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从体育文化角度对宋代科考"武科"的历史沿革、考选内容、体育文化价值和弊端等进行系统研究."武科"又称"武举",宋承唐制,宋仁宗天圣七年(公元1029年)正式设立.考试内容以骑射弓马为主,内场有策论(诸家兵法)."武科"有助于宋朝社会"尚武"风气的形成,为国家遴选优秀的军事体育人才提供了方便,促进了宋代民族传统体育的形成和发展.宋朝300年间,"武科"虽受到历代君王的重视和支持,历经77榜却未选拔出一位名将,存在"武科"标准以文为主和拘于制度化运作等弊端.  相似文献   

2.
简论宋代“武举”杭州师范学院朱希伟上饶师范专科学校王俊奇科举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一种制度。科举有文科、武科之分,文科考八股文,武科也叫“武举”,以考骑射、举重等体育武艺为主。科举制度始于隋唐,至宋代,宋承唐制,沿用科举选才。从...  相似文献   

3.
宋朝是武举制度的发展时期,武科举在这一时期形成规范化的选拔制度.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宋代武科举的兴衰历史进行梳理,旨在研究宋代武举的兴衰对当时武术发展的影响,为今后深入探讨武术与武科举之间的关系略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4.
《东京梦华录》是北宋亡臣孟元老怀念故都汴梁城亡国前繁华胜景而撰写的一部书,书中描写了汴梁城的人民生活、餐饮娱乐、皇宫宴赏、岁时民俗等方面的文化。从其娱乐活动中的体育娱乐可以看到宋代娱乐体育发展的大概面貌。中国古代体育可分为三大项:军事体育、娱乐体育、养生体育。宋代以前的体育是以军事体育发展为主流,宋代娱乐体育的兴盛超过了军事体育的发展,其中有些是汉唐时代的传统活动,有的则是宋朝新创造的游戏和表演。这些娱乐体育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当时文化生活,对后世体育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影响。宋代娱乐体育的发展是由当时统治阶级的治国策略、皇帝贵族的娱乐喜好、城市人民的文化需求,共同构建起来的。  相似文献   

5.
苏蕊  潘春光 《体育世界》2008,(4):118-120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等方法对银川市社区体育组织管理体制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银川市社区体育以街道社区体协为主。其他区域性体协为辅,组织结构基层化特点十分明显,形成了一个“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新的社区体育管理体制。但这种管理体制在实践中还暴露出许多弊端,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查阅《水浒传》以及宋代体育文化的相关书目与文献研究宋代体育文化。主要结论:《水浒传》是一本从侧面反映宋代体育文化的文学作品,以其中人物的“运动技能”主要有武术、相扑、射箭、蹴鞠、水上运动等,反映出宋代是一个体育活动昌盛的朝代。建议:在坚持传承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基础上,加强对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宣传,并积极地在群众中开展传统体育项目。  相似文献   

7.
武举,又称“武科”,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专为练武的人而设置的考试科目。武科始创于唐代武则天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废于清未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前后延续了近一千二百年,在我国体育史上产生过一定的积极影响。 以武艺选拔武勇人才,在秦汉仕进制度中巳有明确记载,但将其正式纳入科举的轨道,则为唐代武则天首创。据《新唐书·选举志》  相似文献   

8.
"射庐与学宫"中的体育文化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民族史学、体育史学、体育理论等学科原理,结合文献资料、背景分析、综合分析法等,对西周时期“射庐与学宫”及“射庐与学宫”中军事体育文化进行考释。结果显示:“(共)王才(在)周新宫,王射于射庐。”“射庐”即天子与群臣进行“习武习射”的固定场所。“学宫”即国都中的贵族子弟进行射术训练和军事体育活动的场所。“射庐”中以射侯(靶)练习为主,而“学宫”则以“弋射水鸟”等为主的实战训练,以军事体育训练和军事体育教育为目的。东周“主皮之射”乃西周“射庐与学宫”中习武之射的传承与发展。龙廾  相似文献   

9.
本文总结近百年来三次引进外国学校体育的经验教训,为今天体育的发展提供借鉴。(一)清朝末年以日本明治时期学校体育为样板,使近代学校设立了体操课;然而兵操不适合青少年特点。(二)20—30年代从模仿日本转为模仿欧美,跟上了世界潮流。但是,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不同,使自然体育在我国呈现“放羊式”。(三)解放初期,全面学习苏联。但是没有注意避免苏联体育的弊端,没有对旧中国体育做到批判的继承。近百年来在学习外国学校体育方面,以模仿为主,未能摆脱片面性和局限性。究其原因,一是对世界体育全貌及其发展趋势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二是没有按照中国的实际情况去开拓独具中国特色的体育。  相似文献   

10.
“状元”实际是“状头”之说。武科举始创于唐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到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废止,在中国历史上实行了1200年。录取为第一名的便叫“状头”,“头”与“元”同义,所以俗称“状元”。“武状元”是武科举最高一级考试——殿试后,皇帝对贡士中选定的一甲第一名赐予的称谓。据有关史料载,可以考证的武状元,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的薛奕,到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的张三甲,共168人。  相似文献   

11.
文章结合宋代民间体育活动的动因,探究了宋代民间体育休闲文化的内容,指出宋代民间体育文化与当时经济、民俗文化发展相适应,具有自然朴素、大方适当的独特个性,已成为传统的社会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对后世体育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李君华 《体育与科学》2011,32(3):110-111,120
武举制对传统体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但由于武举制度自身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又制约了我国传统武术的发展,延缓了武术发展的步伐。清朝作为近代历史的开端,武举制度在清朝的延续和废止,为我国武术运动在民间全面展开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研究清朝武举制度结束的背景,是武术运动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  相似文献   

13.
“瓦舍”是宋明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化发展需要的产物,它是融体育、艺术、娱乐、消闲为一身的固定综合性游乐场所,具有政治、经济、竞技、健身、教育、娱乐、消闲等多种社会功能,它的形成与发展大大地丰富了市民化生活,并为现代“健身娱乐场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现代社会发展和人们化生活的需求,现代“健身娱乐场所”朝着多形式、内容多样化、功能多元化和娱乐设施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有宋一代,体育活动与前代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体育活动的种类比前代增多,而且其目的也从宋以前的为政治或军事性转向宋的休闲娱乐、世俗及专业化为主;此期,传统“礼”的精神继续在体育活动中加强,比前代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宋代,从事体育活动的不仅有以宫廷为代表的上流社会的达官贵人,还有民间的普通群众、专业体育人,而宋代的体育活动之所以开展的如火如荼,这些都是和统治者的倡导,城市工商业的繁荣以及宫廷和民间体育活动的互动等因素分不开.  相似文献   

15.
浅谈宋代武术的“十八般武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有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可见宋朝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纵观宋朝历史320余载,可谓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文化教育与科学高度繁荣的时代。与此同时,宋朝也是我国武艺发展至关重要的时期。而武术器械作为演义武术发展的重要元素,研究在这一时段"十八般武艺"的演变,对认识宋朝武术在中国武术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具有积极的意义。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力图清晰地刻画出宋朝武术器械的更替,从而更加生动地描绘出我国武术器械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6.
民俗体育是我国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瑰宝,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我国民间民俗体育与学校体育协调发展的研究,旨在为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咨询。研究表明:我国以西方竞技体育为主要内容的学生体育项目竞赛体制与竞赛体系已经基本建立,并日趋完备。思想观念的落后、师资力量的不足、应试教育弊端、物质保障匮乏是阻碍我国民俗体育与学校体育融合的重要因素。并对我国民俗体育与学校体育融合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追溯各个不同"说剑"掌故为主线,勾勒出"说"字所取意思的多样化。其中,即有"游说"、"评说"、"论说"之"说"等。大致以北宋后期为分界,之前较多间接借用典故作"游说",之后较多直接叙事作"论说"。而在各断代中,南宋是使用"说剑"以表达"论剑"词义频率最高的时期。由"剑"的"游说"到"剑"的"论说"这种字词涵义潜移默化的蜕变,显示着人们自春秋以来由社会变化而带来的深刻心理变化:在理想"秩序"日益不可能实现的中古时代,所崇尚的更是与"剑"关连的"武备"而非"文治"。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我国历史上不同时期徒手相搏的不同名称为主要线索,罗列、整理徒手相搏的发展历史,并分析了各个时期的发展特点.自徒手相搏起源以后,徒手相搏在先秦时期出现了手搏、角力、相搏,徒搏技术已有一定水平并且是军队训练的主要内容;秦汉三国时期徒手相搏开始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并将角力更名为角抵,并出现了相扑一词,汉代角抵形成三种风格;隋唐五代十国开始向专门化方向发展,出现了专门的组织机构“相扑朋”、“小儿园”.宋元明清时期徒手相搏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在宋朝出现了比赛规则和裁判,在比赛技术上都有了很大进步,并且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专门组织机构.发展到了现代,徒手相搏开始进入了科学化、正规化、竞赛化、国际化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捶丸和高尔夫演变发展轨迹原因进行研究。捶丸和高尔夫运动极为相似,捶丸在宋元明曾出现全盛时期,却没有发展到现在,这与中国清朝统治者在治国策略上奉行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性主义有直接的关系。然而捶丸却没有像高尔夫发展成为贵族运动,主要是高尔夫以西方文化为底蕴和统治者的支持。本文将依据相关资料进行探讨,为我们了解高尔夫和捶丸的演变发展轨迹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