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自清的散文《春》、《荷塘月色》从美学的角度看具有突出的色彩美。而色彩“是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重要组成部分”①,色彩不仅美化了大自然和我们的生活,还具有强烈的表情作用。如人们的心理联想作用产生了对色彩的冷暖感觉:由红色联想到火而感觉到温暖;由蓝色联想到海水而产生了清凉感。色彩还因此具有象征意义:如“红”常给人以喜庆、热烈的感觉;“蓝”常理解为广阔与静远。所以,要在文中描绘、运用色彩,首先要懂  相似文献   

2.
由于社会背景,文化差异,地理特点和个人长期生活阅历的积累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人们在了解基本色彩知识的同时又赋予色彩不同的情感因素,产生了对色彩不同的心理感受和联想.恰当运用人们对色彩的心理感觉和联想,对于室内风格的体现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重视色彩运用的同时必须更加重视色彩心理的学习与研究.  相似文献   

3.
色彩赋予形体以灵魂,正如声音赋予语言以情感.自远古开始,在很多领域里,色彩被编码以后成为通讯工具,这是色彩象征意义的开始. 无论从色彩的物理性质还是从色彩现象的生理意义来说,色彩本身没有注定的情感内容,但只要有色彩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总是能引起心理动的.由于人们不同的习惯、联想、审美,会给色彩披上不同的情感轻纱,并由此引发出色彩的象征性及对于不同色彩的好恶感觉.  相似文献   

4.
联觉(synesthesia)是心理动态现象中认知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是"各种感觉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沟通".色彩是一种直觉形象,通过听觉活动、视觉活动和动觉活动中的色彩联觉现象相互作用于人的心理所产生的移情作用,并借助这些色彩的交织,使参与者得到心理上的某种审美享受、审美满足,并引发他们的知觉形式直接反映教学的全过程,引导他们建立一个完整统一的知觉表象,产生整体认识上的感受,以加强审美感知、审美能力及审美行为.  相似文献   

5.
当代社会的发展,对中学语文教学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语文教学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把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意识视为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就是语文教学观念更新的一个重要标志.健康的审美意识的形成与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和智力的发展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德、智、体、美协调发展,才能使人从自然的人、物质的人变成社会的人、审美的人.一个审美的人的特征,就是不仅懂得从实用价值出发认识客观事物,还懂得认识客观事物的审美价值;只有这样的人,才懂得创造美(包括美的环境,美的社会和美的自我),才能成为一个心智健全、道德高尚的人.而认识客观事物的审美意义必须以一定的道德标准为依据,否则就有可能美丑不分,甚至以丑为美,偏离了社会公认的准则;而健康的审美意识一旦形成,就会促进道德的升华.所以,道德水平和审美水平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其次,审美过程是一个包括感知、联想、想象、判断.理解、顿悟在内的高度活跃的思维过程,这是一个独特的对客观事物外部与内在的全部特征的认识过程,它的最终目的是形成具有个性特征的审美心理结构.因此,审美过程可以锻炼人的思维能力,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艺术是反映现实的一种思维形式各民族由于生存环境的不同,大自然制约的条件各异,也就产生了不同的宗教意识与审美意识。宗教意识与审美意识几乎是同时诞生的一对孪生兄弟,在人类意识形态史上,他们占据着领先的地位。历史进入阶级社会以后,表现审美意识的艺术活动就被宗教所利用,成为宗教活动的一部分。宗教通过建筑各类祭坛、神庙、教堂、石窟、寺、观、幢、塔等大小建筑物,雕刻各类神像,绘制各种与教义有关的壁画,以艺术手段使之“神圣”、“庄严”、“肃穆”,使普通民众产生一种敬畏心理,以达到宗教目的,从这一角度讲,“艺术是宗教的奴仆”。但是艺术是人类另一伟大的思维活动,是人类意识发展史上最杰出的成就之一。人类在敬畏自然、认识自然、征服自然的过程中产生了审美能力。在具象表现方面,甘肃省出土的史前彩陶,就是人类美术史上最纯洁,最天真、也最为稚气的艺术杰作之一。为了使死去的亲人在另一个世界里象生前那样生活,这些彩陶上所描画的纹样,是有明  相似文献   

7.
自然和社会中不同的现象会引起多样的色彩变化,使我们产生不同的观感.人们在生活工作中逐渐形成了对色彩的某些特定的含义、感受和心理反映.色彩在更多的时候是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一种观感经验.由此看来,色彩情感的产生,不是色彩本身就具备的功能,而是人们赋予色彩的某种文化特征.这种特征在人们心理的反应又会反作用于色彩,使人们对色彩产生一种经验性的好恶,当色彩在人们的脑海中已经被定位为一种事物的象征的时候,每当看到这种色彩,就会本能的想起这类色彩所代表的事物或事件,继而心理上会对色彩产生某种感情.  相似文献   

8.
自然观与意境的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一直影响和制约着人类的各个方面,包括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从自然观念的变化来认识意境的生成,可以看到我国具有民族特色的审美范畴——意境的生成与中华民族特有的自然观的变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自然在人类的意识中被神化的阶段奠定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为意境的形成提供了前提条件,自然与人在人类意识中和谐共处的同源阶段,初步产生了意境诗,而到了自然在人类的意识中与人类在感情上相融为一的阶段,意境诗则完全成熟了。  相似文献   

9.
色彩是影响视觉最重要的因素,产品中的色彩能够有力的传达人的审美情感,表现人们的审美个性,色彩的不同搭配给我们以美的不同感受。不同的色彩会使人产生不同的联想,在设计中注重色彩的情感,那么设计的产品会更贴近人们的审美需求,更具个性化。  相似文献   

10.
色彩作为一种最普遍的审美形式,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科学研究发现色彩对人类心理与生理产生极大影响,不同的色彩给人以不同的心理、生理感受。"色彩季节理论"也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色彩属性"。作者从色彩心理、生理学角度分析阐述各种色彩属性对人们生活产生的一系列对比和影响,并结合色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诠释各种色彩情感属性的应用。例举了生活中衣、食、住、行多方面色彩情感的运用价值体现,从而使人更好的运用色彩创造出丰富美丽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吴全德 《科技文萃》2005,(12):101-106
有人说:"所有艺术品都是由人制作的,都是假的."那么为什么艺术精品价值连城,成为国家的瑰宝?因为它是人类创作能力的体现,是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见证.所以开头所说的话还应加上后半句:"作为艺术品,它是真的."艺术精品会使人有"愉悦"、"崇敬"、"惊奇"、"同情"、"联想"、甚至"恐惧"的感觉.这些都是心理反应,精神享受.可见审美与心理学有密切的关系.审美有着极为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包含着感知、理解、情感、想象、联想等生理、心理因素的协调活动.这种"审美心理学"还需要深入研究.本文不想对艺术作品为什么会使人产生愉悦,使人有神秘感(如蒙娜丽莎的微笑),和感人(如2005年春节晚会的舞蹈<千手观音>);而只想就其中的"视错觉"、"视觉双稳态"、"动感"和"幻视"等情况和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色彩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与人的经验、联想以及象征意义密不可分。当看到色彩时,首先会勾起人们对生活的联想与情感作用。色彩心理普遍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合理利用色彩知识,能为人们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满足感。该文对衣食住行四方面进行了相应的色彩心理分析,并根据不同的情况提出了与之适宜的色彩使用方案。  相似文献   

13.
<正> 美就其本质来说是主体在观赏审美客体时所产生的动情的、积极的综合心理反应。艺术则是通过艺术家的意识加工所产生的艺术形象在人脑中的审美反应,它是表现与再现的统一。 艺术与自然的不同,就在于它融汇了艺术家的审美意识,即情感。按照唯物主义的观点,自然是一种客观实在,它本身是不具备情感因素的。有意识的情感也是人区别于其他动植物的一个重要标志。人类对自然的审美表现即是对客体的情感反映。很自然的,当人们的心境不同时,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不一样的。同一条小河,在这个人的眼里是在  相似文献   

14.
色彩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与人的经验、联想以及象征意义密不可分.当看到色彩时,首先会勾起人们对生活的联想与情感作用.色彩心理普遍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合理利用色彩知识,能为人们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满足感.该文对衣食住行四方面进行了相应的色彩心理分析,并根据不同的情况提出了与之适宜的色彩使用方案.  相似文献   

15.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段,它能使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富有感情色彩。因此,在各民族的语言中,人们根据自己熟识的动物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来描写或比喻生活中遇到的情景和现象。但由于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对动物自然会产生相同或不同的看法和联想。  相似文献   

16.
色彩通过光线刺激人的视觉,形成复杂的色彩心理。影响色彩心理的内在因素主要有性别、年龄、性格、职业环境、个人修养,外在因素主要有民族文化、宗教信仰、时代性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标准等。色彩心理影响着人的行为,同样,色彩心理影响着人们的商业活动。探讨色彩心理在商业活动中影响因素,有利于帮助人们认识到色彩运用于商业活动的利弊,从而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服务。  相似文献   

17.
审美意识是人在审美活动中形成、发展的并支配着人创造美、欣赏美的活动的思想、观念、意识。它是人的大脑对客观美的反射和能动反映,是人们所特有的一种特殊的精神现象。广义的审美意识指审美中意识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各种表现形态,包括审美认知、审美感受、审美体验、审美观点、审美判断、审美情趣、审美态度、审美理想、审美能力等,狭义的审美意识即指美感。  相似文献   

18.
美术教育的任务是把美学理论渗入人们的审美心理、审美意识之中,从而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教育与学生的心理因素相连,美的产生,是物化于人的感觉器官所引起的,美的感觉与人的心理活动相关.文章试图论证美术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优化,提高学生的社会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9.
联想是一种心理现象。人们在产生某种感觉时,会产生另一种感觉的兴奋。比如,看到红色,就会产生暖的感觉,看到蓝色,就会产生清凉的感觉。人们通过心理习惯的作用,可以由颜色联想到温度,由声音联想到形态,由冷暖联想到轻重等等。联想、想象可将抽象的事物具体  相似文献   

20.
王俊 《贵州教育》2005,(17):44-45
作为“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色彩就是思想,是一种感觉和体验,是人类在历史中沉淀下来的一种审美心理结构,文学作品若能成功地敷彩着色,就会张扬艺术的表现力,取得强烈的审美效果,但敷彩着色不能随便点染,更不能一味追求色彩刺激,它应充分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去进行审美意义上的精心调配。一色彩作为构成形式美的基础,在一定的关系中能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人类对色彩的认识是在长期发展变化的历史中积淀下来的一种审美的心理结构。“色彩就是思想”(俄罗斯艺术大师列宾语)它具有表情性,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同一色彩,不同的时代,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