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里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课标充分把握住了语文的特点,尊重学习者自己的感受、体验与理解。只有让学习者调动自己的感官,开动自己的大脑,与教材、作品、作者进行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教师应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挖掘语文教材的人文内涵,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既学语文,又学做人,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落实课标精神,提升学生的人文  相似文献   

3.
一、尊重独特体验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所以,面对学生个体的独特性和丰富性,语文作业的设计要重视整体把握,尊重学生的心灵体验,着意发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第三册第20课第二课时。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本节课努力践行这一理念。教学中不仅把引导学生自主感受丹顶鹤的美当作重点,还注意重视字词教学,凸显小学语文的基础性;并尝试引导学生揣摩文章  相似文献   

5.
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教给学生的到底是什么?应该说既是掌握语文这个交际工具,又是吸收精神方面的营养。语文要以人为本,要促进儿童的发展。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氛围,以人为本,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一、抓住语言训练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内心体验,引导学生在深入阅读文本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就要求教师要按语文教学的特点教语文,不能仅仅停留在文章的表面,要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去感受和体验。只有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体验和感悟,才能拉近他们与教材、作者乃至作品中人物的距离,使他们通过与教材、作者、作品的多维对话,不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提升人格。语文教学要想达到如此理想的境界,就必须紧紧抓住学生学习的一条便捷途径——体验。  相似文献   

7.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一特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语文课程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在语文教学中完成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这一目标,就要求语文教师正确理解人文,并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人格魅力的榜样作用,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注重挖掘教材的人文因素,拓展教学的途径方式,丰富语文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8.
语文综合性学习源于语文课程,基于语文教材,是"体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的活动性学习方式。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和其它教育资源,设计和开展相关的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一、依托语文教材资源,进行综合性学习语文教材是语文学科最基本的也是很重要的课程资源,是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很重要的凭借。语文新课  相似文献   

9.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一特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语文课程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在语文教学中完成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这一目标,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正确理解人文,并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要切实注重挖掘教材的人文因素,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拓展教学的途径方式,丰富语文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0.
正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注"和"尊重"毫无疑问属于两个高频词和关键词。基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结合"的学科特点和实现"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学科目标,这两个词语对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和尊重学习的主体——学生,还要关注和尊重学习的内容——教材,同时要关注和尊重作者创作的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往往是多元的,因此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而传统语文教学中存在着片面认为语文教学就是教课文,对语文课程内容认识不足;忽视学生对语文课程内容的个性化理解和掌握;不注重语文实践应用等问题,忽视了语文实践,割裂了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的紧密关系。我校根据学生认知规律整合教材,调整课时安排,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和课堂教学与语文实践改革,积极探索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研究,努力构建简约、高效的语文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确,语文  相似文献   

13.
一、以教材为载体,扩大语文学习的外延,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生活和热爱学习的思想感情语文课程是其他课程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决定了语文教学与学生这个活生生的"人"的个体密不可分。而人教版一年级语文教材正是通过其综合性、时代性、科学性、趣味性等特点将课本、学生、社会、生活等紧密联系起来。教材只是个例子,是我们教学时的一个参考,我们不能受教材的束缚,更不能照搬教材,我们要通过教材这个载体,让学生习得知识、掌握方法、获得能力、得到情感的熏陶和心灵的感染。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就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言,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在避免脱离教材的前提下,给予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等权利。尤其在学习讨论中,学生应有质疑、发问、争辩、  相似文献   

15.
<正>《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用教材",实现自主性阅读、创造性阅读。"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更要善用教材中的美,让学生在思想上受到美的教育,在情感上受到美的熏陶。在  相似文献   

16.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和实施建议中指出:在"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些说法是基  相似文献   

17.
教学活动是培育生命的一种艺术活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教师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教学中只有当学生的情感升华为一种审美体验时,才会使学生领悟难以言传的意义。因此,教师要  相似文献   

18.
王祖正 《教育》2013,(6):40-4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要在平时教学中真正尊重个体差异,实现高效课堂,关键在于落实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9.
唐燕 《教师》2013,(24):66-67
新《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定为"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老师要善于用"教材"教语文,善于从"教材"中挖掘出语言文字的教学点、训练点与生长点,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和言语智慧。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就要求教师要按语文教学的特点教语文,不能仅仅停留在文章的表面,要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去感受和体验。只有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体验和感悟,才能拉近他们与教材、作者乃至作品中人物的距离,使他们通过与教材、作者、作品的多维对话,不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提升人格。语文教学要想达到如此理想的境界,就必须紧紧抓住学生学习的一条便捷途径——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