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语文教学的视野里,时见这样的现象:讲读精美的作品,有的学生如痴如醉,有的学生却如身在世外;写作距离较近的对象,文字平淡,干篇一律,写作距离较远的对象,言不由衷,位虚理悻;有的课堂静谧如僻巷,有的课堂喧闹如街市;有时台上一问,堂下百诺,有时台上千呼,堂下不应。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如不进行教学的艺术调节,就不可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所谓教学调节,即运用科学的艺术的理论和方法,纠正偏离甚至离轨的教学行为,使教学及其过程显示出和谐和生气,从而用最少的可用性时间,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一、经验调节所谓…  相似文献   

2.
我们知道,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有时为了处理偶发事件,有时为了保证学生能进行自主探究,有时因为知识点太多、容量太大,有时又因为把握学情不够……因此时有“拖课”现象。笔者前不久上了一堂数学对外公开课《年、月、日》,可以说整堂课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教学效果也很好,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但遗憾的是拖课了。虽然是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的,但是拖课背后的问题却值得我反思。于是我对整堂课的设计与教学过程进行了回顾与总结。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评价教师的目标转移现象及克服的途径蓝海在高等学校,大学生对教师及其教学效果的评价,经常被教学管理部门作为进行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依据,而且将其看成是客观的。然而,教学质量评估的实践却表明:学生的评价有时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态度。...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需要组织管理,这在中、小学教学工作中尤其重要。在教学过程中,组织教学的得力与否,直接关系着教学效果的好坏。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话语不多,却能把学生组织管理得井然有序,从而保证教学工作能有效地进行;而有的教师管理学生时,尽管语多声大,学生却不予理会,课堂纪律不佳,教学效果也势必受其影响。究其原因,自然涉及教师的教学语言——包括口语和体态语——在课堂组织管理中对学生的思想、言行产生制约、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物理教学中引入新课方法有多种,有时不同的引入方法对教学效果影响关系不大,有时却迥然不同,所以对不同的课程恰当的使用合理引入方法,诸如实验引入、复习引入、问题引入等等,则是我们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学生进入初中后会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部分学生成绩越来越差,逐步沦为"学困生"。这些学生不仅自己没有学好,有时还会影响其他同学的进步,从而使得教学效果越来越差。因此,学困生转化是件迫在眉睫的事情。一、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是学生变笨了吗?不是。有些学生英语学不好,可其他学科却不差。是英语课  相似文献   

7.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尤其在高三复习课中,解题教学是不可忽视的一环.在各类模拟卷中,很多类似的题目会反复出现,有时却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出现"听得懂、不会做"的现象.有时教师会出现根据已有的经验处理问题,忽略学生真正的困难,导致课堂演变成一言堂.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工作中,有时可以发现这样的一种现象,一些经常上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活动的教师,其教学效益却并不很高,成绩也不突出。虽说这种情况并不具有普遍性,但也并非个别现象,常常使人迷惑不解。为什么会出现教学效益与优质教学不相协调的教学现象呢?试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无论是做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有时会遇到实验不成功的情况.它影响了教学效果,也影响了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干扰了学生对实验本质的认识,并会挫伤学生科学探究的好奇心和热情.下面以举例形式列举一些不成功的实验现象,分析其中的因素,并指出正确的思路和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数学课程标准贯彻得不断深入,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蓬勃兴起。“合作、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正为广大数学教师所接受与推崇。课堂中热闹、激情、互动的场面比比皆是,然而其教学效果有时却不尽如人意,特别是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更值得思考。笔者就怎样构建高效数学课堂谈谈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日常教学中,有时精心设计了教学,课堂上学生却反应平淡,教学效果不佳。自我反思,有一个因素重视不够,即学生的心理需求,"牛不喝水强按头",导致事倍功半。  相似文献   

12.
爱似华裳,我轻轻穿上,享受永恒的温暖!——题记爱,有时不需要山盟海誓,却需要细致入微的关怀与问候;爱,有时不需要梁祝化蝶的悲壮,却需要心有灵犀的默契与投合;爱,有  相似文献   

13.
天气是人们所不能控制的,它影响着地球上每一个角落里的每一个人——富人、穷人、老人或年轻人。或许这就是为什么有这么多与天气有关,尤其是与下雨有关的习语的原因吧。有时非常需要雨水,但是天一滴雨也不下;有时根本不需要雨,可雨却下个不停。就以棒球比赛  相似文献   

14.
所谓“知而不会”现象,就是在教学中,学生表现出来的“看似理解了知识却不会正确判断、看似掌握了方法却不会灵活运用、看似听瞳了要领但不会合理操作”的虚假教学现象。这些虚假现象,有时隐蔽性比较高,不易被察觉,容易被老师们所忽视,有时也容易引起老师们的错觉引发欺骗的后果,影响必要教学举措的施用,以致让学生产生表面或模糊认知,产...  相似文献   

15.
解惯性现象习题时,同学们经常搞错,解问答题时,文字组织混乱,层次不清,或者只能答出惯性两个字,似乎心中明白,总表达不出,很是烦恼.为了帮助同学们能够顺利地解答习题,现总结解惯性现象的一般规律,只要抓住下面几点,按次进行分析,无论什么题型都可迎刃而解.一、月四4步骤1.明确研究对象——有时是整个物体,有时是一个物体的某一部分.2.认清研究对象原来的运动状态——是静止还是运动.3‘研究对象出现什么现象,分析原因——与研究对家接触的物体或研究对象的某一部分,由于什么原因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受外力作用),而研…  相似文献   

16.
它是地球上最难捉摸的气候现象,有时温柔轻拂,带给我们丝丝清凉,转眼之间却变得狂暴恶劣,扫荡一切,令幸存者胆战心惊。让我们一起侧耳倾听它的秘密——  相似文献   

17.
在一般情况下,动机与效果是统一的。但有时很努力,结果却不如人意,甚至背道而驰,这种情况屡见不鲜。每个学习者都希望更快更好地掌握演奏技艺,有时越是急切地想学会一种技巧或一首乐曲,进度却越不理想;越想演奏得完美无缺,失误和遗憾却越多。这种现象既可能在全神贯注时出现,也可能在精力分散时出现;既可能在兴味盎然时出现,也可能在毫无兴致时出现。有些难点平日殚精竭虑,久攻未下,而成功却在某次漫不经心的演奏中悄然而至。  相似文献   

18.
每次一提写作文,就发现学生愁眉苦脸、哀声叹气。老师也怕改作文,费时费力,效果却不明显。因此作文教学存在着花费时间多、次数少、质量差的现象。每完成一篇作文至少要花两节课时间,有时甚至一星期也不能完成。每学期只能完成六至八篇作文,作文普遍存在写人叙事不生动、结构层次不  相似文献   

19.
林秀珠 《陕西教育》2005,(12):33-33
语文课堂气氛与教学效果息息相关。课堂调节气氛好,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否则事倍功半。那么,语文教师怎样调节课堂气氛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一、故事激趣,激发兴趣根据少年儿童的生理特点,小学生在一节课内最多有三分之二的时间能集中精力听教师讲课,其余三分之一的时间里思想不集中,往往会出现讲话、搞小动作、打瞌睡等现象。课堂上学生精神萎靡不振,必然导致课堂气氛低落。这时,教师的调节气氛做法是:有时讲个笑话或故事,有时空然提高嗓门,有时敲几下讲桌,有时让学生做个游戏,有时让学生唱个歌儿,有时叫全班起立站一会儿。学生面对教师课堂上的举动和做法,往往会为之一振,课堂气氛马  相似文献   

20.
意外的收获     
意外的收获远安县教研室庄友宝(444200)在物理教学和实验操作过程中,有时会遇到一些意外的情况,处理不当则会影响教学效果。意外现象的发生都是有其物理原因的,如果教师能及时地引导分析,阐明其物理道理,就能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进行“液化”一节的教学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