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编语文教材把课文分为讲读课文、课内自学课文和课外自读课文三类。对于这三类课文,我们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本文谈谈我的做法。一、讲读课文,我确定的教学目的是,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读”能力,因而教学方案是“以讲为主,以读为辅”,教学方法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读分析,学生阅读思考。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为了通过  相似文献   

2.
“以读带讲”,功在“带”字。“带”就是带动教师的讲,促进教师的讲,深化教师的讲。便于克服教师干讲、学生呆听的问题,便于使讲读教学达到“从读知写、读写结合”,便于使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整体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读带讲”,功在“带”字。“带”就是带动教师的讲,促进教师的讲,深化教师的讲。便于克服教师干讲、学生呆听的问题,便于使讲读教学达到“从读知写、读写结合”,便于使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整体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不少教师把讲读教学变成“教师讲、学生听、很少读”的讲解教学.课堂中,教师滔滔讲说,学生主要坐听教师灌注有关课文的主要内容,语言文字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都落了空,使阅读教学效率低下.后来,许多老师对“满堂讲、满堂灌”的讲读教学的弊端有了认识,在教法上作了一些改革探索,力图变“满堂讲”为“启发式”.可是,有的老师又步入误区,把“启发式”误作“问答式”.一堂课问上三四十个问题甚至五六十个问题是司空见惯,“讲读”变成了“问读”,阅读教学变成了问答式教学.这种情况,在近几年一些全国性语文阅读教学竞赛课活动中也屡见不鲜.如最近一次全国性竞赛活动而且获一等奖的《海滨小城》的教学.  相似文献   

5.
略说“以读带讲”的“读”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教师进修学校田小乐“以读带讲”是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以读带讲”,功在“带”字。“带”就是带动教师的讲,促进教师的讲,深化教师的讲。便于克服教师干讲、学生呆听的问题,便于使讲读教学达到“从读知写、读写结合”,...  相似文献   

6.
“讲读课文”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读懂课文,交给学生阅读的钥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讲读课文为什么要坚持“以读为基础”呢?因为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通过阅读的实践才能培养起来;另外,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得从阅读开始。讲读课文如何做到以读为基础呢?这就要求在整个讲读教学中,以学生的读为主要活动,教师的讲应该以指导学生阅读为核心,还要认真处理好讲与读的关系:读是基本的,要解决懂的问题;讲是为了更好地指导读,要以讲来扶读。讲和读又是不可分割的,在教学中,还应做到读中有讲,讲中有读。以  相似文献   

7.
中学语文讲读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分析能力。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谈到阅读知识与能力的问题时指出:“教课之本旨并非教师讲一篇课文与学生听,而是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此课文,从而使学生能自观其他类似文章”。(《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叶老的话,对我们进行讲读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两年来,我在讲读教学中,就如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做了一些探索,具体做法如下: 一、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关键是教师要改变对学生的看法。教师在教学时常  相似文献   

8.
一、什么是“内容分析式”阅读教学 “内容分析式”阅读教学是教师讲教材给学生听的教学。它的主要特点有三:一是教学理念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宰课堂;二是教学内容围绕理解课文内容;三是教学方式上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为主。它的基本模式有三步:第一步,初步理解课文;第二步,分段讲读课文;第三步,概括总结全文。  相似文献   

9.
现在常常把中学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叫做“讲读教学”或“阅读教学”。其实“讲读”和“阅读”都未能确切地反映出中学语文教学中课文教学的全过程和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广泛的教学活动,所以还是直接叫做“课文教学”为好。课文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教材的全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语文的基本知识,而不是“听下”“抄下”这些知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应用语文知识于实践的基本能力,而不是以“听下”“抄下”的死知识答题的能力。象在其它学习过程中一样,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指导者。  相似文献   

10.
关于作文教学同讲读教学的关系,《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已经讲得很清楚。它指出,“课文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主要教材”,教师应当“结合讲读教学……逐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它指出,“作文是识字写字、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综合训练,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综合训练。学生语文学习得怎样,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尺度”;它具体要求“用词造句、布局谋篇,要在讲读教学中示以范例……”,并且还要“结合课文的讲读,就作文批改进行讲评,让学生懂得为什么应该这样写而不应该那样写……”。根据大纲草案的这些指示,我们检查了过去脱离讲读教学单搞作文教学的偏  相似文献   

11.
在讲读课文中,教师要重视课文的“读”,教学中应注意:一、读的量要够 有的教师整节课都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处于被动位置。被动地学习,思维怎么能发展?有的教师40分钟的时间,几乎都在“讲”,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天花乱坠,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莫名其妙。一般来说,一节讲读课文要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让学生读,让学生把静态的文宇作化动态的理解,激发兴趣。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质量不高、效率不高的问题至今仍相当严重。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讲风太盛”。滋长如此盛的“讲风”,是不是跟大纲上“讲读教学”、“讲读课文”之类的提法有关呢?如果有关的话,我们能不能改“讲读”为“练读”呢?本文即想就此话题发表一点不成熟的看法。先说说为什么要把“讲读”改为“练读”。改“讲读”为“练读”是有多方面意义的。1.理论意义。“讲读”的意思是讲讲读读,“讲”是教师的事,“读”才是学生的事,但正因为要“讲”,所以教师就容  相似文献   

13.
讲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讲读教学的目的任务,是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导下,从学习、理解课文的语言材料入手,使学生受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育,提高阅读能力,为继续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和参加三大革命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为达此目的,就必须精讲多读。教师的讲解要少而精。凡是学生已经理解的内容,就不必再讲,凡是学生通过预习基本上能够理解的,就可以扼要地讲。教师的讲解,主要应该放在课文中表达中心思想的重点词语、句子和段落上。例如,我在讲  相似文献   

14.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自读课文的教学存在两种偏向:一是不放心型——与讲读课文一样教,二是放任型——自读课文,学生自己读读而已。这两种做法都不足取。自读课文教学要处理好以下三个环节。一、思想认识上,要与讲读课文一样重视。从中学语文教材体系看,一个单元相对为一个整体,以单元为单位进行整体教学,能充分体现课文结构的综合性、序列性与教学性的原则。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人教版)将“单元知识和训练”、“思考和练习”的训练点,与篇章教材组成一个有机的教学过程。如果与讲读课文一样设计教学过程,面面俱到,老师加班加点讲,学生越听越厌烦,  相似文献   

15.
潘新征 《考试周刊》2011,(90):46-46
纵观当前阅读教学,存在着重讲读.轻阅读课文的教学现象。试看,现在举行的阅读教学观摩课不是清一色的讲读课文教学吗?学界普遍认为,讲读课文有得讲、容易上.而阅读课文讲得少、放不开。加之,平时对于讲读课文和阅读课文的理解与实践因人而异.以至于讲读课文与阅读课文的教学几乎没有区别。其实,阅读课文的教学是讲读课文教学的延续,是阅读教学由扶到放的过程,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必要条件,它最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在此,我结合自身教学谈几点对阅读课文教学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张礼 《学周刊C版》2011,(1):58-59
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教师分析讲解多、学生读书少的现象,这种“以讲代读”“讲深讲透”的状况严重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为了克服这种弊端,新课程教材把原教材中的“讲读课文”改为“精读课文”。从“讲读”到“精读”,虽一字之差,但含义深刻,需要我们深入体会。教师如果不转变观念、改进方法,仍旧穿新鞋走老路的话,那么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无法提高的,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不可能得到提高的,更无法谈语文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关于如何处理三类不同课文,我想谈几点意见。一、从三类课文的名称来揣摩编者意图教材设立三类不同课文,编者是经过深思熟虑了的。课内讲读课文、课内自读课文、课外自读课文这三类,可以概括为两个大的方面:一是讲读与自读;一是课内与课外。从教学角度讲,编者既是想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又是想把学生的课内学习与课外  相似文献   

18.
现行语文教材把课文分为讲读课文和自读课文。在教学自读课文时,教师们常采用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来处理。一种是“浓墨重彩”的方式,像对待讲读课文一样面面俱到地精讲细练。一种是“轻描淡写”的方式,利用半节课说说字词、读读课文,敷衍了事。  相似文献   

19.
我们几个人都搞过近二十年的语文教学,对讲课中的讲与读总觉得不好处理。讲多了,学生厌烦,讲少了,学生不懂。对于读,备课时考虑少,讲课中指导得也不多。因此学生读写能力提高缓慢,通过学习小学语文教学大纲,钻研语文统编教材及教材介绍,我们对过去的教训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开始在“少讲多读”方面着手进行研究探索。讲读课在小学语文课中占有百分之四十的比例,语文课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任务主要通过讲读教学来完成。特别是阅读能力的培养,更是讲读教学首当其冲的任务。“多读”是说教师必须提出不同要求,  相似文献   

20.
1995年3至6月,我在全省各地听了40多节阅读课。讲课的老师大都“从整体入手”,上课就问:“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应该分为几段?”然后,逐句逐段地提问、回答,偶尔也作一些讲解。教师所提的问题大都要求复述课文思想内容,学生多是以读代答。这样讲读课文,教师费尽心思设计提问,还要用一些话语将其串连起来,教得颇不轻松;学生被动读书,被动答问,学得索然无味。长此下去,“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阅读教学目标能达到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