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孙娜 《考试周刊》2007,(18):81-82
“执行难”长期困扰着人民法院,为社会所关注,近年来的执行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执行工作的进步,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执行难”。我们必须走出执行改革的误区,认识到“执行难”只是执行工作的表象,其内因是民事执行权的弱化,是民事执行权弱化导致了“执行难”。本文试从民事执行权弱化入手,分析民事执行权的本质,进而探讨如何矫治民事执行权的弱化,通过执行立法建立民事执行威慑机制,建立分权制约、相对独立的执行管理体制,从而强化执行权力,最终实现民事执行工作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司法实践中"执行难"问题并为民事执行改革提供依据.对民事执行理论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而民事执行理论又以民事执行权的性质为核心内容和前提.通过对比、分析和归纳,西方两大法系对民事执行权的性质定位各有侧重,而我国国内学术界则存在司法权说、行政权说、双重属性说、边缘说以及不确定说等几种争论.事实上,民事执行权在客观上既具有司法权的某些特征,又具有行政权的某些属性,因此其性质的科学定位应该是具有双重属性的复合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出卖法院判决书”事件入手,引入对我国民事执行问题的再关注。笔者认为对我国民事执行权进行准确定位是解决社会关注的民事“执行难”的基本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缺少完备的民事诉讼生效裁决执行体系,以致一些实体裁决往往无法落实。民事执行中普遍存在的"执行难"、"执行乱"问题严重影响了债权人权利的实现。在此背景下,民事执行权的改革无疑将成为我国司法改革中亟待研究的课题。这就需要从执行权的本质出发,从逻辑上厘清执行权的内在属性,从理论上为我国执行体制改革提供指导和支持。  相似文献   

5.
民事执行权的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现行民事执行管理体制的积弊是司法体制改革不够深入的重要表现,民事执行权本质上属于司法行政权,应当由司法行政机关主导行使。这将使审判机关摆脱“执行难”的困扰专心行使审判权,且使执行权的配置及其管理体制得到优化。  相似文献   

6.
李培才 《红领巾》2004,(3):81-85,89
“执行难“是司法权威受到损害的一个主要因素,解决“执行难“也是当前司法改革的目标之一.而对执行权性质的正确认识是建立合理执行体制的前提和基础.以国家权力的分工与制约理论为基础,从行政权和司法权性质上固有的差别来看,执行权本质上是一种行政权,并不具有任何司法权的特性.由法院行使执行权不仅不会更好地解决“执行难“问题,反而会加剧法院的“行政化“色彩.针对这种状况,合理的解决方法是将执行权从法院剥离出来,交由行政机关行使.  相似文献   

7.
“执行难”问题是司法实践中的一大顽疾,其解决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还影响到司法权威的树立。文章拟从执行权性质入手,就我国执行机构的改造提出一些建议,以期能有效解决当前执行工作所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8.
民事执行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以解决“执行难”和符合国情为出发点,根据民事执行过程兼具行政和司法的双重特点,将执行实施权和执行裁判权分置于司法行政机关与法院,赋予地方司法行政部门有限的裁决介入权,建立司法行政部门主导行使民事执行权模式,是中国民事执行管理体制改革的优化选择。  相似文献   

9.
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经济活动日益频繁,随之而来的民事经济纠纷案件越来越多,而“执行难”成为民事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执行难”使得法院的判决成为一纸空文,严重损害了司法公正和法院的形象,使人民群众对法律失去信心,因此“执行难”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探讨“执行难”的原因及对策,力求为我国民事执行工作提出一点可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审执分离”是各国普遍奉行的司法原则。在我国,由于没有单独的民事强制执行立法、执行机构地位不明确、执行人员不独立和执行裁判权与执行实施权事实上不分等原因,造成“审执分离”改革不彻底。应制定民事强制执行法,奠定审执分离的立法基础;对执行机构进行改革,从执行体制上实行“审执分离”;要建立专业的执行队伍。  相似文献   

11.
"执行难"的根本症结在于执行权"警察化"配置的缺失,与执行权的属性与机构的配置无必然的联系。现有的研究囿于"权属与机构"等宏观层面的研究,研究繁荣的背后有重复耕作之嫌,没有抓住化解"执行难"的现实需求。"疲软"的执行实施权无法满足强制执行所需迅速有效执行的要求,赋予执行人员相应的强制权,实现执行实施权的"警察化"是化解执行难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裁判书能否迅速、公正、合法执行,直接影响我国以法治国的进程.然而,目前在执法过程中存在种什‘执行难”的现象.本文针对此问题,分析其产生的根源,并提出了从根本上解决民事裁判执行难的几点改革建化  相似文献   

13.
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民事执行难问题就成为困扰人民法院工作正常运行的问题。虽然有关部门、人民法院为此作了大量工作,但民事执行难问题并未得到解决,而且越来越难,严重干扰了法律的实施,影响了人民法院在群众中的形象。对造成民事执行难的原因,以前不断有文章见诸于报刊杂志,对其中的部分内容,笔者深有同感,同时也形成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观点。本文也就民事执行难问题形成的原因作些探讨,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些建设性意见,以期对我国的民事执行工作作出些许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关于我国民事强制执行机构改革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法院执行难的问题一直被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关注。要解决这一难题,应当从改革民事强制执行机构入手,并根据强制执行权的性质建立起在法院系统内部的统一框架,把强制执行权分配给法院两个职责权能相对独立的业务部门行使,即把执行实施权归入司法警察部门,执行裁判权则由现在的法院执行庭行使。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民事执行“难”问题严重困扰着人民法院,并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执行难”让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护,也损害了国家法律的尊严。本文试图从剖析“执行难”的原因入手,兼析当前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错误认识,提出笔者对执行程序价值的理解,最后提出完善执行工作所应的树立的新理念和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6.
对于拒不履行其义务的当事人,民事执行可以有效地解决该问题,维护司法权威,保障生效法律文书内容的实现。然而,执行瑕疵的问题不可避免,从而可能侵犯到债务人或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在程序和实体上设置适当的救济制度,可以有效约束执行权,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纠正人民法院执行行为的违法或不当。  相似文献   

17.
民事执行难是我国执法过程中的"老大难"问题,已严重影响到社会稳定,损害了司法权威,解决民事执行难的问题迫在眉睫。克服法院民事执行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提高民众的法制观念、加强执行立法、推进执行体制改革,还要完善社会诚信机制和执行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8.
民事执行措施是民事执行工作的运行保障,执行措施的法定性规范着执行秩序。现巳彰显的“执行难”,更要求在立法层面上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9.
民事执行,作为私权实现的重要途径,不仅决定了公民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保护,更关乎国家裁判的权威性与威慑力以及人们对国家的司法乃至法制的信任程度。大量涌现的“执行难”案件不断困扰着人民法院的工作,损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故对“民事执行”进行了定义后,总结其特点,并对其表现形式及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归纳了解决“执行难”的对策,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法,为更好完善我国的民事诉讼执行制度提供可行性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分析执行权性质入手,对执行改革中执行权的分权的运行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程序上的设计,从而使执行权得以科学、合理的配置,旨在使执行公正与效率的价值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