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草原荒漠化的制度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草原荒漠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低效率的制度安排是关键因素。制度包括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以及实施机制等诸多因素。为遏止草原荒漠化,须进行制度创新,特别是产权制度,土地使用制度,补偿生存赤字制度以及激励机制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草原荒漠化问题及其对策中日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前结束的“内蒙古草原荒漠化问题及其对策”中日学术研讨会 ,从我区草原荒漠化日趋加剧的根源、进程、现状、机理等不同角度 ,在较深层次上对这一热点问题进行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综合探索 ,为荒漠化的治理和草原牧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出了若干新颖建议。会议所取得的成果对我国蒙古学学科的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荒漠化及其对我国的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陈荒漠与荒漠化,以及荒漠化对我国的危害,进而分析了防治荒漠化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造成乌兰察布土地荒漠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人口增长过快是最根本原因。制约和影响人类活动的政策因素才是深层原因。其中人口政策,特别是人口自然增长过快成为引起人类超强度活动的主要推动力量,加速了乌兰察布荒漠化的发展。这种超过土地对人口承载能力的教训是深刻的。人口不能无限制的增长,人类不能无限制的向自然索取。控制人口数量,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5.
荒漠化是当今全世界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灾难之一。据报道:目前荒漠化已威胁全球1/4的土地,全世界100多个国家10亿人口面临荒漠化危害。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土地面积较大、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达330多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3,有4亿人受到荒漠化影  相似文献   

6.
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经过1998年的特大洪水,人们“谈洪色变”,殊不知,荒漠化每年带给人类的损失远远高于水灾、风灾、地震等自然灾害。但因荒漠化对人类带来的危害是每时每日的“吞食”式,而不像其它灾害具有突发性,因此,人们对它的危害认识极其不足。目前,全球荒漠化面积已达3600万平方千米,并正以每年5万至7万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展,危及到了全球近10亿人口、100多个国家,是导致贫困和阻碍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荒漠化的概念,分析了我国北方荒漠化形成原因和治理方法。荒漠化的形成原因是复杂的,除传统的治理方法,讨论了一些科学的治沙方法。  相似文献   

8.
欧军 《集宁师专学报》2002,24(1):65-69,79
素有天然草原美称的内蒙古大草原,正面临着退化、荒漠化、沙化的威胁。本文从自然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等方面历史地考察了内蒙古草原生态日趋恶化的原因,就如何恢复和治理草原生态环境进行了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9.
海洋荒漠化     
1 海洋荒漠化的概念海洋荒漠化是指在人为作用下海洋 (及沿海地区 )生产力的衰退过程 ,即海洋环境向着不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海洋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输入海洋的污染物的大幅度增加。2 我国的海洋荒漠化情况我国有非常辽阔的海洋 ,海域总面积约为 4 .2 77× 10 6平方公里。由于沿海经济的高速发展 ,加之对海洋的不合理利用 ,我国海域正经历着严重的荒漠化过程。具体表现为 :2 .1 海洋污染 海洋污染包括陆源、船舶、海事和倾倒污染等。根据国家海洋局检测资料表明 ,渤海正成为一个巨大的垃圾场。 1995年渤海沿岸 2 17个排污口排污 98× 1…  相似文献   

10.
陈开元 《中学文科》2006,(10):77-77
1968~1973年西非特大干旱加剧了撒哈拉沙漠南缘萨赫勒地区的土地荒漠化过程。为此,联合国专门于1977年在内罗毕召开了世界荒漠化会议,提出了防治荒漠化的行动方案,荒漠化这个名词开始被采用。当时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采用的定义是“土地生物潜力退化或破坏,最终导致类似荒漠的状况”。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将荒漠化列为《21世纪议程》的第12章,并将荒漠化定义修改为“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特征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使用土地或由于一种营力或数种营力结合致使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雨浇地、水浇地或使草原、牧场、森林和林地的生物或经济生产力和复杂性下降或丧失,其中包括:(1)风蚀和水蚀致伊土壤物质流失;(2)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或经济特性退化;(3)长期的自然丧失。这比我国传统的单纯由风力作用引起的沙质荒漠化(沙漠化)内容更为广泛。  相似文献   

11.
根据野外调查与遥感解译,结合前人研究资料,论述了若尔盖盆地沙化草地分布特征,探讨了草地沙化日趋严重的原因,提出了对青藏高原生态研究、长江、黄河上游沙漠化的防治均具有重要意义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2.
甘南州草地资源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甘南州草地资源“三化”现状及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草地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锡林郭勒草原受自然环境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形成了草原退化、沙化、沙漠化严重,草地植被受到破坏,草地生产力下降.草地利用性能降低,土壤受到侵蚀,土质变粗沙化,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水土流失严重加剧,鼠、虫害和毒草繁衍发生。受害面积不断扩大,引起草地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经济的发展。研究锡林郭勒盟草原退化、沙化草地现状和建设措施,对于牧区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从阐述锡林郭勒盟草原退化、沙化、沙漠化草地入手,针对性地提出了5项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14.
石漠化是生态环境恶化的极端形式之一 ,是制约石灰岩喀斯特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河池地处桂西北山区 ,由于历史的原因 ,该地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石漠化问题十分突出 ,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群众生活困难。因此 ,石漠化治理和生态恢复重建是当地政府必须考虑的现实课题 ,也是解决群众温饱问题 ,促使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作者通过调查研究 ,对河池地区石漠化的成因、危害进行了分析探讨 ,并对河池地区石漠化治理及生态恢复重建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荒漠化是关系到我国民生的一个重大问题.近年来,我国政府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防治土地沙漠化,但由于土地荒漠化分布广泛、成因复杂、类型多样、发展迅速,因而整体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从我国荒漠化的分布、成因等方面进行科学分析,提出沙漠化防治策略,为沙漠化的科学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草原生态重建是重大的战略问题,是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搞好生态建设的重要环节。经过近几年草原生态环境建设,内蒙古防止草原沙化、退化的局面有了很大的改善,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少困难与问题。全面开展草原生态建设工程,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在保护好现有草原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对传统游牧文化必须加以保护,这是草原生态建设的无形制度基础;重建内蒙古草原生态必须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效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柴达木地区生态脆弱,一旦遭到破坏极难恢复,所以保护好这部分资源是确保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文章从柴达木地区的沙化成因入手,分析了沙化危害,探讨了沙化土地综合利用模式,为柴达木地区沙化治理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8.
石漠化是在脆弱的喀斯特自然环境中,受自然和人文因素影响的复杂发展过程。文章分析黄果树景区石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得出人文因素占主导地位,并提出了景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