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南美乡是临沧市临翔区境内拉祜族主要的也是最大的聚居区。南美乡具有独特的拉祜族文化,因地处高山大箐,与外界交往少,民族文化较为浓厚。南美拉祜族文化特点可概括为:典型的山地文化特征;文化原生性特点突出;以“口耳”作为文化的传承方式。  相似文献   

2.
以临沧市临翔区南美拉祜族乡学生为个案调查研究后发现,拉祜族学生低学业成就问题的出现与其缺乏接受学校教育必要的文化资本相关,文化资本匮乏局面的形成又与其缺乏激励机制的家庭教育方式相联。此类家庭教育方式之所以在拉祜族地区普遍存在,与当地社会发展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下形成并被人们固化的贫困文化有相关。解决拉祜族学生低学业成就问题,必须在家庭、学校合作的基础上,辅之以社会之文化反贫困举措方能实现。  相似文献   

3.
拉祜族是云南15个特有民族之一,拉祜族文化是云南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云南省建设旅游经济强省和民族文化大省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讨论拉祜族文化的旅游开发价值,以全国唯一的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为例,提出了拉祜族文化旅游开发的一些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综合流传于南美拉祜族民间的口承文化和相关史料,对其迁徙历史进行考辨,可以获知:如今临翔区政府所在地之"勐缅密缅"为其所开辟,其先民在此地曾处于以农耕为主的发展兴盛时期。在经历具体路线为:"今楚雄州——今大理州洱海地区——今临沧市临翔区即"牡缅密缅"——今临沧市双江县、思茅市澜沧县等地——部分迁徙至缅甸等东南亚国家"由北至南的迁徙后,南美拉祜族先民方开始出现分支和衰退的情形。  相似文献   

5.
巫术是拉祜族信仰的主体内容之一,长期影响着拉祜族社会生活。时至今日,模仿巫术和接触巫术都还广泛地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对拉祜族的文化世界产生着巨大的作用。了解拉祜族的巫术信仰.无疑会加深对拉祜族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拉祜族习惯法及其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祜族习惯法是拉祜族在生存、发展的漫长过程中逐渐形成并不断新陈代谢的,是拉祜族的历史及其所处的时代的产物,它记录着拉祜族的社会政治法律制度,贯注着拉祜族的思想感情,体现着拉祜族的文化心理素质,渗透着拉祜族的宗教信仰,是拉祜族人民在一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精神和物质生活的集中表现。拉祜族习惯法作为拉祜族民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变异性,它随着拉祜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拉祜族精神和物质生活的变迁而变迁。  相似文献   

7.
拉祜族建筑文化是拉祜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变迁是当代拉祜族社会经济发展的标志,是文化解构与重构的结果。通过把握拉祜族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变迁规律,用文化解构与重构的方法来分析,并以此来促进对当代拉祜族经济社会发展和传统文化变迁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拉祜族有着丰富的葫芦文化,试从现有的拉祜族史诗中的葫芦神话出发,从人类学的视角来解读拉祜族源远流长的原始葫芦文化在拉祜族的生殖文化、农耕文化和宇宙哲学方面的内涵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拉祜族的世界里,哲学思想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既影响到拉祜族对世界的看法.又影响到拉祜族解决问题的方法论。从远古的原始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到现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拉祜族的哲学思想虽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但它仍然进入了现代科学的领域,成为拉祜族文化范畴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0.
思茅是佤族、拉祜族的主要聚居地。西盟是全国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澜沧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佤族、拉祜族特色鲜明的边地民族文化,在现代文明的光照下,焕发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无穷的韵味。作为西南边陲的一份学术刊物,我们的定位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立足边疆实际,突出地方民族文化特色”。面对思茅市“一市连三国、一江通五邻”的区位优势和异彩纷呈的地方民族文化,我们把研究目光对准了原始、古朴、独具魅力的佤族、拉祜族文化。并于2005年第1期推出了“佤族、拉祜族文化研究”专栏,得到了校内外专家、学者的支持与厚爱,迄今已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并已逐步引起了国内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正在迅速地改变着各民族的传统文化,而对东南亚跨境而居的拉枯族来讲,这种影响已经波及到了每个村寨。为此,作者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泰国北部清莱府迈保朗村20名拉枯族进行了访问,并把传统文化、文化变迁、族内关系等内容为文化与社会变迁调查和访问的主要内容,就全球化对这些传统文化带来的影响作了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不同的民族因其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过程的不同而具有各自独特的数字文化。拉祜族传统的数字文化反映了拉祜族独特的心理文化和审美习惯等,探析拉祜族数字文化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拉祜族的传统文化及其丰富内涵,促进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3.
民族生态视角下的京族饮食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历经近500年的繁衍生息,中国京族创造了灿烂的渔业文化、农耕文化和饮食文化。饮食文化作为京族民族文化最鲜明的组成部分,具有典型的海滨地域个性和鲜明的海洋少数民族特征。受区域多民族聚居、现代农业与渔业发展、旅游业发展、边贸互市交流等诸多环境生态和社会生态因素的影响,广西东兴京族各种生活场景中的饮食事像丰富多彩。近年来,东兴京族饮食文化资源面临着流失的危机,需实施政府主导下的整体保护、主动保护、开发保护和活态保护。  相似文献   

14.
从民族人类学的视角。对拉祜族源远流长的家庭功能、家庭亲属和系亲关系及其特点进行介绍,并对拉祜族家庭的优秀传统等文化价值进行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5.
拉祜族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都与自然界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试图以宗教仪式、民间文学和日常习俗等为视角,来分析拉祜族传统的文化生态观,以丰富现代生态伦理学的理论体系并在实践上探索适应于拉祜族山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生活在云南省普洱市哀牢山脉一带的深山苦聪人,属于拉祜族的拉祜西支系,从历史社会演变的角度上来看,属于"直过"民族,该群体呈现人口基数较少,群体规模较小,生存条件较恶劣,发展现状较落后,去贫困化进程较迟缓的基本特征。通过对镇沅县苦聪村寨的拉祜居民生存现状作了深入调研,对贫困根源进行纵深分析,对该地区现行的扶贫攻坚发展模式进行了论述,进而提出祜族苦聪人扶贫攻坚模式发展的建设性建议举措。对促进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的去贫困化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苦聪人属拉祜族支系,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其中,宗教信仰是苦聪人在当地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伴随着与外界自然环境的接触及联系而逐渐产生出的,具有鲜明的地方性、民族性和历史性。  相似文献   

18.
由《云南映象》看我国原生态舞蹈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映象》是原生态歌舞的浓缩和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在全国掀起了舞蹈审美风暴。它昭示了我国原生态舞蹈发展的思路:尊重民族审美习惯是原生态舞蹈发展的基础;真实的最原生的乡土歌舞是原生态舞蹈创作的源泉;原始艺术与现代审美追求相结合是原生态舞蹈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拉祜族的原始宗教与其传统的习惯法有着密切的关系,习惯法的产生和发展深受原始宗教的影响,习惯法的不少内容都是由原始宗教中的信仰、禁忌所构成的,习惯法又强化原始宗教意识,维系原始宗教结构,促进原始宗教功效。在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世纪,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原始宗教与习惯法的互动,弘扬和提升有益的积极的内容,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