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作者从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实际 ,按党的十六大建党要求 ,强调必须从五个方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以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五大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这“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是总结过去、面向未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学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做出的《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一个纲领性文件。我们以《决定》为指导,结合高校实际,在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和分  相似文献   

4.
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高校党的群众工作要密切结合高校师生的实际情况,树立以师生全面发展为本的理念,厘清高校党的群众工作指导原则,创新党的群众工作方式方法,以切实解决师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下一代》2012,(12):42-43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1周年,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从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出发,以"培养和造就千百万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贯彻"着眼长远,立足教育,重在培养,个别发展"的指导方针,沈采中学用文化作引领,找准党的知识与文化相结合的切入点,实现了三个融合,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把党的知识引进校园,扎实地对中学生开展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工作,期望有效地提高广大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相似文献   

6.
列宁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他在俄国的革命和建设中充分发扬了密切联系群众的党的工作作风。在十月革命前后两个不同阶段,从俄国的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正确处理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始终摆在一个战略性地位上,构建了以"党要始终同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为核心的党建思想。斯大林继承和发扬了列宁的这一党建思想,并结合实际论述了党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性,同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密切联系群众的具体方法,取得了苏联建设的一系列成就。  相似文献   

7.
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二大会议精神,根据省第三届高等教育学术讨论会的要求和教育系的实际情况,对一九八三——一九八五年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二大会议精神为指针,以高等师  相似文献   

8.
姜海燕 《文教资料》2006,(35):75-76
在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建设发展历史进程中,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党的理论建设思想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相结合,一脉相承、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理论建设思想,成为我党建设理论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精神,紧密结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提出并阐述了当代大学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希望所在、当代大学生是党的执政主体的后备力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注重发展大学生党员是优化党的执政基础等四个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精神为指导,联系本校党建工作的实际,从思想认识、内容形式、制度责任三方面,阐述了如何加强党建工作,努力把我校党的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和目标的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和谐社会这一全新概念,这是我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发展,也是我党执政理念的升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和目标是令人鼓舞的,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途径还需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12.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标志和核心内容,包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坚持改革方向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制度、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履行“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军队历史使命、共建合作共赢的和谐世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等一系列理论创新观点,进一步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科学命题。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研究指针,在参考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大量的调查与文献资料,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进行多角度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高校校报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高校要积极响应并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积极构建和谐校园。作为高校党委、行政喉舌的校报必须勇敢承担起这项光荣的历史使命和重要职责,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构建和谐校园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努力成为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渠道和育人平台。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议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定为我党加强执政兴国的主要任务与目标。是我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又一次贡献。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理论保障。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其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从理论的高度弄清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民主以及如何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民主,对于正确理解和实现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中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思想,形成了具有“以人为本”鲜明特征的崭新的“民本位”思想。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它们之间构成了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一个主题,即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二是实现一个主题的三大举措,即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是实现一个主题的三大保证,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和建设和谐世界。学习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需要深入把握十六大以来党进行理论创新的内在逻辑和基本进程,以便从系统性上对此予以科学认识,指导我们更好地实现党的十七大所做出的各项工作部署。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农村社区教育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曾书琴 《成人教育》2008,(12):28-29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难点和突破口都在农村。我国农村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没有农村的和谐,就不可能有城乡的和谐、中国社会的和谐。而要构建农村的和谐,关键是发展农村的教育,尤其是农村社区教育。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概念,和谐社会的提出赋予了和谐教育新的内涵和使命。现根据目前高校思想政治课存在的问题,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运用管理学中的X-Y理论,把和谐社会与"以人为本"的理念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提出构建"和谐教育"模式及构建模式的原则,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获得"1+1〉2"的整体效应,从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