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国际关系史的学习中,如何实现理论与历史、历史与现实之间"彼此"的有机结合,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国际关系史的教学水平和"以史为鉴",应对当今世界所面临的挑战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一是重点运用国际关系的均势理论和层次分析法,解读分析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的相关内容,提高教学的理论水平,挖掘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现象背后的真相;二是从人们关心的国际问题入手,使教学贴近现实,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进而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思考现实问题,回答当今人们面临的困惑。  相似文献   

2.
现实建构主义是国际关系理论的新进展.但是,学界对什么是现实建构主义存在争论.有学者将其界定为建构主义内部研究纲领的分化,这削弱了它对融合国际关系理论的意义;也有学者将其界定为独立的理论流派,分析国际政治社会建构中权力的不可超越性,这缩小了现实建构主义的研究内容.而从搭桥视角出发,将现实建构主义理解为古典现实主义和建构主义的相交,从社会实在建构出发,分析权力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权力和道德的辩证关系,有利于将国际关系研究从重视认识论向本体论和认识论同等地位转向,也有利于国际关系理论的进一步融合.  相似文献   

3.
赵远 《邢台学院学报》2011,26(2):36-37,39
朝鲜安全保障是当前东北亚国际关系问题的核心之一,也是有效处理朝核问题的关键性因素之一。朝鲜安全保障由国内外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既有政权安全和体制安全的因素,又包含外界现有的和潜在的成胁。而能够向朝鲜提供安全保障的包括朝鲜本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也包含地区安全机制的构建对朝鲜所提供的某种不确定的保障。如何有效地为朝鲜提供适当的安全保障,对于妥善解决朝核问题,进而实现东北亚安全机制的建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第二届首尔核安全峰会的召开,激起国际社会对朝核问题的关注。作为重要的国际核安全问题,朝鲜核问题在美国新的核安全政策中处于何种地位,奥巴马政府将如何处理朝核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热点。本文旨在探讨朝核问题自身的特殊性,分析奥巴马政府核安全政策的本质与内在矛盾,进而揭示美国新的核安全政策仍旧很难解决其在朝核问题上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国际关系理论赋予了国际关系学科独立的地位,鉴于国际关系学科过去百年发展中,主要理论范式争论都是在美国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者之间进行,因而学科的霸权性、不平等性非常明显。从当前的发展来看,国际关系学科正面临严重的能力不足问题,越来越多的国际关系现实发展都超出了国际关系理论能够解释的范围。国际关系学科正面临某种嬗变,表现出了去霸权化、多学科化、国家主义和全球主义的双重发展等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建设: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近20年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现状、研究的成果进行概述和评估的基础上,认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建设首先应该解决一个“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国际关系理论”的问题,本文提出了逻辑的和利益的两种国际关系理论划分,认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工作者的任务是努力建设逻辑的理论。  相似文献   

7.
旨在改变教育现实的教育学研究植根于实践的最好办法,就是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并从教育重大问题求解中提炼出解决时代教育问题的教育理论,以形成改变现实教育学的创生点.再通过进一步抽象概括,将其上升为教育学学科建设中的问题,进而针对学科建设问题,建构改变现实的教育学.就改变中国教育现实的教育学研究而言,则应从当下中国教育的现实处境出发,深切体会实践者对当前素质教育问题痛彻心扉的感受,将他们的思想和真实情感与研究者的理性思考结合起来,形成透彻理解当下素质教育实践的新理论,然后应用这样的理论解决当前素质教育实践问题,借助实践检验中创生的理论基点建构改变中国现实的教育学.  相似文献   

8.
于铁军 《教学与研究》2005,36(11):51-55
近年来,中国国际关系研究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如理论与现实脱节、理论创新缺失、方法论滞后、学术规范和学术批评薄弱等引起学界的积极关注与反思。作者指出,加强自身研究中的“问题意识”是一条连接国际关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理论创新的有效途径;应充分发挥我国重视历史的优良传统,努力促进理论与历史之间的对话;推动方法论的建设,既需要补充定量研究方法的知识,也需要提高定性研究的品质;同时,要重视学术体制和学术规范的建设,开展健康的学术批评。  相似文献   

9.
陈岳  李永成 《教学与研究》2003,12(12):40-45
中国的国际关系学科在近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与进步。国际关系学界对重大国际问题和中国外交战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论证方面更加深入 ,研究方法更趋科学化 ,专门研究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可观的增长。一、国际关系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国际关系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学科。面对纷繁复杂、千变万化的国际关系现实 ,中国国际关系学界一直在努力使国际关系的学术研究紧密结合重大的国际问题或突发国际事件 ,增强理论的解释力和现实性。 2 0 0 3年的国际形势 ,可以说一波未平 ,一波又起 ,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强词夺理的伊拉克战争、迷…  相似文献   

10.
我国学术界在创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过程中,仍然没有就一些常识性问题达成共识.因此,应改善和提高学术过程中汉语的驾驭能力,剔除学术中存在一些不良现象,在创建国际关系理论过程中树立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从而更好地促进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完善.  相似文献   

11.
冷战结束后,意识形态因素在国家外交决策中的价值导引和知觉定位的作用非但没有完全消减,反而有所增强。美俄日韩对朝鲜的生存与发展的知觉认知形成了三种典型的推断,即美日的"朝鲜威胁论"、俄罗斯的"朝鲜负担论"以及韩国的"朝鲜崩溃论"。固执地坚守以意识形态为引导的冷战思维必然导致对国际环境与国际关系的错误知觉,甚至会产生国家间关系的严重敌视或是对抗。历史传统和地缘现实决定了中国必须理性对待朝鲜,要力避错误知觉,确立起战略思维,并放眼于长远和未来,从和平、发展与合作的角度,稳步构建起中朝之间的正常国家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朝鲜核问题自上世纪爆发以来,虽经过六轮六方会谈和多轮双边会谈却仍一波三折难以解决,在此期间朝进行地下核试验并试射导弹成功,成为事实上的核国家。朝鲜认为发展核武器事关国家的生存发展等基本权利,而其他相关国家则认为半岛无核化更符合本国利益。就建构主义基于共有观念的解释来看,朝美双方共有观念是敌人,朝鲜与日本和韩国的共有观念也是敌人,朝鲜与中国的传统型友好关系也在框架内进行调整与再适应,与俄罗斯则形成了冷淡的邻居。因此,朝鲜实际上处于霍布斯式无政府状态中,要想获得生存和安全必须依靠自助。  相似文献   

13.
中美关系实现和解是双方走出外交困境的需要,同时也为朝鲜问题以和平方式得到解决提供了一个机会。中国政府在与美方进行外交谈判的过程中,注意关照朝鲜的利益和要求,并承诺帮助朝鲜实现其和平统一的愿望。经过中国的外交协商及各方努力,很快解决了撤销联合国韩国统一复兴委员会的问题。在解决朝鲜问题中,中方采取了现实主义的态度,而朝方则显得急于求成。主要是因为朝韩关系转向紧张状态,美国撤军问题迟迟无法得到解决,不过,借助中美关系缓和的东风,朝鲜的国际地位和安全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在此期间,中朝关系始终保持友好并有所发展,总体来讲,中国还是尽力帮助了朝鲜,尽管平壤对此并不满足。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朝核危机爆发以来,各方围绕朝鲜核政治的博弈动机一直扑朔迷离。笔者认为,朝鲜追求和发展核武器的动因是复杂多重的,朝鲜核政治的本质乃是各方现实利益的杯葛和较量。以解决朝核问题为主旨的六方会谈,由于其本身的功能缺陷及受到诸多因素掣肘,在实现朝鲜弃核和半岛重归和平方面还有很长路程要走。  相似文献   

15.
朝鲜核问题是由冷战后东北亚战略失衡导致朝鲜的空前的不安全感而引发的,因此,朝核问题的解决也是各利益相关方博弈的过程。两次朝核危机中,中国依据自身实力和有所侧重的外交理念,采取了不用的政策和姿态。从中国政府对朝核问题的逐步介入和目前的态势来看,在参与同中国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全球性问题过程中。如何把握量与度已然成为中国外交在全球舞台中的重要课题。而对六方会谈积极参与的成功经验可以为l中国在其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上提供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国际核军控进程呈逆转之势,核扩散问题成为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焦点。印度与巴基斯坦相继核爆,美国退出反导系统,朝鲜与伊朗核危机上演,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为核心的国际核不扩散机制面临着崩溃的危险,核多米诺骨牌效应大有上演之势。全球核扩散危机严重威胁到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而美国在核问题上的双重标准及先发制人战略是当前核扩散危机的最大根源所在。要解决核扩散危机,就必须切实保障无核国家的安全,在民用核能利用方面与无核国家进行充分合作,加强对国际核机制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7.
战后以来韩国对日外交经历了几次大抉择,如今韩国正面临对日本外交的新抉择。面对久拖不解的朝核问题和朝鲜的威胁等因素,韩日暂时搁置其矛盾在军事上谋求新的合作,并使美日韩同盟更趋紧密。不过,由于韩日军事走近会牵动韩国民众的敏感神经,同时又给东北亚周边国家的关系增加复杂的不利的因素,因此,韩日安全关系很难在短期内发生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冷战结束后,朝鲜半岛局势的动荡不安和核危机久拖不决表明,1953年建立的停战机制已经难以适应局势发展的需要,而在东北亚地区构筑新的安全保障机制已成为大势所趋。六方会谈的各参与方在高度重视朝核危机和自身国家利益的同时,都应以客观和现实的态度看待朝鲜的生存关切,尽量规避狭隘的传统地缘政治观念与零和游戏的机械思维,努力从根本上促使朝鲜半岛停战体制的转化与和平机制的理性塑立,这不仅有利于朝核及其连带问题的解决,而且有利于在本地区实现多赢的格局。  相似文献   

19.
朱辽野 《丹东师专学报》2011,(2):127-130,136
2010年朝鲜半岛是在局势不断紧张中度过的,这是由朝韩双方矛盾的不可调和性质决定的,也是美国推行其东亚战略的结果。局势不时紧张,甚至发生武装冲突,已成朝鲜半岛的常态。朝韩目前的实力都不足以压制、吞并对方,美国也无力发动对朝鲜的战争,中俄是遏制战争的有力因素,斗而不破是朝韩关系的特征,半岛发生大战的可能性极小。2011年初朝韩都发出缓和关系的信号,下半年会进一步缓和。朝韩双方都无法支撑长期紧张局势的压力,美国也需要在缓和中寻求朝核问题的解决途径。2011年下半年朝韩双方可能重启经贸合作,有限恢复韩国对朝鲜的人道主义援助。  相似文献   

20.
环境危机时代人与自然关系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生的全球性环境危机,已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态势。人们不得不在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双重关系中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作者认为,从天地生相联系的角度来思考和调整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尤为重要。在考虑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同时,从社会制度层面来调整人与社会的关系,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