发生哪些变化呢?太空飞行物靠近地球大气层时,人造地球卫星(自带动力)的变轨,就属于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11.
刘秀珍 《考试周刊》2014,(83):141-142
万有引力定律一章中人造地球卫星问题的综合性较强,涉及的概念较多,学生容易弄混弄错。如运行速度、发射速度、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地球赤道上随地球自转的物体、近地卫星、地球同步卫星;双星问题等,本文就这一部分的易混问题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2.
日食和月食     
2002年6月11日地球上发生了日环食,而我国只能看到偏食。你知道日食和月食是怎么一回事吗?不同地区为何有环食和偏食的差异呢? 地球和月球都是不发光的天体,它们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在背向太阳的一面拖着一条长长的影子。月球绕地球公转,地球又绕太阳公转,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如果太阳、月球和地球三者正好位于或接近一条直线时,月影就一直延伸到地球表面,被月影扫过的地带和区域,便能看到日食现象。那遮住太阳的黑影就是月球。  相似文献   

13.
物理学中一些冠以“临界”一词的概念,如临界温度、临界压强、临界角、临界质量,临界体积等,很明显是属于临界问题。值得注意是,还有很多概念虽然没有临界一词,实际属于临界问题的范畴。牵涉这一类概念的问题可称作“隐临界”问题。隐临界问题与临界问题都有一个临界点,在这一点前后,物质的物理状态有着本质的不同。因此,临界点往往是两个不同的物理状态的连接点。如:第一宇宙速度(7.9千米/秒),第二宇宙速度(11.2千米/秒),第三宇宙速度(16.7千米/秒)都是临界点。当物体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就要落到地球表面,当物体速度达到或超过第一宇宙速度而小于第二宇宙速度时,它便绕着地球旋转,成为人造卫星;当物体达到或大于第二  相似文献   

14.
任何物体间都有引力,但是想象一下,如果地球没有引力,将会是什么结果呢?月球绕地球运动是因为地、月互相吸引,若地球没有了引力,这一对相互作用力就会消失,月球就不会再绕地球运动了,而是会远离地球而去,再也不回来.  相似文献   

15.
在天体运行及卫星运动问题中公式繁多、变量关系复杂,而速度和加速度对解决与万有引力相关的运动学和动力学问题非常关键.本文就与速度有关的问题进行研究.一、三个宇宙速度在教材中第一宇宙速度的定义是: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必须具有的速度.它包含以下几层含义:(1)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简称近地环绕速度.(2)在所有的圆轨道卫星中,近地环绕速度最大,因而又叫最大环绕速度.(3)是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也就是说当发射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时卫星将落回地面不能进入轨道运动.第一宇宙速度的求法有两种…  相似文献   

16.
一、赤道上物体与地球同步卫星的运动规律不同地球同步卫星运行在赤道上空的“天上”,与地球保持相对静止;其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完全由万有引力提供,则GMm/(R+h)^2=ma卫,此同步卫星与其内部的物体均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地球同步卫星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一、考查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问题例1(四川卷)据报道,天文学家近日发现了一颗距地球40光年的"超级地球",名为"55Cancrie"该行星绕母星(中心天体)运行的周期约为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的  相似文献   

18.
一、重力就是万有引力吗?为什么不同纬度的重力加速度不同? 在地面上所有静止的物体都随地球绕地轴转动,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1所示,万有引力F按力的作用效果可分解为两部分:提供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F1和物体的重力F2.重力与万有引力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19.
当研究了太空飞行物绕地球或者其它行星运动的特点时,可以看出运动的初始条件和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决定了它们的运动特点.如果除万有引力之外,物体还受到其他作用力,物体的运动性质又将发生哪些变化呢?太空飞行物靠近地球大气层时,人造地球卫星(自带动力)的变轨,就属于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20.
在惯性定律教学中,师生常产生这样的疑问:伽利略发现的惯性定律,为什么称为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从伽利略到牛顿,对惯性定律的认识是怎样完善的?本文拟就有关科学史资料,对此做一简单回顾,供大家教学参考。公元二世纪,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皆绕地球转动。理由是,如果地球有移动,那么一个物体抛向空中,或者将物体自高塔上坠下,物体将落到后面去;如果地球在转动,将会引起大风毁灭地球上的一切。这说明,托勒密的时代,人们完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