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婷婷 《海外英语》2012,(20):235-236
语用迁移是语用习得过程中重要的跨文化交际现象,目前主要是通过言语行为展开研究。抱怨在人类交际中是一种威胁听话人面子的言语行为,来自不同文化的人受社会变量的影响不同,采用的表达模式不尽相同。对比中美文化间的差异,可了解中国学习者是如何受文化迁移影响而实施抱怨语的。深化对抱怨语行为中文化迁移的研究,有助于恰当使用抱怨策略,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语言应用能力,并对英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产生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
语用迁移是语用习得过程中重要的跨文化交际现象,目前主要是通过言语行为展开研究.抱怨在人类交际中是一种威胁听话人面子的言语行为,来自不同文化的人受社会变量的影响不同,采用的表达模式不尽相同.对比中美文化间的差异,可了解中国学习者是如何受文化迁移影响而实施抱怨语的.深化对抱怨语行为中文化迁移的研究,有助于恰当使用抱怨策略,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语言应用能力,并对英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产生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3.
抱怨是典型的有损面子的言语行为。实施抱怨时,该采取何种相应策略既能表示抱怨者的不满又能维护听话人的面子,成为交际成功的关键。综合了Olshtain&Weinbach和Trosborg的抱怨实施模式,忽略抱怨的情景变项影响,试图对汉语直接抱怨语的维护面子策略进行分析,以期对抱怨言语行为理论作一铺垫。  相似文献   

4.
学生抱怨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教师抱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这在学校中是非常常见的现象,在双方可以接受的程度内的抱怨可以被当做是一种动力,相反,如果超出这种程度,抱怨就会变成一种压力,产生很多负面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高职院校学生对大学英语课堂的抱怨语,以及使用的抱怨策略和表达方式,供教师参考,同时寻找积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5.
语用迁移现象是语际语用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本文旨在分析讨论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商务信函中实施抱怨言语行为时是否存在语用迁移现象。本文参考了语用迁移和语用失误的理论、Olshtain和Weinbach及Trosborg的抱怨策略理论进行语料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中国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本族语者在选择抱怨的直接程度及抱怨的策略方面存在语用迁移现象,从而建议广大英语学习者应该注重目标语的语用知识学习。  相似文献   

6.
桑明铭 《考试周刊》2014,(47):19-20
学术界将言语行为研究划定为语用学范围,国内外学者对于言语行为都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跨文化语言的使用研究是主要焦点。本文所介绍的抱怨言语在听话人看来是一种带有面子威胁色彩的言语行为,不同文化的国家因受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所以在抱怨言语行为的表现上也不尽相同。本文采用对比的方法将抱怨言语行为进行研究和分析,找出抱怨言语行为中的差异和使用策略,希望可以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国际交流场合中理解和使用抱怨语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文章主要介绍了读者抱怨表现形式,并分析了读者抱怨产生的原因,最后针对读者抱怨,提出了图书馆改进管理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介绍了读者抱怨表现形式,并分析了读者抱怨产生的原因,最后针对读者抱怨,提出了图书馆改进管理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9.
陈国平教授新著《顾客为什么抱怨——服务企业顾客抱怨管理新视角与新框架》,运用自我概念理论构建了一个解释顾客服务失误认知和抱怨动机产生的新框架,探讨了服务失误时顾客抱怨行为的内在机制.作者充分收集了中国旅游服务业的相关数据资料,综合运用定性分析、实验调查等实证方法,揭示了服务失误背景下消费者多重抱怨动机、检验自我威胁感知和自我监控性在顾客抱怨行为动机中的作用机理.著作以全新的视野诠释了顾客多重抱怨动机产生的心理机制,该研究丰富和发展了消费者行为理论,对指导企业运用恰当的服务补救策略挽救顾客忠诚予以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0.
将心理学中的气质理论与顾客关系管理中的顾客抱怨相结合,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结论:不同气质类型的顾客产生抱怨的可能性不同,抱怨产生后的行为反应不同,问题得到解决后的行为反应也不同。为企业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策略,帮助企业区别对待不同气质类型的顾客,更好地进行顾客关系管理。  相似文献   

11.
微言博义     
《中学生博览》2012,(13):54-59
@广州向日葵心理:社抱怨祚在生活中,你真的没有必要去聆听别人喋喋不休的抱怨,你可以逃走,你也可以直接对抱怨者说“N0”。如果你不去参与那个游戏,抱怨者就得去面对其痛苦,而痛苦,常常是帮助人直面真相的最好的动力。如果没有痛苦,甚至还有同情者抱慰自己的受害者角色,那又何苦要去面对自己的内心呢7  相似文献   

12.
试论英汉间接抱怨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抱怨行为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抱怨言语行为与感谢、祝贺不同,它不是要确立谈话双方的一致关系,相反它是一种典型的“威胁面子的行为”(Brown&Levinson)[4]。如何在合适的语境下进行适当的抱怨从而使抱怨者达到自己抱怨的目的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目前,国内对赞扬,感谢,恭贺的研究较多,但是对于抱怨语的研究还是极少(只有赵英玲2002,2003;刘惠萍2004),本文试图从间接抱怨语的先决条件,情景变项,语用策略,语用功能,应答模式,对该语言现象进行描写。  相似文献   

13.
抱怨言语行为是日常生活中一个常见的语用现象。根据说话人使用的字面意义与说话人意图是否一致的标准,抱怨言语行为可分为直接抱怨言语行为和间接抱怨言语行为。依据"言语行为转喻"理论,从认知修辞的角度看,言语行为的发生,可以看作一个行为脚本,包括三个阶段:前段、核心段和结尾段、后段。抱怨言语行为可以分别由前段、核心段和结尾段激活,从而完成整个抱怨言语行为的建构。  相似文献   

14.
抱怨行为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抱怨言语行为与感谢、祝贺不同,它不是要确立谈话双方的一致关系,相反它是一种典型的"威胁面子的行为"(Brown & Levinson)[4].如何在合适的语境下进行适当的抱怨从而使抱怨者达到自己抱怨的目的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目前,国内对赞扬,感谢,恭贺的研究较多,但是对于抱怨语的研究还是极少(只有赵英玲2002,2003;刘惠萍2004),本文试图从间接抱怨语的先决条件,情景变项,语用策略,语用功能,应答模式,对该语言现象进行描写.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的视角,对网店客服受店主青睐需求量大的原因进行解释性研究,发现从店主自身、拥有的资源、利益来看,店主招聘客服是一种理性选择行为,达到个人的帕累托最优,从个体行为到群体行为有其规律性。  相似文献   

16.
“××老师今天又让我做这做那了。好烦呀!”你有没有这样抱怨过你的班主任?千万不要否认。你们的小心思,班主任可是清楚得很呢。不过不要紧,他们对你们的抱怨都持宽容的态度。他们时而唠叨、时而温和、时而严厉、时而欢欣……你有时对他(她)的各种表现很迷茫,对他(她)爱恨交加,但这不影响你尊敬爱戴他(她),因为他们的出发点只有一个:希望你能创造自己的天地。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运用会话分析研究方法,以自然发生的汉语日常互动为语料,分析抱怨第三方行为的“合理化”回应模式。语料分析识别出“合理化”回应的三种方式:取消被抱怨行为的故意性、普遍化被抱怨行为、凸显被抱怨行为的光明面;通过合理化回应,抱怨的受话人重新诠释抱怨者建构的被抱怨行为,转变抱怨者对被抱怨行为的理解,帮助抱怨者走出消极状态。“合理化”回应属于立场不一致回应,却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维系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8.
蒋光宇 《下一代》2011,(1):47-47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尔值包温写了一本畅销80个国家的励志书,书名是《不抱怨的世界》。他在书中提出一个重要的主张:“抱怨不如改变,永远不要抱怨。”  相似文献   

19.
生活滋味     
山庙里住着一位大师和他的两位弟子。其中,大弟子非常喜欢抱怨。 这天晚上,大师亲自下厨,精心炒了几个菜。然后,师徒三人围坐在一起吃饭。 饭一开桌,大弟子又开始滔滔不绝地抱怨起来,先是抱怨下山的道路崎岖难行.然后抱怨由于天旱要走很远的路去挑水,接着抱怨化缘时常遭别人白眼,再就是抱怨庙里的香火比不得其他大庙的香火旺盛……  相似文献   

20.
生活滋味     
山庙里住着一位大师和他的两位弟子。其中,大弟子非常喜欢抱怨。 这天晚上,大师亲自下厨,精心炒了几个菜。然后,师徒三人围坐在一起吃饭。 饭一开桌,大弟子又开始滔滔不绝地抱怨起来,先是抱怨下山的道路崎岖难行.然后抱怨由于天旱要走很远的路去挑水,接着抱怨化缘时常遭别人白眼,再就是抱怨庙里的香火比不得其他大庙的香火旺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