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梦蝶 《文教资料》2020,(4):15-16,24
悼亡文学一直是中国文学中独特而重要的存在,其文体可细分为悼亡诗词、墓志铭、诔辞、吊文、祭文等,明末清初又出现"忆语体"新型悼亡散文。悼亡文章的艺术表现形式与感情抒发方式有共同之处,也有别具一格的魅力与蕴含其中的"无常"观。  相似文献   

2.
潘岳是最早以"悼亡"命题的西晋太康年间文人,他写了悼念亡妻的三首《悼亡诗》,此后"悼亡诗"约定俗成为夫悼亡妻的专门题材。通过挖掘诗歌内涵,再现潘岳其人其情。  相似文献   

3.
悼亡主题在古代文学的发展史上一直都是引入关注的。潘岳以文人身份首次用诗歌形式直白地表露自己对亡妻的哀思,在文学史上首创悼亡诗之先河,进而在行文结构和艺术手法上都树立了一个典范。苏轼继承了潘岳悼亡诗的行文和艺术,创新性地将悼亡主题引入词中,使得悼亡文学又获得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主题及艺术两方面,比较了 《给亡妇》与《怀念肖珊》之异同,认为这两篇悼亡散文有许多相通之处,也有一些不同之点.两文异曲同工,各有千秋,堪称悼亡散文的杰作,至今仍很有魅力,对散文创作仍很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建安时期是伤逝文学的基本形成发展时期,这个阶段的伤逝作品无论从体裁、题材、思想上都已经趋近成熟,为后代伤逝文学奠定了基础。但其在相对全面的时候还存在不平衡性,即缺少悼亡题材的伤逝作品,本文将从时代和社会文化两方面进行探讨。同时揭示建安时期的悼亡主题在文学里其实是以另一种形式出现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悼亡诗歌从西晋潘岳开始,专指悼念亡妻之诗。潘岳冲破了封建礼教的种种藩篱,写出了具有生生世世情愫的悼亡之作,并对后世悼亡文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元稹在悼亡诗的创作上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他在三十三首悼亡诗中寄托了对亡妻深深的怀念。文章通过研究认为,虽然元稹生性风流并在韦丛去世后两年又纳妾娶妻,然而从他的家世及社会因素、当时的经济状况和悼亡诗中所蕴含的感情这三方面来说,认为元稹悼亡诗中的感情是"夸张矫饰"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8.
《诗经》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较为真实地记录与反映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先民的生活面貌与思想情感,其中的很多诗篇更成为后世诗词中各类情感主题的滥觞。作为《诗经》中最为人称道的爱情诗的范畴之一,悼亡诗所占比例虽不大,却以其真挚深沉的力量撼动人心。清人纳兰性德的悼亡词,后人同样给予至高评价。《诗经》中的悼亡诗与纳兰悼亡词,有其共通之处,亦有不同。  相似文献   

9.
论文在悼亡诗的领域中选择了向来较少为人关注的韦应物的悼亡诗,从韦氏夫妻的家世和修养探讨了其悼亡悲剧的根源,从其时间季节感悟模式的全方位阐述其内化悼亡悲剧情感的广度,从其悼亡诗审美选择表现模式的多角度论述其外化悼亡悲剧情感的深度,从而彰显韦应物在中国悼亡文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主题及艺术两方面,比较了《给亡妇》与《怀念肖珊》之异同,认为这两篇悼亡散文有许多相通之处,也有一些不同之点。两文异曲同工,各有千秋,堪称悼亡散文的杰作,至今仍很有魅力,对散文创作仍很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悼亡诗词所表达出来的无限哀美意境和深挚悠长的悲伤情绪,具有独特的审美效果和价值,极易引起读者的同情与感动。选取《诗经》至宋以来悼亡题材的部分诗词作品,在分析其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基础上,深入领略其中幽隐的哀感,高超的艺术表现技巧,以及所展示出来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悼亡文学在其艰难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它自身一些独特的特征。首先,它有自己特定的主题——伤悼亡妻;其次,它的主要情感特征是伤逝;再次,它有自己独特的情感表现方式,具体表现为饱含真情忆亡妻,情词悲苦诉衷肠,物是人非抒悲情,亦幻亦真写梦境。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古代悼亡诗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悼亡诗特指悼念亡妻之诗,这是历史过程中文人约定俗成的界定。中国悼亡诗传达的是一种悲情。中国的悼亡诗的意象选择带有一种极普遍的特征,即多用日常生活中的现实性意象;思想内容侧重突现一个"善"字,即歌颂妻子美好的品德;悼亡诗中传递的夫妻恩爱深情多是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呈现出浓厚的人伦情味。本来因袭会使文学短命,而悼亡诗得以不衰,主要是因为失妻之痛的陈情不竭。无论富贵还是贫贱,与妻的相濡以沫是失妻后的伤痛之源,也是悼亡诗不竭于诗史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4.
爱情和生命是文学永恒的话题,于是产生了缠绵悱恻、如泣如诉、肝肠寸断的悼亡诗。宋代梅尧臣的悼亡诗直抒胸臆,句句哀怨缠绵,眼泪承载了忧伤,梦境寄托了思念。他的诗中多次写到相思泪、梦境、孤雁独鸣、家庭生活场景的意象,表达了对亡妻深深的思念之情。  相似文献   

15.
所谓悼亡,顾名思义,就是哀悼亡者。从现代汉语的角度乍一看,"悼亡"一词似乎是个很普通的词儿,就是"悼念"、"哀悼"、"追悼"的意思——但是,任何一种语文都有它的特殊性,"悼亡"这个词恰恰就是很特殊的一个汉语词语。也就是说,它在表示"悼念"、"哀悼"和"追悼"一类意思的时候,是有特定对象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悼亡文学拥有强大的生命,尤以诗、词为最.悼亡词的开山之作当属苏轼的<江城子·记梦>,尽管这首词有近千年的影响史,但它却长期被词评家所忽略,只有近百年的效果史与阐释史.该词长时间被埋没的原因,缘于该词思想的超越性、审美的超前性以及写法的独特性.直到二十世纪,随着学术界对该词在题旨、词境、风格、音调等多方面进行考察,深化了对这首词的理解,最终把它推举为"千古第一悼亡词",从而完成了"经典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悼亡词,作为宋代文学的一种特殊题材,在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以往对宋代悼亡词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个别作品的分析比较,而对其进行系统完整研究者相对较少.本文在对宋代悼亡词全面系统归类整理的基础上,分析了这些悼亡词的主要特点,并结合宋代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探究了宋代悼亡词反映出的宋人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8.
潘岳和元稹的悼亡诗是中国古代文学领域的一朵奇葩,本文拟从二者悼亡诗的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表达方式和写作风格入手,分析二者悼亡诗的异同点和元稹对潘岳悼亡诗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尚恒元 《运城学院学报》2011,29(1):13-14,19
陆游《夏夜舟中闻水鸟声甚哀若曰姑恶感而作诗》中所用"姑恶"一词,古今多有异议。今据陆氏多首相关之诗,指出"姑恶"有含恨之意,该诗系悼亡前妻之作。  相似文献   

20.
试论纳兰性德的悼亡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悼亡词是我国词苑的一朵奇葩。有清代第一词人之誉的纳兰性德 ,一生中创作了许多动人心弦的悼亡词。本文即围绕着这些悼亡词 ,分析其所呈现出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