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语文课上有计划地安排轻松愉悦的课外美文阅读,既可以有效地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培养学生对语文这门语言学科的学习兴趣,又有助于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老师要在教学中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安排一些课外美文阅读课,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在美文阅读中体验快乐,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课文阅读作为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增加学生阅读量、丰富学生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现如今,加强培养小学生的课文阅读能力已经成了新课标的教学目标之一。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语文课文阅读教学的发展,教师应当打破传统阅读教学中出现的弊端,避免"填鸭式"等落后的教学模式的出现,实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本文以小学语文课文阅读教学为主要研究目标,对如何更好地开展小学语文课文阅读教学进行策略探究,以期促进小学阅读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语文教学的发展,读懂课文已成为学生学习语文必备的能力,也是教师教好语文课的根本前提。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教师需要从生活意识、学习兴趣、语文素养、阅读情感等方面,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指导,从而促进学生真正读懂课文,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朗读环节必不可少。我们要把语文课还给学生,要在朗读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的心灵和所学的课文内容发生碰撞,从而更充分、更准确地感知文本、感悟语言,来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  相似文献   

5.
正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小学教学中读的基本目标,也是衡量一节语文课任务完成的标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忽视了阅读的作用,留给学生阅读的时间很少,经常是教师在对文章进行讲解。新课标颁布以来,要求学生能独立完成对文章的理解,这就需要学生通过朗读对课文进行理解。通过阅读,学生能体会作者当时的情感,能与作者的情感发生共鸣。在这种有效的阅读中,学生对语文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提高了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6.
国家出台“双减”政策,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在这样的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课内外阅读衔接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由于这种阅读方式对学生有较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有方向有目标地阅读,可以提高阅读能力。本论文着重于研究“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教学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7.
课文教学的现状要求我们,必须摆脱传统的桎梏,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课文.积累、领悟、创造是被提倡的语文教学方法,特别是语文情感的激发培养.因此,语文课就应当成为学生情感驰骋的广闻天地.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呢?  相似文献   

8.
李肖 《文教资料》2014,(4):39-40
新课程提出。要让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渗透到阅读的内容和方法中。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要求“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调控自身的情感,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情感动力”,因材施教,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要求,寓教于乐,使学生乐而好学。实施情感教育,乃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挖掘课文,点化情感,展示在语文课堂上,才能打动学生的心弦,激起学生的情感共呜.使整个语文教晕过程兴趣盎然.  相似文献   

9.
在新课程的教学标准下,学生们综合素养和能力的培养成为主要的教学任务。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们过于重视课文字词和内容的讲解,在一定的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们对语文课文情感的把握,降低了学生们对语文课文的理解能力。本文将以小学语文的情感阅读尝试为主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引导学生们将情为灵魂、读为载体,整体性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激发学生情感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开门见山,先入为主 语文课教学之初,教师可用图片、幻灯、录像等形式凸现课文情境,让学生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  相似文献   

11.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一种常见的教学组成部分,在课文的学习中都会运用到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将课内外课文与群文阅读相结合开展阅读课程,来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能力。本文在研究分析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后,结合教学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将初中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与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相结合,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通过群文阅读,学习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实现阅读量的积累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通过阅读教学,能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深刻领悟到课文的深意,融入到课文中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情感和心理。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教学中优化阅读教学策略,使他们通过阅读获得更多的感悟,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指导,使他们通过精读和略读来提高学习能力,促进语文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3.
<正>要让语文课具有语文味,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光彩,语文教师就必须在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让情感成为教学的催化剂,以此激发学生热爱语文的热情。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只有老师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才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感受到语文课程的语文味,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陶冶情操、开启心智。一、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朗读能将无声的文字变成激荡心灵情感的潮流。  相似文献   

14.
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最好的途径。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与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形成互动,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健康地成长。教师要紧紧地抓住情感教育这条主线,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精确地领会课文的精髓,以求达到教育和教学双丰收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15.
如何才能在课文教学中让学生读到知识、读出感悟、读懂人生、提升情商?我在阅读教学中针对不同课文类型,采取多种阅读形式,不仅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了知识,还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欣赏能力与情感认知,而且还通过让阅读进入家庭,让家长们也成为语文教育的参与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拓建军 《学周刊C版》2014,(1):159-159
正《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就是培育语文素养。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语感教学,对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把握课文内容有着积极的作用。其实,培养语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领域里存在着一种怪现象:任课教师都知道多读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根本途径,但在日常教学中却把大量的课时花在了对课文烦琐的分析上,有甚者将生动形象的课文精彩段落改编成了标准化试题,让学生埋头于题海,致使语文课枯燥无味,学生的阅读素质得不到实质性的提高。造成这种  相似文献   

18.
梁建兵 《天津教育》2020,(1):153-154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学的根本任务,实现这一根本任务离不开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才能在阅读中挖掘课文的深意,掌握课文表达的情感和内涵。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阅读方面的教学,从学生的兴趣和阅读需求出发设计教学内容,有效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中感悟,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的语文阅读能力,必要的主题阅读活动是非常有效的。由于小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较少,对课文的阅读量也比较少。因此教师每讲授一篇课文是可以以这篇课文的内容作为一个主题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进行能力的提升,更好地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全面的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阅读能力。本文以主题阅读教学作为出发点,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让初中语文教学悄然发生着变化,课本剧在教学中也就有了立足之地,这种教学形式借鉴了话剧的表现形式,将其融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创新思维,还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最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