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笛卡尔知识论被理解为经典基础主义,随着经典基础主义的基本原则被抛弃,笛卡尔知识论似乎仅具有历史意义。然而,经典基础主义只是笛卡尔知识论的一个面相,笛卡尔知识论最具创造性的部分是关于认知规范性的论述,笛卡尔认知规范性理论支配着当代知识论中知识的规范性与知识的自然化之争。  相似文献   

2.
试论形而上学与数学的关系——以笛卡尔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而上学与数学有怎样的联系?这是西方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从西方哲学家泰勒斯、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中可见出数学对其形而上学的影响.笛卡尔采用数学的方法,建立了他的知识论形而上学.数学与笛卡尔的知识论形而上学相互影响、互为根据.  相似文献   

3.
市场化环境下大学的运行逻辑可以从大学内在价值的角度得到清晰而准确的理解。布鲁贝克提出的高等教育哲学、高等教育的合法性,其实质是高等教育的内在价值。他提出了两种主要的高等教育哲学:知识论哲学和政治论哲学,大体上对应着高等教育的两种内在价值:知识和实用,但他没有直接提出纽曼、赫钦斯以及孔子等众多东西方教育家  相似文献   

4.
对知识本性的研究是知识论的主题之一。从笛卡尔开始,西方哲学的知识论转向确立了一种个体知识论,旨在获得一种确定的、普遍客观的知识。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的社会知识论着重考察了知识构成的社会维度,丰富了人们对知识论的理解。与社会知识论几乎同时兴起的女性主义知识论则从性别分析角度入手,对知识的情境性、视角性做了考察,主张一种情境知识,不仅反思和批判了传统知识论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主张,同时也扩展和深化了知识本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直觉对于知识建构以及哲学思考有什么价值?"是当前哲学讨论的重要问题。讨论聚焦直觉的本质、认知价值以及直觉在道德、数学等知识中的功用问题。这些思考体现了当代直觉理解的"价值论转向",它的理论视角是哲学自然主义对直觉价值乐观主义理解的反思,其指向是直觉认知价值的科学化。从哲学理解和科学理解的界限出发,理解直觉的认知价值需要一种不同于哲学自然主义的视角,因为它更重要地体现了人类认识的适度性和普适性,而非单纯的科学性,因此,公共维度和德性维度对哲学地理解直觉的认知价值来说就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6.
知识的确证进路诉诸“指导-道义论”的内在主义原则,将知识视为具有内在可及性证据的真信念,然而该理论无法应对记忆问题和证言知识的挑战,因此被可靠主义知识论取代。可靠主义的知识论以可靠性为出发点,建立了一种外在主义和后果主义的知识理论,使认知主体成为知识论研究的重心,成功区分了知识和真信念,将价值问题引入了知识论研究中。知识论中的可靠主义转向可以为科学哲学的研究提供借鉴,科学实践哲学和科学的社会-文化研究的流行,都蕴含着科学哲学研究的可靠主义转向。这一转向有助于科学哲学回归实践和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7.
30年代中期以后,张东荪的哲学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向,开始从知识社会学角度讨论知识与文化问题。他通过分析文化对知识的制限作用,将知识论、逻辑学、哲学(形而上学)及道德伦理学融为一体,建构了一套以“文化主义知识论”为基础和核心,包括文化哲学、政治哲学和社会哲学在内的独特的思想体系。其哲学思想的转变虽然是从30年代中期开始的,但30年代初已经产生了许多促成其哲学思想转变的萌芽;对西方哲学问题的怀疑、受曼海姆知识社会学的启示及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某些观点的深刻影响,成为张氏哲学思想的转变的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天人关系问题涉及宇宙论、本体论、思想方法论、知行观、人生价值论各个方面,是一个基本的、最主要的问题.两一关系问题、知行关系问题、义利关系问题分别是思想方法论、知识论、人生价值论方面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人类最感困惑的难题,至今仍然不能说已找到完满的答案.然而,正是由于对这些问题永不止息的探问,才促使哲学不断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9.
教育价值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哲学漫谈”之五。本文从教育价值论的历史发展、教育价值论的研究内容和教育价值与价值教育等三个方面对教育价值论进行了深入研究 ,对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具有理论先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出现的分歧,在理论建设上反映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知识论基础不够明晰.对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知识论基础,在知识价值论上,我们需要反思狭隘的功利价值,追求知识的实用价值与内在价值的统一,选择和制定满足国家与地区以及学生不同发展需要的具有活力的课程体系;在课程组织上,需要平衡理性主义和经...  相似文献   

11.
当代法国哲学与"新启蒙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法国哲学掀起了一场"新启蒙运动".这场运动举起"去主体化"和"去中心化"的理论武器,猛烈攻击理性至上和人类中心主义等现代哲学思想,极力宣讲以社会正义为取向的多元文化观念.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再到解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当代法国哲学极力追求的是"启蒙的再启蒙",其目标就是对"启蒙运动"以来的"现代性纲领"进行反省和批判.它讨论了"哲学的终结"、"主体的消亡"、"现代性批判"、"他者伦理学"和"身体政治"等主题,也讨论了与马克思主义的种种思想相关联的问题.这场"新启蒙运动"展开的文化反省及其引发的理论争议,具有十分重要的思想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技术哲学的规范性价值论转向是对经验转向的超越。技术哲学的规范性价值论转向不仅描述、分析技术实践中的价值与规范,还评价了这些规范和价值,即涉及对哲学分析本身(元层面上)采取规范性立场。规范性价值论转向包含两种立场,即反映性立场和实质性立场。在现实中,规范性价值论转向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技术哲学应该重视"内在的善"的相关性问题,应该学会应对规范性价值论转向给技术哲学领域带来的挑战,而不是仓促地步入规范性价值论转向。  相似文献   

13.
哲学价值论在19世纪末的兴起有其特定的心理学背景.布伦塔诺和文德尔班在哲学价值论的开端上形成了心理主义与反心理主义的对比,表明对价值的哲学探究与心理学有着内在的联系,价值哲学需要一定的心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非常重视哲学的作用,他对哲学思维的作用不仅在理论上作了阐述,而且还运用于自然科学的研究.发掘笛卡尔关于哲学功用的思想,对于研究和认识辩证唯物主义的功能是有启发作用的.  相似文献   

15.
18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家与20世纪现代化理论家在政治民主化、经济自由化、社会世俗化和知识科学化等方面有许多一致的主张,他们的理想目标也符合现代化理论家对现代化的要求,18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是意识形态领域现代化的开端  相似文献   

16.
关系价值论     
客体价值论与主体价值论从不同的角度对价值哲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促进了价值哲学的发展。但是,它们却不能较好地解释价值概念、价值属性、价值载体等问题,是一种较为片面的理论。我们认为,关系价值论的提出,却能弥补客体价值论与主体价值论的不足。一、客体价值论的困惑客体价值论者认为,价值就是客体主体化的功能和属性,也就是已经纳入人类认识和实践范围内的客体能够满足作为主体的大多数人的一般需要的那些功能和属性。他们认为,价值的唯一属性是客观的,价值的唯一载体也只能是客体。我们认为,客体价值  相似文献   

17.
笛卡尔本人并不曾预料到,他在17世纪早期提出“何为确定性知识”这一纯粹哲学性的问题,日后竟会对法国人的精神性格造成持久的影响。在《道德教育》一书中,涂尔干这样概括法国人的一种思维方式:他们处处表现出“区分”概念和“澄清”事实的需求,正如笛卡尔只咬定那些清晰而简单的事实,才“一尘不染,十分可靠”(笛卡尔,2000:12);今天的一些法国人对于生活中复杂的、隐秘的、“很难清晰地加以概念化”的事物。  相似文献   

18.
欧克肖特“现代性”批判的矛头直指欧洲四百年思想史所体现出的一种“理性主义”的气质,究其根本,则源于传统对“知识”的定义只强调“技术知识”,而忽略了“实践知识”这另一重要的知识形态.欧克肖特所要做的,便是在知识论层面上张举并恢复后者应有的地位,同时,在政治实践领域,维护“传统”的价值以对抗“意识形态”.可以说,他的这一努力为广义知识论的建立做出了特有贡献,并同“默会知识论”一起汇入到20世纪复兴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传统的洪流中去.  相似文献   

19.
儿童哲学教育虽秉承"启蒙"的精神,但需要在现代性的危机中找寻一个"适度启蒙"的出路:在知识的确定性与哲学探究的不确定性之间,在儿童的自由与教育需要保留的界限之间,以及在承认个体性价值与倡导多元的尊重文化之间,儿童哲学教育必须寻找平衡点来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借助康德的视角,作为适度启蒙的儿童哲学教育之可能性最终得以确立,即学校教育应当在保障确定性知识的同时容纳不确定性知识,在允许儿童发挥自主性的同时巧妙地实施教育的约束性方面,在鼓励儿童独立思考的同时通过"反思批判力"学会尊重。唯此,作为适度启蒙的儿童哲学教育方可达其宗旨——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并最终培养出具有跨文化能力的"世界公民"。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变革的展开,价值问题越来越成为理论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对价值的研究也逐步深入。总的说来,我国对价值论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迄今为止,价值论的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1980—1985年是起始阶段,在内容上,主要涉及和探讨了价值的定义、特点、作用等问题;1985—1986年为第二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探讨了价值真理及其根据、科学性,价值与认识、评价与认识的关系,价值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等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