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贫困女大学生是高校中的特殊群体,当前由于个人、社会、家庭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贫困女大学生不同程度存在消极心理.本文首先描述贫困女大学生消极心理问题并分析其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贫困大学生是高校校园的一个特殊群体,也是心理问题的易发人群.文章分析了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严丽娜 《考试周刊》2009,(11):200-20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贫困大学生的数量上升,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本文就高校大学贫困生的心理表现特征、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对策作初浅的探析,目的在于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切实解决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高校所发生的一系列与贫困生有关的事件,探析贫困大学生所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其形成原因,并就如何对高校贫困生进行心理疏导和思想教育提出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校教育的改革,出现了高校贫困大学生群体.充分认识这一群体的心理问题,解决他们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是高校工作者不可懈怠的工作.本文分析了贫困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透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等原因而出现了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如不能得到及时的疏导和解决,就会严重影响贫困大学生的健康发展,甚至给学校和社会都会带来极大危害,本文阐述了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多种表现形式,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实质性原因,为解决这些心理问题而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贫困大学生是在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和推进高校收费改革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面对经济压力,一些贫困大学生经受着众多的心理矛盾和精神挫折,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问题,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性格等诸多方面都造成了很大影响.因此必须加强教育与引导.文章从贫困大学生心理失衡现象分析入手,提出贫困大学生心理调适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地方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贫困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佳  夏丹  刘萍 《文教资料》2010,(1):178-179
本文以宿迁学院为例,通过对当代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的分析.提出了完善贫困大学生扶助体系、加强贫困大学生心理疏导、引导贫困大学生自我调节等几个措施,旨在帮助贫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常完成学业。  相似文献   

9.
杨日晨 《文教资料》2007,(30):187-188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高校贫困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面对的特殊群体。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业问题、经济问题、就业问题、人际交往问题等几个方面。为了帮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针对贫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学校应当采取具体措施加以扶持和帮助,使他们学会心理调节,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和个体心理素质,促使他们健康成才。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校教育不断地改革以及社会的变化,高校大学生所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在各大校园中免不了会出现因生活贫困、学习困难等问题而产生的大学生"特殊群体",而这类特殊群体也是最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人群.文章分析了大学生"特殊群体"当中几大类型存在的心理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特殊群体"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高等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已经越来越多地被社会和高校所关注。针对一些贫困大学生所表现出的自卑、孤僻、敏感和焦虑等心理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对他们要注重心理疏导、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实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和完善贫困救助体系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贫困大学生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所带来的必然产物,同时,这也将导致贫困大学生拥有和他人不同的人生经历和成长环境.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往往会不自觉地形成自卑、抑郁、焦虑和人际交流障碍等心理脆弱问题.高等院校中贫困大学生所占比例也非常之高,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高校在教育中必须要究其产生原因和表现问题,针对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对症下药,合理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本文重点分析了目前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表现问题,并提出了改善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当前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贫困问题不容忽视,其引发的各种问题已经直接影响到高校的稳定和人才的培养质量.文章分析了贫困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及其主要表现,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心理扶助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贫困大学生是我国高校改革后出现的特殊群体,在我们党倡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势下,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更加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本文以高校视角,从缓解经济压力、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注重人文关怀三方面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扶助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对学生思想、观念实施有目的的影响,以期塑造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而心理疏导则强调对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困惑进行疏导。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疏导的内涵和意义入手,提民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的关系和心理疏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生不良的就业心态和就业心理问题已经成为高校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难题之一。由于社会、高校、家庭及大学生自身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认知、情绪和行为方面的心理问题。积极心理学理念与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疏导理念十分契合,因此,借助积极心理学的理念通过提升大学生幸福感、挖掘积极特质和构建积极社会组织支持系统来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心理疏导是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高校中的贫困生群体往往会产生弱势心理.弱势心理的产生,固然与他们经济的贫困有关,也与就业期待、归因偏差等因素有关.加强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建立和谐的校园环境,以及有针对性地实施就业心理干预是消除或改善贫困大学生弱势心理较为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贫困是把双刃剑,贫困可以锻炼人的意志,使一些人养成忍辱负重、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品质;贫困也可能引发人的心理问题,使一些人产生自卑、多疑、焦虑、孤僻等心理障碍.但由于心理问题是隐性的,不容易引起人们关注.宁夏大学对在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令人担忧:在调查的贫困生中有73.27%的贫困生对生活状况不满意;64.51%的贫困生体会不到生活的幸福;52.53%的贫困生存在抑郁状态或抑郁倾向.但在教育工作中一些教师常忽视对贫困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他们隐性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疏导和矫正,长此以往,这种由贫困原因产生的心理困境会成为这些孩子成才路途上严重的障碍,轻则影响心理健康,重则导致人性的扭曲.本文着重分析贫困生容易产生的心理障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许婕  李向楠 《成人教育》2012,32(9):110-111
新时期的贫困大学生群体已经呈现出新的特点:人数众多,相对贫困与绝对贫困并存,经济贫困与心理贫困并存。这一变化的制度原因是:高等教育制度的改革带来高校贫困生的大量增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对校园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传统教育方式忽视了对贫困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各高校在做好经济扶贫的同时,应采取多种心理干预措施,帮助贫困大学生实现心理脱贫。  相似文献   

20.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玉运 《教育与职业》2007,(35):158-160
贫困大学生因家庭经济贫困,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文章通过对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及产生原因的分析,提出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建议,以期为解决我国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